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諾貝爾玄機

2024-10-11 05:12:56 作者: 程應峰

  大千世界,有很多事情仿佛冥冥之中註定了似的。1930年底,一個小女孩出生在浙江寧波。當父親把她抱在手中時,她「吆吆」地叫喚著。就在那一瞬間,父親感覺她就像一隻幼鹿,腦海中靈光一現,想起了《詩經·小雅·鹿鳴》中的詩句: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呦呦鹿鳴,食野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他一拍腦門:「對了,就叫『呦呦』!」

  為她取名的父親,是不是從一開始就對她寄予了什麼厚望,不得而知。但屠呦呦與「蒿」——即青蒿,這一源於自然的植物,結下了一生一世不解的緣分,已成毋庸置疑的事實。

  於屠呦呦而言,這是一個美麗的、難解的中國情結。一群呦呦鳴叫的野鹿,在廣袤的原野上吃著草,吃著蒿草,吃著芩草,這是一種怎樣溫暖、和諧而又歡快的場景啊!這種場景,時常出現在她的心中夢中。

  作為一名中醫藥工作者,她專注地研究那些野草,夢想有一天這些野草可以給中國、給世人帶來更大的益處。

  從參加工作那天開始,她就一門心思地做中醫藥學研究。或許是因為自己的名字,她一直很重視蒿草的研究,長期待在實驗室做實驗,為之花費了無數的精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歷經了190次失敗之後,屠呦呦取得了成功,並寫出了題為《青蒿素的發現——中藥的饋贈》的論文,在世界最著名的科學月刊《自然》上發表,其中記錄了一些她在科研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她在論文中提到:「東晉葛洪的處方給了我靈感。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點較低的乙醚製取青蒿提取物,並在實驗室中觀察到這種提取物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這個解決問題的轉折點,是在經歷了第190次失敗之後才出現的。」

  2011年9月,屠呦呦因發現抗瘧疾藥物青蒿素獲得國際生物醫學大獎——拉斯克臨床醫學獎。這個時候,已有人預言,青蒿素該獲諾貝爾獎了。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該來的終於來了。這個時候,屠呦呦已85歲高齡。在接受採訪時,她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是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

  至此,與《詩經》有關的諾貝爾獎誕生了。《詩經》中的諾貝爾玄機意味著什麼?它意味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意味著中國科學家從不缺少才華;意味著中華民族是一個有夢想,也有能力實現夢想的民族;意味著作為一個中國人,只要將個體命運與國家命運聯繫在一起,就能爆發出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能。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