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欺騙你的不是別人,而是你的盲從
2024-10-11 04:45:30
作者: 常亞北
有一種效應叫作「毛毛蟲效應」。據說毛毛蟲有跟隨前面的毛毛蟲行走的習性。把若干毛毛蟲放在花盆邊緣,使之首尾相接排成一圈。在花盆不遠處放置毛毛蟲愛吃的松葉。結果毛毛蟲出於跟隨的習性,會一個跟著一個不停地轉圈,始終遠離松葉,直至全部活活餓死,它們都未能離開花盆。於是,人們從中引申出一個道理,做人要學會獨立思考,不能一味人云亦云盲目跟從前人或他人。他們把因不假思索地隨大流而導致失敗的現象稱之為「毛毛蟲效應」。
有位哲人曾說過,比欺騙更有害的是盲從。盲從的人缺乏個人主見,慣於隨波逐流,看到別人出現某種群體行為時,便不假思索地放棄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結果不明所以地走進了人生的「死胡同」。
曾聽聞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天,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課堂上拿出一個蘋果對自己的學生說道:「請同學們認真聞一聞空氣中究竟有什麼味道。」坐在前排的一名學生迅速地舉手回答道:「我聞到了蘋果的香味。」蘇格拉底淡淡地看了那名同學一眼,然後右手舉著蘋果走下講台,緩緩地從每位同學的身旁走過,並且要求大家仔細地聞聞看空氣中究竟有沒有蘋果的香味。過了一會兒,竟然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舉手表示他們聞到了蘋果的香味,蘇格拉底返回講台上,再次重申剛才的問題。這一次,全班只有一個同學沒有舉手。於是,蘇格拉底詢問那個唯一沒有舉手的學生:「你確定自己沒有聞到蘋果的香味嗎?」那個學生肯定地答道:「老師,我確定自己沒有聞到任何特殊的氣味!」這時候,蘇格拉底終於笑了,他大聲地對同學們宣布:「這個同學的回答是對的,因為我手裡拿著的不過是一隻假蘋果。」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個同學就是繼蘇格拉底後古希臘又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
毫無疑問地說,在這個小故事中,只有柏拉圖能夠從頭到尾地保持理性,而其他的同學都陷進了慣性思維中或者對權威的盲目認知中。正因如此,柏拉圖才能成為一位偉大的哲學家。
盲從是缺乏主見的表現。東施效顰就是盲從導致的笑話,東施因為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盲目地照搬別人的行為模式而淪為千古笑柄。盲從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它使人愚昧,並埋沒人的個性,讓人喪失了最基本的判斷和思考能力。一旦群體的思想占據了你的腦海,那麼你的行為表現不過只是集體意志的一種反映,很難再有自己鮮明的特點。
何佳怡做事非常沒有主見,凡事她都喜歡隨大流,覺得跟上大多數人的步伐就能確保萬無一失。讀書時代,面臨文理分科,她跟隨班級大部分同學一起進了理科班,沒過多久她就發現自己根本就不適合學習理科,因為每次的考試成績都一塌糊塗。辛辛苦苦熬過高中,她面臨著報考大學的重大選擇,為了將來的就業考慮,她像大部分人那樣報考了熱門專業,攻讀建築學。孰料在她畢業那年,正趕上建築業遇冷,待遇已大不如前,工作機會也大為減少,她再次感到了困惑。
後來看到身邊的同學紛紛改行做起了平面設計,她也興沖沖地報了相關的培訓班,學成之後她四處求職,才知這一行業也接近飽和。沒有任何美術功底,對色彩並不敏感的她在設計領域幾乎毫無競爭力,屢次碰壁之後,她完全失去了方向,覺得自己的前途一片黯淡。
在職場上,多數人都湧向所謂的熱門行業時,就會導致熱門行業的飽和,進而導致很多人被淘汰。一個行業剛剛興起時,最先發現商機的人很快就能賺得盆滿缽滿。其他人見有利可圖,就紛紛湧向這一行業,結果造成供求失調,不但沒有得到預期的收益,反而血本無歸。由此可見,盲從並不能給人帶來安全感和理想的收益,反而會把人引向歧途。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改掉盲從的習慣呢?
1. 做事要有主見講原則,遇事要冷靜沉著
要改變這種盲目的習慣就必須把自己培養成有主見、講原則的人,遇事時理性地看待大眾的行為,堅持自己的主張,而不是盲目地跟風。
2. 學會獨立思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
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最基本的判斷能力。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是一種相對的說法,事實上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不要迷信群眾的智慧,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
3. 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盲目往往是由於無知導致的,想要排除外界錯誤信息的干擾,就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來充實自己、發展自己,逐漸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提升自身甄別事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