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2024-10-11 06:42:33
作者: 周希奇
寂寞不是無可留戀的形單影隻,而是歲月沉澱下獨享的美麗;寂寞並非磨難重重的苦境,而是可通往自由之界的通途。寂寞本身並不可怕,只要人的內心充滿陽光,便能在心靈的寂寞中享受到靜謐的美麗。
請記住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一個人想有所成就,必須經歷一段潛伏期,潛伏期即是光明來臨之前的黑夜。在成功之前,大多數人必然要經歷一段被自己埋沒也被他人埋沒的過程,在這段時間內,如果因一時的不被賞識而暴躁不安,很可能會前功盡棄;而如果暫時靜下心來,耐心等待,於寂寞深處養精蓄銳,甚至享受寂寞,這種經歷就會令整個人生受益匪淺。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就是一位甘於寂寞並懂得享受寂寞的人。
20世紀30年代,季羨林先生獨自一人前往德國求學,對故鄉及親人的思念只能深埋心中。但在德國十幾年,他沒有被寂寞打垮,從最開始的人生地疏,到慢慢適應,潛心求學,屢遇良師,學識大有長進,人生閱歷也有所積累,只是身邊少了親人的陪伴。即使回國之後,由於工作原因,季老多半也是過著獨身生活。直到1962年,妻子彭德華從濟南搬到北京來,季老才感慨:「總算是有了一個家。」
從翩翩少年到兩鬢斑白的耄耋老人,數十年中,季先生都醉心於學術研究。但凡學術有所成就之人,必是經過磨礪和考驗之人。學術本身的枯燥乏味與漫無止境的研究和考證,讓很多人望而卻步,而季先生不急不躁,數十年如一日苦心經營自己的學術大廈。到了晚年,為了《糖史》的寫作,他仍然不厭其煩地翻閱各種資料,做到細之又細,詳之又詳,此種精神非常人可比。
季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散文《馬纓花》,在這篇文章中,他描繪了自己當年的寂寞:「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孤零零一個人住在一個很深的大院子裡。從外面走進去,越走越靜,自己的腳步聲越聽越清楚,仿佛從鬧市走向深山。等到腳步聲成為空谷足音的時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家中若安靜到只能聽見自己的腳步聲,該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承受能力?更何況常年如此。從最初的落寞與孤獨,到慢慢地享受這種寂寞,才可以漸漸了悟寂寞中蘊含的美麗,也可以在這份難得的寧靜中思考很多關於自己、關於人生的深刻問題。
生活中真正的智者,往往與寂寞同行。他們就像是武俠小說中的絕頂高手,唯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在潛心修煉中練就絕世武功;唯有守得住寂寞,才能在凝神之間習得拋卻外界一切干擾的定力;唯有甘於寂寞,才能無欲無求,才能泰山壓頂而巋然不動。
懂得享受寂寞的人,會在滄海桑田的變遷中收集新綠。懂得享受寂寞的人,真正悟得了人生的智慧,參透了萬物的玄機,能夠時時專注一境,身心輕安。享受寂寞者,縱使置身喧囂的鬧市,仍然心無外物,心靜如水;獨處大漠,仍有長河落日做伴;紅塵再熱鬧,行走的腳步也永遠不會虛浮。在他們的眼中,世界上的一切悲歡離合,興衰榮辱,只不過是漫漫人生旅途中遇到的過客和不同的價值符號,其本源意義都是殊途同歸。苦難是磨礪,是天賜和厚愛;寂寞有靜美,是蟄伏與爆發。
保持內心的專注,做到心外無物,才能夠於寂靜中享受人生,才能在寂寞中找到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