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忽略的最重要一點
2024-10-11 06:09:23
作者: 金文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要善於愛孩子,教育的真諦是愛,愛的真諦就是給孩子以精神上的溫暖、關懷、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其他任何東西。」
吉娜在孩子上中學的時候到英國去了,把孩子留在了美國,每個月她都要給孩子寄來一大筆生活費用,結果才去不久,孩子的功課就開始退步,也慢慢變得沉默寡言,每天都好像心事很沉重的樣子。高考到了,孩子好不容易才考上了一所大學,卻又沒心思好好念,整日和一群狐朋狗友東遊西盪,沒過多久就被學校記滿三次大過,受到了勒令退學的處分。吉娜這才覺得事態嚴重,慌了手腳,急急忙忙地從英國趕回來。
面對現實,吉娜束手無策:「該怎麼辦呢?」吉娜向一位教育專家徵詢意見。
「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給孩子充分的關懷,用愛鼓勵他振作起來,幫他找到學習的樂趣。」教育專家說,「當他最需要愛的時候,你沒有及時給予,現在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更何況長期在外面遊蕩,已經變成他的一種習慣,因此,要想改變他,必須要用父母的關愛來滋潤孩子幾近荒蕪的心靈,使之復甦。」
吉娜疑惑地說:「我也很愛孩子啊,每月都給他寄足夠的生活費,要什麼就給他什麼,讓他衣食無憂,誰想到他這麼不爭氣。」
「愛,並不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他什麼,也不是給他多少錢滿足他的物質需要,而是給孩子一種精神上的溫暖和鼓勵,讓他明白父母的苦心和期望,從而改變自己目前的行為狀態。」教育專家最後說。
很多父母在有意無意之間都誤解或錯用了愛,就像吉娜說的,孩子「要什麼就給他什麼」,孩子要買東西父母趕忙給他錢,難道說還不愛他嗎?
錯!這不是愛,這只能是滿足他一時的物質享受而已,怎麼算得上是愛呢!真正的愛應該是去關懷他、幫助他、引導他,讓他感受到親情的溫暖,這些不是金錢所能替代得了的!哲學家盧梭說過:「不要對孩子百依百順,那樣會使孩子成為不幸的人。」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呵護和關愛,但愛孩子並不是肆意寵愛,讓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很多時候,和父母進行情感上的交流遠遠勝過物質上的需要,尤其是處在生理髮育期的孩子,他們有太多的迷惑、欲望、興奮、悲傷等情緒需要一個可信賴的傾吐對象,而父母無疑是最佳的人選。
孩子的盡情宣洩能夠使他們的精神情感得到慰藉。譬如孩子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件對他來說很不尋常的事,像幫助同學解決了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內心感到高興愉快,或者第一次目睹了一起小車禍,或者在他周圍發生了一件新鮮事等,他會很急切地想回家告訴父母,但是,當踏進家門時,父母卻不在,整個家空空蕩蕩的,第一盆冷水已經澆在頭上了,他會覺得若有所失,如果父母長期不在家,你能讓他向誰去講?
孩子的感情得不到宣洩,怎麼辦呢?他必須找朋友、找同學發泄!危機就出現在這時候——如果他的同學和他一樣沒有正確地看待問題或者情形也跟他一樣,沒有地方宣洩內心的情感,他們會不會去酗酒、抽菸、玩遊戲、交女朋友呢?再下去就有可能產生社會問題了。
有很多父母在孩子滋事、打架、被學校記過,甚至留校察看、勒令退學時,常常兇惡地責備孩子:「你怎麼那麼沒出息」「你看別人家孩子有多好」「人家用功讀書,你卻每天鬼混,科科都不及格」「爸媽哪一點不愛你,你要什麼我給你什麼,你還要怎麼樣?」
可是,這類父母卻沒有自我反省:當孩子最需要愛的時候,自己是怎麼做的呢?你深入了解過孩子的情感世界嗎?你給過孩子心靈的慰藉嗎?金錢、物質能彌補孩子精神上的空虛嗎?很多家長認為: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在他們的眼裡只有父母的尊嚴,孩子的不對等一切責任都歸於孩子的頑固,但就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是不是耐心地深入細緻地與孩子進行過情感上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