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個體心理學> 生命的創造力——達成目標

生命的創造力——達成目標

2024-10-11 07:03:35 作者: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通過努力理解生命中神秘的創造力——這種力量表達了一種追求、達到、獲得另一領域的成功來補償一個領域的失敗的渴求——個體心理學的科學得到了發展。這種力量是一種目的論——在於努力達成一個目標:在努力中,個體的身體和精神配合得十分默契。所以,不把個體當作整體、單純研究身體或精神狀況是荒謬的。因此,我們需要將二者結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研究。

  舉個例子,在犯罪心理學中,我們通常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罪行而非罪犯上。但事實上重要的是罪犯,而不是罪行。無論我們怎麼分析罪行,也不能理解它的本質,除非我們把它當作某個特殊個體生命中的一個章節。重要的是理解該個體的生活經歷——那些引導他產生行動和衝動的生活目標。知道了這些,我們也就能夠理解行為舉止背後所隱藏的含義,讓孤立零散的信息成為有機的整體。當我們研究局部的時候,我們也能把它們當作整體中的各個部分,這樣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整體。

  以我個人的經歷為例,我對心理學的興趣始於我的醫學實踐。醫學為目的論提供了論點,這對於理解心理學的表現形式是必要的。在人體中,所有器官都朝著特定的目標發展;個體成熟後,它們都能達到特定的形式。人類自身的天性會為克服身體缺陷做出努力,或發展其他器官的功能來取代有缺陷器官的功能。生命總是努力生存,生命力絕不會放棄掙扎而屈服於外界障礙。

  現在,心理的發展與器官的發展類似。每個人都會形成一種有關目標的構思,即通過構建未來的目標來超越現狀或克服現存缺陷和困難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個體能夠思考並感覺到自己超越了現存的困難,因為他們的頭腦中有未來的成功藍圖。沒有了這種目標感,個體的活動將失去意義。

  所有證據都指出,這種目標必須在生命的早期形成,即童年的成形階段。成熟性格的模型就是在這個階段開始發展的。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個過程如何發生。兒童是那麼弱小,他們會感覺自卑,發現自己生活在不能承受的情境中。因此他們努力發展,確定自己的目標方向。很難說兒童的目標是如何確定的,但這樣的目標明顯存在,它支配著兒童的每一次行動。的確,童年早期的衝動、理智、能力或無能很難理解,也沒有必要理解,因為只有當兒童確定他們的目標之後,才會確定他們的發展方向。只有當我們看清一個孩子的發展方向之後,才能猜測他在未來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擁有目標可以理解為渴望像上帝一樣,但像上帝一樣當然也是其終極目標。教育者在教育兒童時須格外小心,因為兒童會去尋找身邊最強的人來當自己目標的模特或化身。也許是父親,也許是母親,也許是其他任何人。當孩子懷著這樣一個目標時,就會試圖像這個強大的目標人物一樣行事和穿戴,表現出與目標人物一致的特徵。之後,為實現這個目標,他們會把醫生或老師當作化身,因為後者能懲罰孩子,孩子容易對老師產生崇敬之情,覺得老師是強大的人;而成為醫生的目標,是出於一種像上帝那樣掌握生死的渴望。這個目標就這樣被建立起來,因為它可以通過社會服務而實現。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