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刀闊斧的軍事擴張 奪取西西里島,開啟地中海遨遊之旅
2024-10-11 09:00:44
作者: 金文
站在如今的義大利小鎮聖喬瓦尼向對岸望去,風光旖旎的墨西拿市好像觸手可及,令人忍不住想要立刻衝過去,盡情地欣賞那兒的美景。不過,由於將聖喬瓦尼鎮和墨西拿市分開的墨西拿海峽沒有可以用來打橋樁的小島,因此要想從聖喬瓦尼鎮到達墨西拿市,至今依然只能乘坐輪渡。而這一點無損於墨西拿的魅力,反而使它更加令人嚮往。
墨西拿不但風景優美,而且占據著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位於西西里島東北部,與義大利本土隔海相望,是歐洲大陸進入西西里島的隘口,具有良好的深水港可供來往船隻停泊。也許正是因為墨西拿美不勝收,又具有如此優越的地理條件,因此2200年前的羅馬人才難以抑制自己的衝動,跨進了墨西拿海峽,與迦太基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戰爭的起因是敘拉古僱傭軍的叛變。敘拉古是科林斯移民於公元前734年建立的,曾經是西西里島東部的霸主。公元前289年,敘拉古的一群僱傭兵自稱是戰神之子瑪爾美提,於次年發動叛亂,並宣布獨立。他們殺死了墨西拿所有的男人,占據墨西拿城,娶了那兒的女人為妻,並以墨西拿為據點,經常騷擾附近的鄉村和城市。
敘拉古國王喜厄隆二世曾經多次集結那些不堪忍受瑪爾美提人的城邦,希望消滅這伙強盜,但是都失敗了。公元前264年,喜厄隆二世再次出兵,包圍了墨西拿。瑪爾美提人寡不敵眾,向羅馬求助。
羅馬沒有立刻答覆瑪爾美提人。羅馬人認為,羅馬與墨西拿並不是同盟,沒有義務向他們提供救援。更何況,羅馬只是一個農牧民族,還從未橫渡過大海。可是,如果羅馬一口回絕,那麼瑪爾美提人無疑會扭頭向迦太基求助,而這一點無疑是羅馬不希望看到的。
迦太基(今突尼西亞)位於非洲北海岸,與羅馬隔海相望,當地居民是於公元前814年橫渡地中海來到北非的腓尼基移民,他們逐漸發展壯大,這時已經是西地中海的霸主。而西西里島東北部的敘拉古和墨西拿正好位於羅馬和迦太基的勢力範圍之間,具有一定的緩衝作用。假如羅馬拒絕了瑪爾美提人的求助,迫使他們向迦太基求助,而迦太基又乘機將墨西拿變成自己的基地,情勢將對羅馬極為不利。因此,羅馬人一時難以決定是否出兵墨西拿。
進退兩難之際,元老院破例將這一問題拋給了平民大會,得到的答案是接受墨西拿的請求。於是,一場羅馬和迦太基人之間的正式對決——第一次布匿戰爭拉開了帷幕。布匿戰爭意指羅馬與腓尼基人之間的戰爭。不過,誰也沒有想到這次戰爭竟然持續了23年之久。
本書首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公元前264年3月15日,羅馬軍第一次渡過了墨西拿海峽。迦太基艦隊一直在嚴密監視墨西拿的動向,但是見到羅馬軍在墨西拿靠岸,他們並沒有阻止。到達墨西拿之後,羅馬軍統帥立刻代表羅馬與墨西拿方代表簽署了同盟協議,這樣羅馬軍就師出有名了。
喜厄隆二世見識了羅馬軍的陣勢,明顯地感覺到了羅馬軍的強大實力。與此同時,迦太基軍隊也開始後悔任由羅馬軍登上西西里島。於是,敘拉古和迦太基這兩個曾經為了爭奪地盤而尖銳對立的王國,為了對付羅馬軍站在了同一陣線上,準備包抄羅馬軍。
戰爭一打響,敘拉古軍就被打得落荒而逃。迦太基的軍隊同樣不堪一擊。吃了敗仗的喜厄隆二世認為敘拉古地處要衝,而且防禦設施完備,如果真的與羅馬開戰,不一定會輕易被攻陷。真正令他擔心的,是迦太基人,他可不想讓迦太基坐收漁利……這時的敘拉古,也像參戰之前的羅馬一樣,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喜厄隆二世最終決定與羅馬結成同盟。這一決定是明智的,羅馬提出的和談條件寬厚至極,比如敘拉古人有義務優先向羅馬出售小麥等,絲毫沒有侵犯敘拉古的自治權。在此後的50年裡,敘拉古都是在和平與繁榮中度過的,而他們對羅馬也是傾力相助。
羅馬和墨西拿、敘拉古結成同盟,意味著羅馬在西西里島東部的海岸線得到了鞏固,但同時也意味著迦太基進一步占據西西里島的夢想破滅了,還讓迦太基開始為自己在西西里島的既得利益可能遭到侵犯而擔心。於是,迦太基派出4萬多人的海陸大軍,在西西里島南端的阿格里真托上岸,戰爭轉向了羅馬和迦太基的全面對決。
戰爭之初,羅馬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戰果僅限於西西里的內陸地區,而不能攻克有迦太基支援的沿海城市。羅馬終於領悟到了控制海洋的重要意義,因此開始大規模造船。與此同時,迦太基也花費了許多精力和金錢,到處僱傭優秀將領。之後,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羅馬是第一次參加海戰,雙方交戰之前,羅馬海軍無論如何也無法使戰船排成一條線,引得排列整齊的迦太基艦隊忍不住發出一陣陣嘲笑聲;羅馬海軍的大船也建造得很笨拙,而且船頭還比一般的船隻多了一個形如烏鴉的木桿,真是太醜了。
實際上,烏鴉吊橋又叫接舷吊橋,是羅馬海軍在戰爭期間發明的。
烏鴉吊橋寬1.2米、長10.9米,前端有一個形如鳥嘴的重型鐵釘,看上去就像一隻烏鴉,因此得名。它主要安置在戰船頭部,船頭的滑輪和帆杆能夠幫助它升降。當吊橋下落時,其前端的鐵釘能夠刺入敵船的甲板,形成一條通道,把己方士兵送到敵船上。
戰爭開始之後,當前端布滿鋒利鐵釘的烏鴉吊橋自如地落在迦太基僱傭軍的船上,把羅馬士兵一個個送過來時,迦太基僱傭軍才意識到羅馬海軍不容小覷。
在隨後的兩場海戰中,羅馬軍也取得了勝利。迦太基接連敗退,不得不對羅馬刮目相看,因此請來僱傭軍首領贊提由斯。贊提由斯作戰經驗豐富,他出動了近2萬人馬以及100輛「動物戰車」——100頭戰象,在非洲大陸與羅馬軍展開了激戰。羅馬雖然一向善於陸戰,但是他們一輛「動物戰車」也沒有,而且人數只有敵軍的1/8,因此一敗塗地。
第四次海戰,羅馬人又意外地取得了勝利,但是隨之而來的一場海難——地中海歷史上最大的海難,帶走了數萬羅馬官兵的性命。公元前254年,還沒有完全從失去同胞的悲痛中走出來的羅馬軍分為海、陸兩路,浩浩蕩蕩地向著西西里北部的巴勒莫——迦太基軍隊在西西里的根據地進發,隨後攻克了巴勒莫,迫使迦太基人把根據地設在了馬爾薩拉。
不幸的是,第二年,羅馬又遭遇了第二次海上慘劇,150艘戰船和不計其數的士兵都葬身海底。兩次海難讓羅馬人沮喪不已,沒有人願意再次將重整海軍一事提上日程。但迦太基顯然不想錯過這次大好的反擊之機,於是大舉向巴勒莫進軍。羅馬士兵見到敵軍的150輛「動物戰車」,怎麼也不願意跨出戰壕一步。至此,羅馬軍海上害怕暴風雨,陸地上害怕戰象,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就在這一危急時刻,梅特盧斯當選新任執政官,他不但英勇善戰,而且富有智謀,他找到了能夠對付戰象的好武器——投槍,並教士兵們練習,使士兵們終於克服了對戰象的恐懼。重新找回一絲自信之後,羅馬士兵也逐漸淡忘了對大海的恐懼。
公元前241年,經過多次海戰的羅馬海軍,經驗比迦太基僱傭軍還豐富,終於在埃加迪群島海戰中打敗迦太基艦隊,持續23年之久的第一次布匿戰爭終於落下帷幕。
戰後,羅馬與迦太基簽訂了協議。迦太基付給羅馬3200塔蘭特(相當於96噸白銀)賠償金,並永久放棄在西西里島的權益。從此,羅馬取得了西西里島的控制權,開始了在地中海遨遊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