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 理解的問題
2024-10-11 09:44:05
作者: 尼采
我們寫東西不只要讓人了解,同時更要讓人無法了解。
一本書的目的,就是要人百思不得其解。一本書,不希望被「任何人」理解。
一個非凡的知識和嘗試需要傳達它的思想時,總會擇人而為,同時它也會樹立藩籬以摒拒「其他的人」。所有美好的法則與風格,皆有源頭,它們一面避到一旁,拉長距離,防止被「超越」;另一面卻到處尋找知音。
我之所以對你訴說我的一切,是因為我不想讓我的無知或爽朗的個性阻礙你對我的了解,我當然不希望我的爽朗令你為難,雖然它能促使我迅速達成目標,不過,我認為在處理較為深奧的問題時,最好就像洗冷水澡一樣,快進快出。有人說不必浸入水中,有些人則說水不必放太多,這都是恐水病者的迷信,是冷水的大敵,那些人完全是一派胡言。
噢!極冷的水能令人儘快起身!順便讓我問一句:當我們對某些事物略知一二、僅做表面接觸時,是否會造成誤解或錯覺?是應當像母雞孵蛋一樣,整天只對這一件事糾纏不休?至少在這種尷尬或棘手的場合,我們可以突如其來地抓住個中要領,除此別無他法。
最後,簡明扼要還有另一種價值:在那些緊纏著我的問題中,我必須儘量說得簡潔一點,免得後人聽到太多廢話。尤其是對不講道德的人來說,他更應謹慎小心,以免毀了無知,我指的是某些笨蛋和男女傭,他們從人生當中除了學到無知的單純之外,一無所獲。
而我希望我的作品也能提升他們、鼓舞他們,使他們的生命充滿熱誠的激情。我想再也沒有那些熱誠的笨蛋和男女傭受到甜美的鼓舞更能教人興奮愉悅的了。按照簡明扼要的標準來看,我的話已經說得太多,我的無知常將我搞得一團糟,我對自己已經沒有任何秘密可言。有時我會因此而感到羞慚,有時則更為此羞慚而感到羞慚。
或許我們這些哲學家在目前知識界的地位日漸勢微,科學正在迅速地茁壯成長,最有學問的人已然發覺到我們所知道的實在太少了。但如果換成另一種情況——知道得太多——一切會更糟;不管怎樣,我們的責任永遠是勿使自身陷於迷亂。雖然不可否認,我們也知道許多其他方面的事物,但是畢竟和有學問的人比起來還是有差別。我們的需求不一樣、歷練不一樣、成長不一樣、體悟也不一樣;我們需要的更多,也需要的更少。
一個知識分子究竟需要多少學養是沒有公式可循的,如果有的話,也應當是偏向獨立自主、反應敏捷、遊歷或冒險等方面的傾向。他寧可活得貧窮而自由,而不願生活富裕而不自由。同樣,一個優秀的舞者所需要的滋養,絕非脂肪,而是力量和柔軟度——我知道一個哲學家所渴求的也和優秀的舞者一樣。舞是他的理想,他的藝術創作,而且與他個人的信仰差不多,同時也是他的「禮拜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