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的異性朋友

2024-10-11 06:08:48 作者: 金文

  「早戀」往往是個嚇人的話題。不少父母對孩子——尤其是女孩與異性的交往十分警惕,十二分擔心,害怕她們會早戀,更擔心她們由於無知、好奇而發生難以挽回的後果。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瑪莎是一位漂亮而又文靜的初一年級學生,她覺得現在的父母太不理解孩子的感情了。瑪莎為什麼有這樣的看法呢?

  瑪莎在六年級時和班上一位叫比爾的男生很要好,一天放學後,她高興地告訴媽媽,說很喜歡和比爾在一起。媽媽聽後不容分說就把瑪莎教訓了一頓,她十分委屈,但又無處訴說。時間一久,原來那個活潑開朗的瑪莎逐漸養成了孤僻的性格,不再願意和任何人交流,瑪莎的變化讓疼愛她的父母非常著急,他們懇請老師幫忙開導開導自己的女兒。

  

  老師得知瑪莎的「戀情」後也吃了一驚,他答應了瑪莎父母的請求。後來老師找個機會和瑪莎單獨進行了一次交流。剛開始,老師談起那個叫比爾的男生時,瑪莎沉默不語,無論老師怎麼誘導,瑪莎也不肯主動談自己和比爾之間的事情。後來老師問道:「你為什麼會喜歡比爾呢?」

  「他成績好,我有不懂的地方問他,他都幫助我,所以我覺得和他在一起感到很快樂。」

  看來,這並不是孩子早戀的問題,而是瑪莎與父母之間在接觸異性小夥伴問題上的認識出現分歧,造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心理隔閡。

  瑪莎上初三時,母親有一次查看女兒的作業,在女兒的書包里無意中發現了一名男生的作業本,她好奇地翻了一下,發現這名男生的作業本里夾著一片大大的玫瑰花瓣,花瓣上寫滿了文字,母親仔細一看,原來竟是女兒寫給這名男生的「玫瑰情書」!在信中,女兒表達了自己對班上這位「小帥哥」的喜愛。

  瑪莎的母親在為女兒的行為感到可笑的同時,又感到巨大的震驚,因為她實在想不通,朦朧的愛慕之情怎麼會提前出現在14歲的女兒身上。瑪莎的父親知道後也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害怕突然向女兒提及「愛情」會重複以前的錯誤,傷及孩子的自尊。於是認真商量後,女孩的父母決定輪番上陣,旁敲側擊,讓女兒以學業為重,不要有學習以外的任何想法。

  經過父母的引導,瑪莎讓父母放心,自己會好好學習,不會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看到瑪莎的反應,父母吊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然而過了一個星期,瑪莎的母親卻看到女兒和一個男生親昵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瑪莎回到家自然免不了接受爸爸媽媽的輪番教育,次數多了,女孩厭煩了父母的嘮叨,索性宣布要搬到學校去住。

  果然,第二天瑪莎的父母下班後看到女兒的衣服和被褥不見了,書桌上有一張女兒給他們的留言條:

  爸爸、媽媽:

  請不要以你們的眼光來看我,我不是早戀……一個人的成長是需要友情的,我已經開始長大,渴望得到周圍人的愛和友誼……瑪莎

  看到這裡,瑪莎父母覺得自己以前的擔心是完全的多餘的。其實,很多時候,老師和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早戀,往往感到震驚和憤怒,很少有家長和老師去認真探究孩子「早戀」背後的真實情況,即孩子與異性朋友之間是不是真的出現了像成人一樣的戀情。

  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這方面的問題時,千萬不能疑神疑鬼,草木皆兵,把一般的同學、朋友關係誤認為是早戀,而要細緻觀察、分析,確定孩子是否真的是在早戀。即使孩子出現了早戀,父母也要正確對待,不能急躁、粗暴,而是要採取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正確引導他們走出花季的迷茫。

  據調查,90%的孩子在8—15歲間會有很親密的異性夥伴,這種異性夥伴關係並不能稱為「早戀」。儘管孩子在與異性交往中有些問題需要與父母交流,而孩子也需要父母的教化,但是,父母首先要承認孩子的這種情感是美好的、聖潔的,是孩子純真性格的體現。父母應尊重孩子的這種感情,而不能用成年人的觀念無端干涉、橫加指責,否則就關閉了與孩子交流感情的閘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