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
2024-10-11 06:45:26
作者: 高瓊
如果注意一下,我們不難發現生活中類似這樣的場景:
在公共場所,孩子無所顧忌地大喊大叫,和同學打鬧說笑,絲毫沒有考慮影響到別人;
在遊樂場所,孩子不排隊、硬加塞兒,強搶其他人正在玩的器械;
花園中,看到漂亮的鮮花,隨手就摘下一朵,看夠了然後就丟在地上;
十字路口,眼看著紅燈亮起,孩子卻不顧危險地穿過了馬路……
遇到這樣的孩子,很多人總是會搖搖頭,說一句「真沒教養」,甚至會把矛頭指向孩子的父母「這父母怎麼教育孩子的,看把孩子教成了『熊孩子』」。
沒錯,我們時常說,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孩子之所以沒有良好的修養,沒有公德心,完全是父母教育的結果。事實上,很多父母身上有很多不講公德、沒有教養的舉動,只是連他們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罷了。
我們知道,自助餐有一個規矩,大家排隊依次取食物,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來取食物,不要太浪費。但是總有一些父母完全不顧忌這些規矩,別人還沒有拿好食物,他的手就伸了過去,給別人造成了不便;不管自己的飯量多大,都把盤子堆得滿滿的。而且自助餐的食物都是定時補給的,可有些人看到某樣食物稀少、珍貴,或是自己喜歡吃,就一下子全部拿光,甚至連托盤一起拿走,根本不考慮別人的需求。
我們還知道,公交車或是地鐵乘客眾多,空間非常擁擠,而座位卻是有限的,只能是先到先得。可有些父母卻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把自己的包放在座位上,等到有人詢問的時候,還理直氣壯地說「這裡有人」。有人,可人去哪裡了?直到這人下了車,他們放包的座位上也沒有來人。事實上,他們就是為了自己舒服,多占了一個位置。還有些人不管公交車、地鐵是公共場所,就完全「放飛自我」,不是脫了鞋把腳放在座位上,就是穿著鞋把座位踩得髒髒的。
雖然這些都是一些很微小的舉動,但是,恰恰是在這些細節中,很多父母在公共場合將公德心意識和修養的缺乏暴露無遺。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全部品德的基礎就是禮儀修養,那些不良的舉止,和不禮貌不文明的行為,不但對孩子自身發展不利,而且也會嚴重危害孩子的品性。」這樣的父母絲毫沒有公德心、沒有教養,孩子在他們潛移默化的教育下,如何形成良好的品性和德行,如何有良好的修養?
琪琪媽媽總是教育孩子不要闖紅燈,要等綠燈亮了才能過馬路,琪琪也是這樣做的。可有一次,媽媽帶著琪琪去看電影,過馬路的時候紅燈亮了,但路上的汽車還沒有啟動。媽媽趕緊拉住女兒,想要快速穿過馬路。
琪琪說:「媽媽,現在是紅燈!」
媽媽著急地說:「電影就要開演了。我們得快點過去!」
琪琪鄭重地說:「可是,您教育我不要闖紅燈啊!」
聽了女兒的話,媽媽只好作罷,臉上也顯露出尷尬的神情。
我們總是這樣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就是孩子的驕傲。可是,有些父母往往會陷入一個教育的怪圈,那就是總教育孩子如何如何,要求孩子達到某種要求,自己卻在孩子面前不能身體力行,給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樣。而這樣的父母不僅不能成為孩子的驕傲,反而會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甚至將孩子帶入錯誤的軌道。
簡單來說,父母說一千句話,也不如平時的一舉一動給孩子的影響大。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說過:「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孩子談話和教導孩子、吩咐孩子的時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甚至當你們不在家的時候,都是在教育孩子。你們怎樣跟別人說話,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怎樣讀報……所有這一切,對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義。」如果父母有公德心、有教養,那麼孩子自然也會表現出優異的行為。比如,父母隨手把垃圾放入垃圾箱裡,孩子也會這樣做;父母遵守交通規則,孩子也會這樣做。相反的是,即便父母希望孩子成為彬彬有禮的「小王子」「小公主」,總是教育孩子應該講禮貌、守規矩,講公德、有教養。但是父母如果沒有做好表率,在孩子面前做出不良的舉動,比如闖紅燈、隨地吐痰、插隊……那麼你的教育對於孩子就沒有任何用處,孩子也會像你一樣,做出很多不良的舉動。
所以,想要孩子有美德、有教養,身為父母就應該給孩子提供充滿美德和教養的成長環境,避免那些不良的舉止和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這樣才不會危害到孩子的品行。當父母不再是「熊家長」,具有優雅得體的舉止,擁有良好的教養,那麼孩子就不會成為「熊孩子」。
現在就做出表率吧!不做「熊家長」,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言行舉止,讓他的心中開滿美德之花。如此才能為他的人生鋪就一條金光閃耀的平坦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