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愛上一座城> 關於《中國建築彩畫圖案》的意見(手稿)

關於《中國建築彩畫圖案》的意見(手稿)

2024-10-11 04:27:32 作者: 林徽因

  註:本文是手稿,未完成的遺作。

  ……

  本章節來源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三)紋樣的尺度粗細的分配因為在縮尺的圖樣中沒有按原來比例縮減,而隨了毛筆的粗細描出,全梁彩畫「構圖」的完整性,常常受到很大的損失。

  (四)青綠的變調和各彩色在應用上改動的結果,在全梁彩色組合上,把主要的對比攪亂了。例如將那天你社留給我的那張印好的彩畫樣子和清宮中太和門中樑上彩畫(庚子年日軍侵入北京時由東京帝國大學建築專家所測繪的一圖)正是同一規格,詳細核對,比著一起看時,就很明顯。原來的構圖是以較黯,青綠為兩端箍頭藻頭的主調來襯托第一條梁中段,以朱為地,以彩色「吉祥草」為紋樣的枋心,和第二條梁靠近枋心的左右梁,紅地吉祥草的兩段藻頭,兩層梁架上就只點出三塊紅色的主題,當中再隔開一道長而細的紅色墊板,全梁青綠和朱的對比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也不亂。

  從花紋比例上看,紋樣細微像絲織品上的紋路,不是和這次所印的那樣粗,在效果上有極不同的表現,細密如錦的感覺(觸覺)非常美,青綠調更是安靜調。和它們是中國顏料的特色,當中白線路帶蜜黃調,不跳也細得更多,箍頭兩旁紋樣更像少數民族的花邊,在尺度上比例上都細微如織紋。而這次劉同志等所畫真是「五彩繽紛」,有人說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顏色上賓主不分,噪聒喧騰,一片熱鬧而不知所云。

  寫到這裡,接到來信,將稿件看過一遍(另復),知道貴編輯的為難,要在序文中強調優點。而我在此正分析其沒落「走樣」的現象。不得已,已在抄搞中作了一點很輕微的,但是負責的修正。語氣上和實事求是的問題,討論上好像是應該如此的,盼望可以通過。(1)

  從花紋比例上看,紋樣細緻如絲織品,上紋路產生細密如錦的感覺,非常安靜,不像這次所印的那樣粗圓,大線路被金和白攪得熱鬧嘈雜異常的效果。綠線兩色調和相處,它們都是中國的礦質顏料的色調,不黯也不跳,白色略帶蜜黃,不太寬也不突出。在另外一張彩畫上看到箍頭兩旁所用的(圖樣)紋樣和劉同志等所畫的效果上也大不相同,它們是細密的如少數民族的邊錦織紋。大約是在比例上被藝人們放大了,所以效果那樣不同。總而言之,我曾留下的那一張的確是「走了樣的」,和璽椀花結帶與太和門中樑上一樣格式的彩畫圖案。因為上述各種的差異結果變成五彩繽紛,賓主不分,有人說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聒噪喧騰,一片熱鬧而不知所云。從藝術效果上說確是失敗的「走樣」的例子。

  寫到這裡接到來信,將稿件看過一遍,知道你們編輯的為難,要在序文中強調強調優點。而我卻在此正做分析,指出「走樣」的現象。□□(2)我已在抄稿中接受提出優點的原則下,作了一點很輕微的,但是負責的修正。語氣上絕不能一味誇張這些清代彩畫的變體,在實事求是的討論□□□□嚴正一點,盼望修正可以通過。

  林徽因

  (1) 以下為書信底稿的異文。

  (2) 林徽因手稿難以辨認處用「□」代替。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