首頁> 其他類型> 歷史不忍細看合集(共2冊)> 知識分子的悲劇:救得了國家,救不了自己

知識分子的悲劇:救得了國家,救不了自己

2024-10-11 09:45:51 作者: 趙越

  中國的知識分子從來就不缺少力挽狂瀾的氣質,尤其是在民族危亡的時候。在明朝就有這麼一位從平民階層走出的硬朗人物。如果不是他在蒙古瓦剌部進犯京師的守城保衛戰中大喊「主張南遷者,罪當斬首!京師是天下的根本,一動則大勢便去」。或許明朝的歷史就得重新書寫了。但是這樣的英雄人物最終卻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秋,由於蒙古瓦剌部侵犯大明江山,英宗採納宦官王振的建議御駕親征,由於組織不周且前線指揮由宦官獨斷導致明軍在土木堡被瓦剌軍打敗,英宗被俘。這時人心惶惶,于謙挺身而出、力排眾議,堅持「社稷為重,君為輕」的思想,扶持郕王即帝位,為明景帝。之後,瓦剌挾持英宗偷襲大明計謀不成,于謙取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

  景泰元年(1450),瓦剌部向大明請和,並歸還英宗。八月,明王朝接回英宗,但是一朝不能有兩個皇帝,於是英宗就成了「上皇」,由於英宗的歸來,各地政局產生了一些動盪,後都被于謙平定。

  景泰八年,將軍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貞等發動宮廷政變,擁立英宗重登大寶,就在當天于謙就被傳命逮捕。于謙的罪名是迎立外藩、圖謀不軌,罪至當誅。石亨曾是于謙的部下,經于謙提拔才至將軍位,在京師保衛戰中也曾立過戰功,但是此人經常藐視大明律法且多行不義,于謙曾就此參劾他,他由此對于謙恨之入骨。徐珵,即後來的徐有貞,在京師被圍的時候他就是力主遷都的一派,京師保衛戰後,明景帝罷免了徐珵的官職,為此他托于謙替自己向景帝求情,無奈景帝對徐珵極為反感,復官不成,他將這筆仇怨就記在了于謙頭上。

  明英宗在當石亨等人力主要殺于謙的時候,他公正地說:「于謙實有功,不忍心殺害功在社稷之人」。這時力主要殺于謙的人就把當年其「社稷為重,君為輕」不顧英宗死活的主張告訴了英宗,甚至還強調:「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剛剛擁立你做皇帝,要肅清朝野,名不正則言不順,不殺于謙,有誰會承認新皇帝?」這樣英宗才痛下決心殺了于謙。

  與于謙一同被逮捕的王文受刑時不停為自己辯解,于謙卻高聲笑道:「亨等意耳,辯何益?」英宗在下令搜查于謙家的時候才發現,于謙的家裡除了打仗用的盔甲和劍器外竟再也沒有值錢的東西了。

  據史料記載,于謙「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 「京郊婦孺,無不泣灑」。石亨、徐有貞等要趕盡殺絕,宦官裴某救于謙的兒子逃過奸黨的追殺,還有人不顧個人生死,收殮于謙的遺骸。

  成化初年,于謙的兒子于冕被赦免,他上疏為父申冤,這才得以恢復于謙的官職和賜祭。皇帝的誥文里說:「當國家多難的時候,保衛社稷使其沒有危險,獨自堅持公道,被權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時已經知道他的冤,而朕實在憐惜他的忠誠。」這誥文在全國各地傳頌。弘治二年(1489),明孝宗採納了給事中孫需的意見,贈給于謙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愍,賜在墓建祠堂,題為「旌功」,由地方有關部門年節拜祭。萬曆中,改諡為忠肅。杭州、河南、山西都是歷代奉拜祭祀不止。其實于謙並不需要皇帝的所謂嘉獎,因為這些所謂的天子似乎並沒有評價于謙的資格,明英宗之前有過無數的皇帝,在他之後還會有很多,而于謙是獨一無二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