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避風險,讓公司活下去
2024-10-11 06:37:52
作者: 希文
我們從整個公司的發展狀況來看,一定要有一個反周期的歷史,所以萬通地產從1999年以來,當大家都瘋狂擴張的時候,我們一直在講反周期。為什麼呢?
我們從海南出來後發現大多數的公司有四種死法。第一,社會革命,政權改變,制度變革。比如1948年做了一個企業發展得很好,1949年就不一定好。你要是薩達姆時期最好的企業,美國人把他推翻了,你的企業也就死掉了。第二,恐怖事件和自然災害。9·11後,很多保險公司就垮了;海嘯後,很多公司也會垮。第三,技術革命。當手機出現的時候,BP機就沒有了;汽車出現的時候,三輪車、馬車沒有了;當有了塑料後,搪瓷下來了。第四,商業周期。商業周期不斷波動會讓很多企業死掉。所以1993年後我們就在想我們怎麼才能不死。社會革命,陳勝、吳廣來了,你也沒有辦法,小亂進城,大亂下鄉,只有跑了。怎麼辦呢?只有買保險了。美國世貿中心老闆,在9·11事件發生前的兩個月買了一份恐怖主義保險,結果9·11事件發生後,獲得了60億賠付。但商業周期沒有辦法,為了避免商業周期造成的死亡,只有靠智慧、經驗來見機行事。
1993年後,我們採取了反周期的安排,想著怎麼樣做到「別人辦喪事的時候你辦喜事」,「別人辦喜事的時候,你居安思危,做好離婚準備。」到現在為止,在A股上市的135家房地產公司當中,我們的現金狀況好,負債率非常低,每股淨現金流是少數正數的幾家,這正是因為我們採取了反周期的措施。
——馮侖《野蠻生長》
一個企業的成功,有很多因素,有外因也有內因。所謂外因就是環境,如果在一個相對好的環境當中,那麼成功就會容易很多,可是如果環境不好,比如前幾年的金融危機,那麼企業就會面臨很多危險。內因就是一個企業的競爭力,比如專業性,比如團隊凝聚力等。很多時候,外因是不可控的,不會隨著我們的意志而轉移,但內因則往往是可以控制的,一個企業的競爭力有多強,很多時候跟它的領導者是有關係的。
請記住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馮侖一直認為,作為一個管理者,一定要有開闊的眼界,不僅要經營企業,更要對企業有一個清晰的定位,有一個明了的規劃,還要對市場有清醒的認識。總之一句話,作為一個管理者,要給公司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所謂的給公司一個活下去的理由,就是要看清形勢,知道哪些做法是對公司有益的,哪些是不利的。就像馮侖所說,商業是有周期的,幾年市場特別好,然後有一個低谷,之後再次上升。這樣就要對公司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僅要擴張規模,同時還要懂得掌控風險,如果市場好的時候什麼也不顧,只管大肆擴張,那麼一旦市場走入低谷就會出問題。
九十年代初期,萬通的主要業務範圍是海南。當時海南的房地產剛剛起步,存在很大的泡沫,只要能買到地,成功建設完項目就能賺錢。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公司都大肆擴張,見地就買。結果沒過多久,房產泡沫破裂,那些盲目發展的公司就馬上陷入了困境,難以為繼了。
而這時候,萬通卻沒有受到影響,不僅活著而且還在繼續發展。他們所以能夠做到這點,就是因為在別人都瘋狂的時候,他們很冷靜。他們也在不停買地,但是在決定買某一塊地之前會有一個分析和評估,要看看這塊地位置是否足夠好,是否有很好的發展前景,而不是像有些公司那樣,只要是地,就會買下來。萬通的這種做法,自然減少了很多的風險,在市場轉入低谷的時候,自然就能存活下來了。馮侖他們幾個人給自己的公司一個活下去的理由,即控制風險。
這就是一個企業家的能力了,他知道自己的公司缺少什麼,更是知道哪一方面對公司是最重要的,然後去克服缺點,建設對公司最重要的那塊業務。這樣一來,公司自然就有活下去的理由了。這是一個企業家的眼光,更是一個企業家的氣度。有了這些,自然能夠讓企業更好地發展。
管理者是決定企業發展方向的,自然要有更高的站位,要能比別人更早發現商機,也要能比別人更早發現公司的問題。之後將那非常重要的問題解決掉,這樣,公司就有了活下去的理由了。
一個企業家,不僅是公司的領頭羊,更是公司的設計師,他不僅要有管理者的權利,也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當然,他還負責企業的成長和發展,需要給公司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一個企業家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必須是有明確的目的的。只有有這樣的習慣,才能帶領企業很好地向前。如果企業家做事的時候沒有很強的目的性,那麼在領導團隊前進的時候,很可能會因為沒有規劃而讓團隊走入困境。很多時候,企業家的這種強目的性習慣,是決定企業未來走向的重要因素。
企業家的強目的性,表現在引領企業成長方面,就是專注一點,給企業一個活下去的理由。比如,馮侖給萬通活下去的理由就是控制風險,在這方面,他一直控制得很好。所以當房地產泡沫期的時候,其他企業都因為過於求大而遭遇了重創,但萬通卻能很好地發展。
跟馮侖的盡最大可能規避風險不一樣,王石給萬科的理由是專業。萬科一直是做普通住宅小區的,這一個方向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有一次,三九的老闆趙新先想跟王石合作。他說他手裡有一塊地,位置很好,想要跟萬科合作開發別墅。地皮錢由他出,不要萬科花一分錢,等到別墅區建成了,賣掉之後,利潤兩家公司平分。這是一個很有誘惑的提議,一個房產開發項目,最大的成本往往就是地皮錢,可是這個由合作夥伴承擔了,那麼開發公司的利潤就會相當可觀了。
但是王石想都沒想,就將這個提議回絕了,他的理由很簡單,萬科沒做過別墅,以後也不想做別墅,在這方面不專業,因此推掉了。在王石眼裡,萬科只做過中產階級的郊區別墅,這種繁華地帶的高級別墅自己沒碰過,不夠專業,因此就不做。面對巨大的利潤,僅僅是因為公司沒有實際經驗,就白白推掉了,寧可介紹給別人做,也不賺這筆錢,這就是王石對萬科的專業性的堅持,也是他給萬科的活下去的理由。
每一個企業家都應該做到一點,那就是給公司一個活下去的理由,在某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努力堅持原則。將這個方向做到了極致,就成了公司獨有的競爭力了。馮侖的規避風險,不盲目擴張,王石的專業性,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