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難是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2024-10-11 04:39:06
作者: 程應峰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偶爾有人從鎮上來到村里就算是遠客了,孩子們都會追著看稀客。在我兒時的記憶里,外面的世界是美好的。父親讀過幾年私塾,在村里算得上是文化人,幹過幾年大隊幹部,是個熱心腸,結識了一些吃公飯的人,因為這個緣故,家裡才偶爾有訪客。客人一來,我們兄弟幾個便可得到一些農村難得一見的糖果之類的稀罕物品,他們的來訪,成為我們兄弟的快樂和期待。
20世紀70年代初,村里接納了一批武漢來的「知青」,在兒時的印象里,武漢是非常遙遠的地方。當時,這些「知青」說著與我們發音不同的語言,皮膚白淨,舉止優雅大方,他們談到的很多事,村里人都不明白。我們常常想,城裡人就是與我們不一樣啊。從那時起,我們夢想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城裡人。
童年時,我的家境還不錯,爺爺奶奶和我的父母都很勤勞,加上父親的「外交」能力,經常能在公路上攬些零活,後來發展到做小包工頭,因此,家庭建設水平在村里顯得有些鶴立雞群。在電燈取代煤油燈初期,全體村民共用一隻電錶,我們家單獨裝了一隻,別人家都用普通的白熾燈,而我們家裝的是日光燈,當時割資本主義尾巴之風颳得正猛,父親對此毫無防備,以致我們全家一個趔趄,陷入了窘迫的生活境地。
隨著歲月的流逝,爺爺奶奶喪失了勞動能力,兄弟姐妹的增多使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為了幫父母一把,我們在剛剛懂事的年齡,就學會了為家庭分憂。不管春夏秋冬,我們都穿著一條補丁摞補丁的單褲上山幹活。在茅稈收購的季節,為了一天能掙上兩元錢,總是早出晚歸,有時候連飯也顧不上吃。
有一次我們搭乘別人的船到水庫對面山上砍茅稈,結果直到天全黑了也沒有船返回,父母非常著急,發動村里人提著馬燈滿山遍野尋呼。我們是攀著水庫邊沿被水洗禿的岩壁繞回的,我多次滑落水中,都被兄長和同伴拖住,當時真是險象環生。到家後,父親讓我們倆跪在地上,不准吃飯,不准睡覺,村里多少人說情,甚至奶奶也跟著下跪,但父親並沒有饒過我們。他憤怒地把我們的書包扔進了火爐,他認為我們應該珍愛的是生命,好好讀書為家爭氣,才是正道,不應該冒風險去掙那兩元錢,如果沒有這種認識,就再也沒有送我們讀書的必要了。從此以後,兄長和我就下決心發奮讀書了,父親經常帶著我們挑著蔬菜和穀子到鎮上賣掉,然後讓我們選購自己喜愛的書籍放在籮筐里挑回家,很多鄉鄰對此無法理解,笑話父親說,只有用籮筐挑谷的,沒有用籮筐挑書的。當時,父親只是笑笑,也許,這正是他的過人之處。
艱辛的勞作之餘,讀書成為我們閒時最大的安慰和享受,兄長和我愛書愛得如痴如醉。那時能找到的書很少,總是找到什麼就讀什麼,如《沸騰的群山》《金光大道》《連心鎖》《新兒女英雄傳》等,有的甚至讀過兩三遍,能找到類似《青春之歌》《紅樓夢》等書來讀,是當時我們最大的心愿。那時,我們常常天真地想,要是長大以後能一輩子讀書,讀遍天下所有的書該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在同學和老師眼裡,我們兄弟倆的成績是非常優秀的。記得在田間幹活時,同學用成語詞典的注釋,倒過來考我們,很少能難住我們。中考制度一恢復,兄長以全區總分第一的成績考上了高中,進入了重點班,翌年我也是如此。但由於家境貧困,父親不得不採用向學校送菜送柴的辦法來解決兄長和我的學費。1979年高考,父親丟下農活在縣城陪兄長度過了考試那三天,最終,兄長名列全縣前幾名,如願以償考上大學,父親激動得無以言表。由於兄長是全村第一個大學生,村長請來電影放映隊,連續在村里放了三個晚上的電影。要知道,在那時候,看上一場電影是人生中多麼奢侈的一件事情。翌年,我也輕鬆地考上了大學。
我們的成長,是在磨難中走過來的,這種磨難成了我們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在人生的旅途中,磨難是警醒和鞭策,又是鼓勵和安慰。雖然我們有過悲傷、有過眼淚,但最終我們得到的是燦爛的生命和明媚的生活。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賞·品悟】
磨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沒有經歷過磨難的人生,是有缺憾的人生。在成長年代經歷的磨難,更是彌足珍貴,它可以讓一個人的生命更加豐潤,更有質地,更富色澤。從磨難中走過來的生命,更有機緣體味生活的美好和陽光的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