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父母若無遠慮,孩子就有近憂> 最需要拯救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孩子

最需要拯救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孩子

2024-10-11 06:50:50 作者: 霍慶苓

  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在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了問題時,會第一時間把責任推給學校,推給老師,甚至推給孩子,唯獨不會反省自己。這就像我們的眼睛總是向外看,手電筒總是往外照,這是一個思維的盲點。不彌補這個盲點,教育孩子就是空談。在我教養兒子的這麼多年裡,我深信這樣一個道理——父母越優秀,孩子越出色。父母的格局決定著孩子的結局。

  朋友的兒子小風剛滿15歲,是一個初中2年級的學生。他沉迷於網路遊戲,無心學習,翹課逃學更是家常便飯,無論朋友怎麼打罵都沒有用。

  有一次,朋友因為小風逃課去上網而狠狠地打罵了他,小風衝動之下竟然選擇了離家出走。雖然小風離家一天一夜後就自己回來了,但是經過此事,朋友對小風的管教問題深感無奈。每次說起小風,她都是嘆息和抱怨。

  我很了解朋友家裡的狀況,我認為小風變成這個樣子與朋友夫婦不恰當的教養方式有直接的關係。

  朋友夫婦在教育小風時沒什麼耐心,輕則惡言相向,動輒打罵。夫妻倆平時很少和小風溝通,跟小風說話的語氣也都是命令的口吻。尤其是小風的爸爸,是家裡的權威,要求小風必須無條件地按照他們的意願行事。漸漸地,小風與父母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其實,小風在上小學時是個十分聽話的孩子,可是上了初中後突然開始變得叛逆。為此,小風的班主任老師也很著急,曾就此事將朋友夫婦請到學校進行溝通,希望能在學校和家庭的共同監管下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可是朋友對此卻不以為然,認為孩子之所以逃課是學校管理不到位,是老師的不負責任造成的。兩人到了學校以後不僅沒有好好反思自己,反而把老師指責了一通。

  作為朋友,我曾好心地提醒朋友改變一下教育方式,她卻很不高興地對我說:「我不需要改,我就是這麼長大的。你家孩子聽話不用你操心,可是我家孩子不一樣啊,我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不打不成材!」

  我想,朋友還沒有搞清楚,正是由於她的管教方式不當,才造成了與孩子溝通不暢、親子關係疏離。「問題父母」養育「問題孩子」,一點也不奇怪。

  憑我多年教養孩子的經驗得出結論,出現「問題孩子」的家庭不外乎以下兩類。

  

  第一類,父母缺乏責任心,又不懂得教育方式。

  這類家長往往沒有科學性的教育方法,對孩子進行「散養」的教養方式。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缺乏科學的引導,很容易形成我行我素的行事風格。

  第二類,有責任心,但缺乏合理教養方式的父母。

  這類父母有強烈的責任心,有把孩子培養成才的強烈願望,但是卻完全不懂合理的教養方式。他們經常自以為是地干涉孩子,做一些違背孩子成長規律的事。孩子在父母的「高壓管教下」,很容易產生叛逆的情緒。

  我的朋友就屬於第二類家長。後來,沉迷於網路遊戲無法自拔的小風,索性輟學天天泡在網吧中。直到這時,朋友終於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真的錯了。

  在我的推薦下,她參加了一個親子關係課程的學習,重新學習如何當一個合格的媽媽。教育專家告訴朋友:「孩子本身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父母,是父母沒有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是父母沒有給予孩子符合人類天性的理解和關懷,是父母的行為違背了教育的規律。」

  專家還說:「要想改變孩子,父母自己必須先做出改變,這是家庭教育的一條鐵律。」

  朋友接受了專家的建議,開始改變自己。以前她為了限制孩子上網看電視,會關掉Wi-Fi,藏起遙控器,甚至製造停電和故障。現在想想自己從前的舉動,朋友覺得愚蠢透頂,荒唐可笑。正是因為自己錯誤的方法,讓孩子和自己都走入了死胡同。

  朋友決定敞開心扉和小風進行一次談話,她對小風說:「過去由於媽媽、爸爸錯誤的教育方式給你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傷害,媽媽向你道歉。你長大了,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了。以前爸爸媽媽管你管得太多,今天開始我們會把屬於你的自由還給你,做你想做的事情吧!如果你遇到了什麼困難,可以提出來,爸爸媽媽會想辦法幫助你。」

  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小風對爸爸媽媽越來越信任,一家人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親密。由於朋友不再嚴格限制小風上網,小風對上網玩遊戲反而沒有之前那樣沉迷了。看到周圍同齡的孩子都在學校學習,小風有些後悔自己當時衝動輟學的決定了。

  小風表明了自己想回學校學習的想法,但是怕功課跟不上。朋友和小風商量後決定,過完年再復學,趁著還有幾個月的時間把之前落下的學業補起來。朋友為小風報了補習班,但是不再像從前一樣每天嘮叨小風學習,小風為自己制訂了合理的學習計劃,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提升了。

  後來,小風順利復學了。在復學後,小風徹底改掉了愛去網吧的壞毛病,努力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在最近的一次考試中,他竟然考到了班級的前十名,老師和父母都為他的改變而感到高興。

  有的家長擔心,儘可能地給孩子自由,會不會讓孩子變得任性、無紀律?其實這裡存在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即把自由和規則看成了互相衝突、對立的關係。其實,自由和規則是一體的,自由是規則的內容,規則是自由的邊界,兩者相輔相成。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給孩子自由的發展空間,不是對孩子放手不管,而是根據孩子的意願,順應孩子的天性,並對其加以合理引導,從而讓孩子更加愉快、健康、自由地成長。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