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把最擅長的事情做到最好> 常思己過,才會有謙讓體諒之心

常思己過,才會有謙讓體諒之心

2024-10-11 04:40:27 作者: 程應峰

  庸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產生矛盾時,總是指責埋怨對方,很少反省自己;在遭遇挫折打擊時,也總是憤然慨嘆命運不公、天理何在,很難靜下心來分析自己的弱勢和缺損。人生百年,命運無常,富貴或貧窮,顯赫或卑微,超脫或沉迷,都是變數,一味地從外在找原因,而不從自身找缺失,是不足取的。

  清代金纓《格言聯璧》有一聯:「靜處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就是告誡人們在沉靜下來時,要經常自省,以是克非,存善去惡;閒談時,不去議論別人的是非得失。韓愈也說:「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意思是說,在檢討自己時,要嚴格而全面;在對待他人過失時,要寬大而簡略。

  秦朝末年,張良在閒暇時走過一座石橋,遇到一位白髮蒼蒼、鬍鬚長長、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橋下,便讓張良去幫他撿起來。張良聽老人說話的剎那,心生煩躁:你算老幾呀?敢讓我幫你撿鞋子?話沒說出來,張良就覺得自己這樣待一個年老體衰之人,是大錯特錯了,便到橋下幫他撿起了鞋子。

  誰知這位老人不僅不道謝,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腳來說:「替我把鞋穿上!」張良心生不悅:好一個糟老頭子,我替你把鞋撿回來了,你居然讓我替你穿鞋,真是過分!然而張良是個慣於自省之人,溜在嘴邊的罵聲剎那就被他憋了回去。他想,怎麼可以輕易對一個老人動怒呢?替老人撿鞋穿鞋是合情合理的事啊。於是,他默不作聲,替老人穿上了鞋。

  張良的恭敬謙讓,贏得了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幾番考驗後,老人將《太公兵法》傳給了張良。張良得到這本奇書,日夜攻讀,終於成為滿腹韜略、智謀超群的漢代名臣。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當一個人無力改變現狀,無法改變別人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去認清自己的缺失,努力去改變自己,完善自己,重塑自己。事實上,時刻不忘自省,常思己過之人,是真正知道厚待自己的人。

  常思己過,才會摒棄憤世嫉俗之心,撫平生命的浮躁,讓心胸豁然開朗;常思己過,才會擁有寬廣恢宏的氣度,揚長避短,擇善而行;常思己過,才會更加明了人與人在交往之時,需要有一顆謙讓體諒之心。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而一個不屑「思己過」、慣於「論人非」的人,總會有閒言碎語,飛短流長。再好的英名,一旦攪入流言的鋒刃之中,沒有不變味不走調的。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當流言病毒般蔓延起來,再光明的前程也會斷送。

  【賞·品悟】

  善於常思己過的人,一定是個善於完善自己的人,一定是個善於揚長避短的人,一定是個胸襟豁達的人。常思己過,既是厚待自己,又是重塑自己。常思己過,可以拓展生命空間,讓脆弱的生命變得有力量,有彈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