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因素與後天培養
2024-10-11 05:22:47
作者: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在教育的所有錯誤中,相信遺傳決定成長是最嚴重的。它給了教師和家長機會為自己的錯誤尋找藉口,放鬆努力,並輕而易舉地逃避對孩子的責任。任何逃避責任的行為都應遭到反對。假如教育工作者真的把能力和智力的發展完全歸咎於遺傳,我看不出他有任何希望能在這一行做出任何成績來。相反,假如他認識到自己的態度和努力對於孩子的影響,就無法用遺傳的觀點來逃避自己的責任。
在此,我指的並非生理遺傳。生理缺陷的遺傳對人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我相信,只有個體心理學理解了此類遺傳問題對於心靈發展的重要性。兒童能意識到自己的生理缺陷,而這一缺陷對他們自身發展的影響,則取決於兒童對這個缺陷的判斷。影響心靈的並非缺陷本身,而是兒童對缺陷的態度。因此,假如兒童有生理缺陷,有一點尤其重要,那就是要讓他了解,這並不會影響其智力和能力的發展。在上一章中,我們也已經看到,同樣的生理缺陷既可能成為激勵人更加努力的因素,也可以成為阻礙他發展的障礙。
當我第一次提出這個觀點時,許多人指責我的觀點不科學,認為這是與事實不符的個人觀念。然而,我得出的這個結論,正是基於我個人的經驗,而且支持這個觀點的證據也在不斷增加。現在,許多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也開始持同一觀點,並且摒棄了流傳了幾千年的遺傳學觀點。只要人們希望逃避責任,對人類行為持宿命觀,遺傳決定性格特徵的理論便肯定會出現。最簡單說來,這種理論相信小孩一出生就已經決定是善是惡。
這種說法當然很容易就可以證明是無稽之談,只有迫切想要逃避責任的人才會堅持其存在。
與其他性格表現相似,「善」與「惡」只有在社會背景下才有意義。
這兩種概念是在社會環境下、在人類同胞中成長的結果,隱含了一個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有益於他人」,還是「有礙於他人」。孩子在出生前並沒有這個意義上的社會環境。出生時,他們有潛力朝任何方向發展。他所選擇的道路取決於從周圍環境和自己身體所接受到的印象和感覺,以及對這些印象和感覺的解讀方式。最重要的是,將由他所接受的教育決定。
智力的遺傳也是如此,儘管這方面的證據可能不那麼明顯。智力發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興趣」,而我們已經看到,阻礙興趣發展的不是遺傳,而是沮喪和對失敗的恐懼。毫無疑問,大腦的實際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是遺傳所得,但大腦是工具,而非思維產生的源頭。腦部的缺陷只要不是嚴重到目前知識無法克服的地步,大腦便可以通過訓練來加以彌補。在非凡的能力背後,我們發現的不是異常優越的遺傳因素,而是持續不斷的興趣和訓練。
即使我們發現,有的家庭數代以來為社會貢獻出許多才華橫溢的人才,但也不能將其原因歸於遺傳。相反,我們可以假設家庭中某一成員的成功成為激勵他人的因素,家庭傳統和期望使孩子能繼承他們的興趣,通過鍛鍊和練習訓練自己。因此,例如我們知道偉大的化學家李比希的父親是一位藥店老闆,就沒有必要去假設他的化學才能是不是來自遺傳。進一步調查後,我們發現他所處的環境使他能追求自己的興趣,在其他大部分孩子還對化學一無所知的年紀,他已經掌握了大量的化學知識。
莫扎特的父母喜歡音樂,但莫扎特的才能並非來自遺傳。他父母希望培養他對音樂的興趣,儘量鼓勵他。從很小的時候起,他周圍的整個環境都充滿了音樂。在傑出的人物中,我們經常發現他們有「很早的開始」:有的從4歲起彈鋼琴,有的在很小的時候起就寫故事給家裡人讀。他們的興趣持久,訓練自發而廣泛。他們從不氣餒,從不猶豫,也從不退縮。
假如教師認為孩子給自己設定的限制固定不變,那麼他絕不可能成功地打破這些限制。假如老師對某學生說「你在數學方面沒有天賦」,那麼他自己當然會更輕鬆,但只會使這個學生泄氣。我自己也有過這方面的親身經歷。我曾經幾年下來都是班上的數學白痴,認為自己完全缺乏數學方面的才能。幸運的是,有一天,我出人意料地成功解出了一道將我的老師都難倒了的題目。這次出乎意料的成功,完全改變了我對數學的態度。以前,我對這門功課已經完全失去了興趣,現在,我開始喜歡上數學,抓住每一次機會來提高自己的能力。結果,我成了全校數學最好的人之一。我認為,這次經歷讓我看到了特殊天賦或天生才能理論的荒謬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