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大,唯有夢想配得上它
2024-10-11 06:47:31
作者: 高瓊
童年本應該是一個放飛夢想的季節,每個人在孩提時代都有各式各樣的夢想,有的想成為畫家,有的想成為律師,有的想成為飛行員,有的則想成為醫生……因為孩子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期待,所以才有了人生中最純真的夢想。
可現實卻是,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他們為孩子規劃的夢想和未來,就是考上一所名校,找到一個好工作,捧上一個「好飯碗」。所以,我們常聽父母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你要好好讀書、好好學習,這樣長大後才能考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過上幸福的生活。
還有些父母被社會上那些功利和現實的思想所影響,無視孩子的興趣和夢想,時常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還美其名曰給孩子規劃所謂美好的未來。比如某些孩子因為藝術天分成為了小明星,父母們便爭先恐後地讓孩子學習舞蹈、鋼琴、畫畫,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小明星;比如父母們看到某個孩子因為成績優異,被國外幾所名校錄取,便每天督促孩子努力學習,還給孩子報各種加強班,希望孩子有朝一日也能如此;再比如父母們看到其他家長把孩子送出國門,便想著把孩子送到國外……
可是,難道孩子的夢想就是為了所謂的好工作,就是為了所謂好的生活,就是為了過上所謂令人羨慕的物質生活嗎?夢想是成就未來的源頭,孩子的夢想僅僅是為了生活和飯碗,那麼還何談未來和希望?
父母要知道,有些夢想是需要孩子用一生去實現的,就算漫漫人生路當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也不能丟掉了夢想。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夢想是不可辜負的。因為世界真的很大,只有夢想才能配得上它。
「如果你還年輕,你還想做藝術家,你就要把自己當成一個藝術家。」這句話出自一本叫作《列寧與音樂》的書,或許你並沒有聽說過這本書,也沒有聽過這句話,但是它卻對一個男孩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當年,11歲的譚盾被這句話深深吸引,並且第一次萌生了「當一名音樂家」的念頭。第二天,他為了激勵自己,就在書包上寫上了四個大字「長沙樂團」。其實,當時長沙並沒有樂團,而小小年紀的譚盾也不知道什麼是樂團,真正的樂團是什麼樣子。但是他卻對自己的夢想非常堅定,甚至在書包的頂部拴了一根筷子。有人好奇地問他:「為什麼要拴一根筷子?」他自豪地說:「我背著的是一根指揮棒。」年紀小小的譚盾用自己的行為來告訴周圍的人,自己的夢想就是當一名音樂家。
請記住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或許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這樣的想法不切實際,甚至還會教訓他應該好好學習。譚盾只是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家裡的生活也並不優越。譚盾那時候還必須幫助媽媽做很多的家務。但是,譚盾媽媽卻沒有打擊孩子的夢想,反而尊重並鼓勵了孩子的興趣。
其實,小時候的譚盾根本沒有接觸過任何樂器,直到8歲那年才見到了兩根笛子。他好奇地玩著笛子,驚訝地說:「這麼簡單的東西,竟然可以吹出那麼美妙的音樂。」見孩子對笛子感興趣,媽媽便鼓勵他試一試,看看它是怎麼發音的。沒想到,幾天後,譚盾竟能像模像樣地吹出了歌曲《瀏陽河》。
從此之後,譚盾對音樂便產生了興趣,甚至達到了痴迷的程度。他開始關注各種樂器。由於當時接觸音樂的機會並不多,只要辦喪事的人家才會請人吹吹打打,而他就每次都去湊熱鬧。媽媽看孩子如此痴迷音樂,便和爸爸商量,用攢了很久的錢給孩子買了一把小提琴。譚盾對這把小提琴愛不釋手,每天都會練習,為了不打擾鄰居還時常跑到附近的小山頭練習。為了找到練習的樂曲,譚盾每天都在家門口的大樹下一邊聽廣播的音樂,一邊拿筆記本記樂譜。看電影的時候,別人都是看故事情節,他卻打著手電記電影主題歌的樂譜。
正因為譚盾熱愛音樂,即便後來做過農民、當過京劇演員,也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譚盾帶著小提琴去參考。因為基本功紮實,終於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趙行道、黎英海老師學習作曲,隨李華德老師學習指揮。1986年,他又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獎學金,獲得了進修音樂藝術博士的機會。
在哥倫比亞求學期間,譚盾的境況非常不好。身在異國他鄉,家境又貧寒的他,為了解決生存問題,只能去街頭賣藝賺錢。在那個時候,他結識了一位黑人琴師,兩個人共同在一家商業銀行的門口給別人演奏。可是,當譚盾境況好轉的時候,他立即離開街頭,投向自己嚮往已久的藝術殿堂——哥倫比亞大學。在這裡,他師從大衛·多夫斯基以及周文中先生,潛心學習音樂。雖然他的生活非常窘迫,但是即使再苦再難,他也沒有回到市井之中。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音樂家,如果為了物質生活而在街頭賣藝,就會無法融入真正的藝術,那麼自己離夢想就會越來越遠。
幾年後,譚盾終於成功了,在美國成功舉辦了個人作品音樂會,成為第一個在美國舉辦個人音樂會的中國音樂家,他的夢想終於得到了實現。自此譚盾的名字傳遍了整個世界,先後獲得了格文美爾古典作曲大獎、格萊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專輯、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
成名以後,有一次,譚盾偶然路過自己當初賣藝的地方,竟然還能看到那位黑人琴師!此時,譚盾成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之一,而黑人琴師依然在街頭賣藝,為了一天幾百元的收入而滿足。
可以說,譚盾的成就固然有天賦和努力的因素,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其父母的鼓勵和影響。要知道,那個年代每個家庭都比較困難,譚盾媽媽卻為了支持孩子的夢想,咬牙買下了一把小提琴。這對於孩子不僅是關愛,更是一種激勵,激勵孩子在夢想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試想,如果譚盾媽媽像很多父母一樣,不斷叮囑孩子找一個「鐵飯碗」,為家裡緩解經濟困境讓孩子學個一技之長,那麼,今天是否還有這位享譽全世界的音樂家?
我們的孩子人生是否精彩,夢想是否能夠實現,完全取決於父母的眼光和格局。正所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眼光有多遠,成就就有多大。今天,父母的眼光和選擇,直接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道路能走多遠。如果父母無視孩子的夢想,只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被功利思想影響了自己的思維,那麼孩子夢想的空間也越來越小,站的高度也越來越矮。
事實上,今天並不缺有夢想的孩子,而是缺少有眼光和格局的父母。很多時候,父母簡簡單單幾句話就將孩子的夢想給扼殺了。而在扼殺孩子夢想的時候,父母卻抱怨孩子不努力,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和前景。
世界很大,唯有夢想配得上它。所以,父母應該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不要因為功利的目的而扼殺了孩子的夢想。讓孩子的夢想飛起來,並且給孩子夢想肆意成長的教育環境,這樣一來,孩子的未來才能充滿著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