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階段——秦·漢·三國
2024-10-11 04:27:16
作者: 林徽因
(公元前二四七—二四六年)
秦逐漸吞併六國,建立空前的封建極權皇朝,建築也相應地發展到空前的規模。
秦的都城咸陽原是戰國時七國之一的王城規模。秦每攻滅一個國家,就在咸陽的北面仿建這個國家的宮室。到秦統一六國,戰國時期各國建築方面的創造經驗也就都隨而集中到咸陽。戰國以來各國高台榭、美宮室的各種風格在秦統一全國的過程中,發展出集珍式的咸陽宮室。這些宮殿又被「復道」加「周閣」連結起來,組合成複雜連續的組群,在總的數量以及藝術的內容上是遠超出六國宮室之上。
公元前二二一年,全國統一之後,形成了新的政治經濟形勢。咸陽從前秦所建的王宮已經不能適應新情況的要求;到公元前二一二年開始興建歷史上著名的「阿房宮」。
本書首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這座空前宏偉的宮是以全國統一的政治中心的規模建造的,位置在咸陽南面的渭水南岸。主要的「前殿」建在雄偉的高台上;根據記載是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面可以坐萬人,台下可以豎立高五丈的大旗;周回都有閣道;殿前有「馳道」,直達南山,並加築南山的山頂,作為殿前的門闕;殿後加「復道」,跨過渭水與咸陽相連。這種帶山跨河,長到幾十里的布置手法以及咸陽附近二百里內建造了二百七十多處宮觀和大量連屬的復道的紀錄,可以看到秦代建築驚人的規模。
極其誇張的宮室建築之外,秦代建築雄大的規模也表現在世界馳名的長城上。秦代的長城是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借戰國各國舊有的長城為基礎,用三十萬士兵囚犯築成的跨山越野蜿蜒數千里的軍事工程。與長城相當的還興築了貫通全國重要城市的軍用「馳道」,也是非常驚人的措施。
這些完全不顧民力的龐大建設工程,一方面表現了秦代慘酷的軍事統治,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戰國以來生產力的發展,在得到統一之後發揮出的力量;整個秦代的建築在新的經濟基礎上的發展是遠超越了以前各時代,開創了新的統一的封建王朝的規模。
秦代的宏偉建築仍是以木材結構配合極大的夯土高台建成的。這些龐大的工役一部分由內戰時代俘虜擔任,另一部分是徵召來的人民在暴力強迫下進行的。秦以勝利者的淫威,在不顧民力的大興工役中,橫徵暴斂,使人民流離死亡,更加深了階級矛盾,促成了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人民血汗和智慧所創造的咸陽壯麗的宮室只被人民認作殘暴統治的象徵。項羽領兵縱火全部燒毀它們以泄憤是可以理解的。但從此每次在易朝換代的爭奪中,人民的藝術財富,累積在統治者的宮中紀念性建築組群里的,都不能避免遭到殘酷的破壞。
秦代的建築現在僅能從阿房宮遺址和驪山秦始皇陵龐大的土方工程上看到當時的規模。秦始皇陵內部原有豪華的建築和陳設也遭到項羽入關時劫掠破壞。但這部分秦代人民的創造殘餘部分,無疑的還埋藏在地下,等待考古科學家加以發掘整理。
西漢是秦末的農民鬥爭產生的封建統一王朝。這次起義所表現人民的力量,使漢初的統治者採用簡化刑法和減輕剝削的政策,使人民得到休息,恢復了生產。
漢初的建築是在戰爭沒有結束時進行的。重要的建築是在咸陽附近利用秦的離宮故基為基礎修建的長樂宮。這座宮周圍二十里,是一座具有高台大殿和許多附屬殿屋的宮城。
接著建造的未央宮是西漢首創的一座宮。它的周圍是二十八里,主持規劃的是蕭何,技術方面負責的是軍匠出身的陽城延。劉邦曾因見到這座建築的奢侈華麗而發怒。蕭何說他主張建造未央宮的理由是「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這說明他認識到統治者可以使他的建築作為鞏固他的政權的一種工具;認識到建築藝術所可能有的政治作用。這個看法對以後歷代每次建立王朝時對於都城和宮室等藝術規模的重視起了很大的影響。
未央宮的前殿是以龍首山作殿基,使這座大殿不必使用大量的土方工程,就很自然地高聳出附近的建築之上。這是高台建築創造性的處理,目的在避免秦代那樣使用大量人力進行土方工程的經驗。
長樂、未央兩宮都在秦咸陽附近,都是獨立完整成組的規模。後建的未央宮是據龍首山決定的位置,兩宮東西之間雖距離很近,但不是很整齊並列的。到公元前一八七年築長安城時,南面包括兩宮在內,北面因發展到渭水岸邊,因此漢長安城的平面圖形南北部不是整齊的直線。但這座壯麗大城的城內是規劃成方正整齊的坊里,貫以平直寬闊的街道組成的,他的規模也發展到周圍六十五里。
漢初的政策使農業得到急速的發展,到武帝時七十年間的和平時期,國家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隨著經濟的繁榮,西漢這時的國力和文化都超出附近國家。當時北方遊牧的匈奴是最強悍的敵對民族,屢次侵入北方邊境;中國甘肅以西的少數民族分成三十六國,都附屬於匈奴。漢武帝想削弱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了解各國情況,並企圖掌握與西方商業交通的幹路。漢代因向西的發展而與優秀的古代小亞細亞和印度的文化接觸,隨著疆域的擴張和民族鬥爭的勝利,突破了以前局限的世界地理知識,形成大國的氣派和自信。
漢武帝時是早期封建社會的高峰,這時期的建築,除增建已有的宮室之外,又擴建了許多豪侈的建築,其中如長安的建章宮和雲陽的甘泉宮都是極其宏闊壯麗的龐大的建築群。
建章宮在長安城西附郭,前殿更高於未央,宮內的建築被稱為「千門萬戶」,所連屬的囿範圍數十里;宮內開掘人工的太液池,並壘土作山,池中的漸台高二十餘丈。高建築如神明台、井幹樓各高五十丈。神明台上有九室,又立起承露盤高二十丈,直徑大有七圍。井幹樓是積疊橫木構成的複雜木構建築。中國最早的高層建築在這時候產生了。
長安東南的上林苑周圍三百餘里,其中離宮七十多座,能容千騎萬乘。
西漢的宮室園囿很多是就秦代所築的高基崇台作基礎的,一般建築規模並不小於秦代。由於生產關係比秦代進步,整個國家在蓬勃發展中,因此許多遊樂性質的建築在工料上又超過了秦代。這個時期的建築,是隨著整個社會的發展而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西漢農業的發展走向自由兼併。隨著土地集中,階級分化,到西漢末引起的農民起義,又再次在混戰中焚毀了長安的宮室。
東漢是倚靠地主階級的官僚政權統治人民的,國家的財力比較分散,都城洛陽的宮室規模不及長安,但在規劃上更發展了整齊的坊里制度,都城的部署比長安更整齊了。
這時期的建築,是王侯、外戚、宦官的宅第非常興盛,如桓帝時大將軍梁冀大建宅第,其妻孫盛也對街興建,互相爭勝。建築是連房洞戶,台閣相通,互相臨望。柱壁雕鏤,窗用綺疏青瑣,木料加以銅和漆,圖畫仙靈雲氣;又廣開苑囿,壘土築山;飛梁石磴,凌跨水道,布置成自然形勢的深林絕澗。豪侈的建築之外,宅第中的園林建築也非常講究。這些宅第的建築記載超過了宮室,正反映著東漢社會的具體情況。
東漢洛陽的建築也在末年的軍閥戰爭中被董卓焚毀了。
這時期中可能是由於與西方交通的影響,用石材建造墳墓前紀念性建築的風氣逐漸興盛。現在還留下少數墳墓前的石闕和石祠,其小如西康雅安的高頤闕,山東嘉祥的武氏石闕和石室都是比較著名的遺物。在雅安的高頤闕選用的式樣和浮刻上是充分地應用了當時的木建築形式。在這些比例謹嚴的石刻遺物上可以看到一些具體的漢代建築藝術形象。
考古學家發現的明器中有許多陶製的建築模型和畫像磚,使我們具體地看到漢代建築的形象,由殿宇、堂屋、樓閣、台榭、庭院、門闕、城樓、橋樑、到倉廩、廄廁等等。還有每次發掘所發現的漢代工藝美術品,其中如絲織、漆器、銅器之中,都有極其精美的作品,與漢代輝煌的物質文化發展情況相符合。而漢代建築的精華則不是現存這些磚石墳墓的建築或明器上所表現的所能代表的。在對大規模的遺址還沒有作科學發掘工作的目前,我們僅能認識到漢代建築的一些片斷而已。
三國分裂的時期中,曹魏所據的中原地區有比較優越的人力和物質條件,建築的規模也比較大。這時期中最突出的成就是曹操經營的鄴城。從這座都城的文獻記載上可以看到簡單明確的分區規劃和中軸對稱的布局是發展到比東漢的洛陽更高的水平上。鄴城的規劃中如皇宮位置在城內中軸的北部,使皇宮面臨城內縱橫相交的主要幹道;居民的坊里布置在城內南部;左右幹道的交點布置成坊市的中心等先進的方式,都是隋唐長安的先型。
南方比較邊遠的地區,經吳和蜀兩國的經營,經濟文化都得到一定的發展。從考古學家發現的一些片斷資料看到整個三國時期大致仍是漢代工程技術與藝術風格的繼續,並沒有顯著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