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情商

2024-10-11 07:37:32 作者: 西武

  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某保險公司僱傭了5000名推銷員,並對他們進行了職業培訓,每名推銷員的培訓費用高達3萬美元。誰知僱傭後第一年就有一半人辭職,4年後這批人只剩下不到1/5。

  原來,在推銷保險的過程中,推銷員得一次又一次地面對被拒之門外的窘境。許多人在遭受多次拒絕後,便失去了繼續從事這項工作的耐心和勇氣。

  該公司決定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馬丁·塞里格曼來調查,希望他能為公司的招聘工作提供幫助。調查的重點是:那些善於將每一次拒絕都當作挑戰而不是挫折的人,是否更有可能成為成功的推銷員。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塞里格曼教授以提出「在人的成功中樂觀情緒的重要性」的理論而聞名。他認為,當樂觀主義者失敗時,他們會將失敗歸結於某些他們可以改變的事情,而不是某些固定的、他們無法克服的困難。因此,他們會努力改變現狀,爭取成功。

  接受該保險公司的邀請之後,塞里格曼對1.5萬名新員工進行了兩次測試:一次是該公司常規的以智商測驗為主的甄別測試,另一次是塞里格曼自己設計的、用於測試被測者樂觀程度的測試。之後,塞里格曼對這些新員工進行了跟蹤研究。

  在這些新員工當中,有一組人沒有通過智商甄別測試,但在樂觀測試中,他們卻取得了「超級樂觀主義者」的好成績。跟蹤研究的結果表明,這一組人在所有人中工作任務完成得最好。第一年,他們的推銷業績比「一般悲觀主義者」高出21%,第二年高出57%。從此,通過塞里格曼的樂觀測試便成為了該公司錄用推銷員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

  實際上,塞里格曼的樂觀測試就是情商測驗的一個雛形,它在保險公司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證明,與情緒有關的個人素質在預測一類人能否成功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也為「情商」理論的誕生,提供了實踐方面的有力支持。

  正式提出「情商」這一術語的是美國耶魯大學的彼得·沙洛維教授和新罕布夏大學的約翰·梅耶教授。兩年後,他們將情商定義為一種社會智力,並對其應包含的能力內容做了界定,分別為:

  ——區分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

  ——調節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

  ——運用情緒信息去引導思維的能力。

  「情商」這一概念的提出,在心理學界引起了廣泛的重視,並開始受到一些企業界人士的注意。不少企業管理人員嘗試著把它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簡單來說,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簡稱EQ)是一個人自我情緒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緒的能力指數。和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簡稱IQ)一樣,情商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主要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

  整體來說,情商就是一種情緒管理的能力,一種準確覺察、評價和表達情緒的能力,一種接近並產生感情、以促進思維的能力,一種調節情緒、以幫助情緒和智商發展的能力。

  美國新澤西州AT&T貝爾實驗室的一位負責人,曾經用情商的有關理論,對他的職員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那些工作業績好的員工,的確不都是具有高智商的人,而是那些情緒傳遞得到回應的人。

  另外一個例子是,美國創造性領導研究中心的坎普爾及同事,在研究「曇花一現的主管人員」時發現,這些人之所以失敗,並不是因為技術上的無能,而是因為情緒掌控能力差,導致人際關係陷入困境而最終失敗的。

  由於在企業界的成功應用,情商聲名大震,並開始引起新聞媒體的濃厚興趣。1995年10月,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情商》一書,把情商這一研究新成果介紹給大眾,該書迅速成為世界性的暢銷書。一時間,「情商」的概念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廣泛的宣傳。

  在《情商》一書中,丹尼爾·戈爾曼明確指出,情商不同於智商,它不是天生註定的,而是由下列三種可以學習的能力組成的:

  ——了解自我的能力:能立刻察覺自己的情緒,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

  ——管理自我的能力:能夠安撫自己,擺脫強烈的焦慮、憂鬱以及控制刺激情緒的根源;

  ——激勵自我的能力:能夠依據活動的某種目標,調動、指揮自己的情緒,增強注意力與創造力。

  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是一個人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種發掘情感潛能、運用情感能力影響生活各個層面和人生未來的關鍵品質因素。他認為,在成功的要素中,智商因素是重要的,但更為重要的是情感因素。

  從此,「情商」作為一個時髦的名詞,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言談話語中。EQ概念成為了美國人,甚至全世界的人茶餘飯後的討論話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