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即有為

2024-10-11 05:50:18 作者: 李宏民

  「無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之一。老子強調的無為,其實就是要順其自然,尤其是在治理社會的時候,強調人的社會行為要順應自然,這樣要比頒布希麼法令、制度來約束人的社會行為更合理,更有用。對於管理企業來講,也是如此,如果領導者能讓員工在寬鬆環境下自覺積極工作,即便他不加以約束,企業也依然可以有很大發展。無為而治乃大治,也就是說,「為」有時候反而不如「不為」,「不為」即是「有為。」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雄才大略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兒子漢文帝劉恆在位期間出現的「文景之治」更是令人嘆服。漢文帝劉恆之所以能把漢朝的帝業進一步向前發展,是因為他懂得漸進的道理,不貪功冒進,以儉養德。

  漢文帝劉恆,在位約23年。他在位期間,不急於建功立業,而是針對漢初民生凋敝的局面,採取「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國策,使秦末顛沛流離的百姓終於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天下如有旱災或蟲害,他就加倍施恩於臣民,如免去諸侯進貢、開放山木川澤、允許民眾漁獵。在對待皇室財政開支方面,他帶頭縮減自己的衣服、車駕、犬馬,裁減官僚機構的官吏,開放糧倉賑濟平民。自其登基以迄駕崩,他未曾擴建過宮室苑囿,未曾增加過犬馬車駕,凡於民不利的,他就下令予以撤銷。

  有一天,宮中計劃修建露台,文帝叫來工匠進行預算,需要花費百金。文帝聽後說:「百金等於十戶中等人家的產業,我奉守先帝的宮室,經常擔心有辱先帝的名聲,何必要修這露台呢?」便廢止了修台的計劃。

  漢文帝的清心寡欲、不講排場,還表現在他對自己死後的喪事處理上。他非常不放心自己的喪事,唯恐人們鋪張浪費,勞民傷財,因此立下遺詔:「我聽說天下萬物誕生後,沒有一個不死的,死是天地間的常理、生命的自然結局,怎麼可以過分哀痛呢?方今之時,人們都喜歡活著,厭惡死去,人一死就要厚葬,弄得損財破產,長時間服孝,以致傷身害體,對這種做法我十分不贊成。況且我又無德,沒做什麼有利於人民的事。現在謝世,卻使百姓長期服喪痛哭,寒來暑往,曠日持久,讓別人家的父子為我哀痛,老少為我傷心,不能正常飲食,停止祭祀鬼神,這等於加重了我的罪孽,如何對得起天下黎民百姓!我有幸得以守護宗廟,微末之身列於天下君王之位,已有二十餘年。仰賴天地神靈的福佑,國內安寧,沒有戰爭。我雖不敏,卻常恐行為有失,辱沒了先帝的遺德。想到歲月悠長,唯恐難以善終。而今有幸得盡天年,能侍奉於高廟之中,以我之不明,有這樣的結局,還有什麼可悲哀的呢!你們要命令天下臣民,自出喪之日起,服孝三天即皆可除孝服。不要禁止娶婦嫁女、祭祀、飲酒、食肉等行為;參加喪禮的人也不要光著腳;孝服的帶子不要超過三寸,不要在車駕、兵器上纏孝布;不要命令男女民眾來宮中啼哭,應來宮中舉哀的,早晚各舉十五聲,禮畢即可。非早晚舉哀之時,不得擅自哭泣。要布告天下,使臣民明白我的心意,我下葬的霸陵,山川要一仍其舊,不要妄加改變。我死後,把宮中夫人以下的宮女全都放歸其家。」

  

  漢文帝奉行中道,循序漸進,不求有什麼豐功偉績,只是一點一滴地贏得了民心,贏得了歷史,為西漢中期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歷史上留下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從漢文帝的「無意建功名,功名反在身」的結局可看出,為官之人越是堅守仁愛素樸的大道,越能得到人民的敬愛,其功德在不經意間就修成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