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個體心理學> 第四章 生活方式你讓自己生活方式「不正常」了嗎

第四章 生活方式你讓自己生活方式「不正常」了嗎

2024-10-11 07:04:38 作者: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長在山谷中和長在山頂上的松樹是不同的。雖然都是松樹,但因為生長環境的不同而展現出不同的生長方式。樹的生長方式是樹對環境的個性表達。當我們把它放到某種生長環境時,會發現它們的生長方式與我們的預期有出入,那是因為每棵樹都有自己的生長方式,並且它的生長不僅僅是對環境的機械反應。

  人類也是如此。我們在特定情況下看到的生活方式,都需要分析它與現存環境的確切關係以及隨著環境變化個體產生的思想變化。只要人們處於有利地位,就無法看清他們的生活方式,而在新的環境中,當他們面臨困難時,生活方式開始變得不同,變得清晰。一個受過訓練的心理學家甚至能夠發現處於有利地位的個體的生活方式;而如果個體處於困境,即使沒有學過心理學的人也能清楚地看到這些個體的生活方式。

  生活不是遊戲,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形形色色的困難時刻環繞著人類,當主體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們就必須研究他們了,要找出他們的不同性格特徵和反應:正如我們說過的,生活方式是一個統一體,它起源於早年的困難,並在對目標的追求中不斷發展。

  相比過去,我們對未來更感興趣,為了理解某個人的未來,我們必須理解他的生活方式。即使我們能理解本能、刺激、驅動等,但還是不能預測會發生什麼。一些心理學家試圖通過觀察本能的行為或創傷來得出結論,但通過進一步考察發現,所有這些元素都預先假設了整個生活方式,因此,無論接收到什麼信號,都只是在強化生活方式而已。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我們已經看到有生理缺陷的人如何遭受自卑感的折磨——他們深陷困境,惶恐不安。但他們不可能一直忍受這種狀況,自卑感會刺激他們行動,導致目標形成。個體心理學起初把個體朝向目標的連續活動稱為「生活的計劃」,但因為這個名字有時會被誤解,現在它叫作「生活方式」。

  因為個體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有時通過和他們談話、向他們提問,就可以預測他們的未來,就像是看戲劇的第五幕,所有的謎題都解開了。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做出預測,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了個體有哪些困難,他們的生活有哪些問題。因此,通過經驗和部分事實可以預測在那些總是遠離他人的孩子身上將會發生什麼,也包括那些黏人的、被溺愛的、在新環境中畏首畏尾的孩子。如果一個人的目標就是獲得別人的支持,那麼在他的身上會發生什麼呢?——他會猶豫,停止尋找,逃避解決生活中碰到的問題。我們之所以下此結論,是因為我們已經看到相同的事發生了上千次,我們知道他們不想獨自應對,而總想被溺愛,遠離生活的基本問題,投入不相關的事情上,而不是為重要的事做鬥爭。他們缺乏社交興趣,結果發展成問題兒童、神經症患者、罪犯,然後自殺——做最後的逃避。現在,我們對這些都有了更好的理解。

  我們意識到,了解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可以用「正常的」生活方式作為衡量的標尺,也可以把那些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人作為比對的標準,通過與「正常」的對比發現異常。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