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常心對待別人的忠告
2024-10-11 05:50:44
作者: 李宏民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每個人在性格,或在為人處世方面,總難免有不曾發覺的死角或是一時的疏忽之處。若在此時,有人提醒我們的缺點,我們應衷心感激。所謂朋友之道,貴在勸導忠告。
瑞士作家希爾泰在《書簡——友情》中指出:「忠告如雪,下得越靜越長留心田,也越深入心田。」《孔子家語》中也指出:「人受諫,則聖;木受繩,則直;金受礪,則利。」「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些古今中外的名言都認為:忠告其實是別人送給你最豐厚的禮物。
然而在現代社會,能夠直言不諱地指責他人缺點者已日漸稀少。無論是你的上級、長輩或同事,大都不願意冒著被別人惱恨的危險去忠告別人,而都抱著獨善其身的態度漠視一切。試想,如果人人皆能誠懇、虛心地接受別人的忠告,而且人人都期待他人的忠告,這種現象還會出現嗎?
平心而論,真正能夠苦口婆心地勸告我們,指責我們的人是誰呢?不外乎是父母、師長、兄弟、妻子、朋友或子女等。他們的目的無非是希望我們在人際關係上更圓滿,在事業上更成功。但是,忠言逆耳,大多數人對於忠告總是有一種逆反心理,從而導致原有的密切關係破裂。從某種程度上說,忠告的確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如在這種情況下仍有不顧後果提出忠告者,一定是對我們懷有深厚感情之人。一個從來不曾受到他人忠告的人,看似完美無缺,實際上可以說,他是一個毫無良好人際關係的真正孤獨者。
由此看來,受到忠告說明你周圍有人在關心你。「不聞大論,則志不宏。不聽至言,則心不固」(漢·荀悅《申鑒》)。但是,若接受忠告時的態度不夠坦然,則將會使你的朋友紛紛棄你而去。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忠告者也能從你的態度中得知你是一個坦誠的人,或是驕傲自大的人,還是冥頑不靈的人,進而影響對你整個人格的評價。一個謙虛上進,追求完美的人一定是個能夠接受任何善意建議的人。如此,即使是與你只有點頭之交的人,也將樂於對你提出忠告。
具體而論,接受別人的忠告,應把握以下幾點:
1.要「照單全收」——忠言必須「照單全收」,不管正確與否,事後再慎加選擇,切莫拒絕,更不能當場輕下諾言。很多人都受到忠告,只有智慧的人才能從中得到裨益。
2.誠懇的道歉——「啊!是我疏忽了,十分抱歉,今後一定改進。」「對不起,這是我的錯,請你原諒。」如能誠心地道歉,對方一定能原諒。
3.不逃避責任——別人忠告你時,如果你「但是」「不過」「因為」等如此一味地辯解,或急欲掩飾過錯、保護自己,只會使你的過失更加嚴重,使存在的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因而無法尋找正確的解決之道。
4.不強詞奪理——有些人在犯錯誤之後,受到長輩的指責,非但不思改悔,反而理直氣壯地陳述自己不正確的理由,說什麼:「你也曾年輕過呀!難道你年輕時就那麼十全十美從沒犯過錯誤嗎?」如此的態度將使長輩甩袖而去,再也不管你的事了,這對自己有害無益,而且將會阻礙你人格的發展。
5.不自我寬恕——許多人在失敗後,總是替自己找許多理由和藉口來寬恕自己,比如,認為失敗不是自己能力不高,而是時運不濟等。如持這種態度,則最終仍將無法克服自己的缺點,而使自己更顯孤獨,對於別人的忠告不要漠然置之,必須表現出樂於坦誠接受的態度。
6.對事不對人——對於別人的忠告,應仔細反省其所指責之處,而絕不應該耿耿於懷。敞開胸懷接受批評,徹底反省、思過、改進,接受忠告並善加活用,使他人的忠告成為自我成長的原動力,這才是一個正常人應持的正確處世態度。
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
——《格言聯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