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二)
2024-10-11 04:26:27
作者: 林徽因
「昨晨七時由同乘汽車出發,車還新,路也平坦,有時竟走到每小時五十里的速度,十時到岱嶽。岱嶽是山陰縣一個重鎮,可是僱車費了兩個鐘頭才找到,到應縣時已八點。
離縣二十里已見塔,由夕陽返照中見其閃爍,一直看到它成了剪影,那算是我對於這塔的拜見禮。在路上因車擺動太堪,稍稍覺暈,到後即愈。縣長養有好馬,回程當借匹騎走,可免受暈車苦罪。
……
今天正式的去拜見佛宮寺塔,絕對的Overwhelming,好到令人叫絕,喘不出一口氣來半天!
塔共有五層,但是下層有副階(註:重檐建築之次要一層,宋時謂之副堪),上四層,每層有平座,實算共十層。因梁架斗栱之間,每層須量俯視,仰視,平面各一;共二十個平面圖要畫!塔平面是八角,每層須做一個正中線和一個斜中線的斷面。斗栱不同者三四十種,工作是意外的繁多,意外的有趣,未來前的『五天』工作預示恐怕不夠太多。
塔身之大,實在驚人。每面三開間,八面完全同樣。我的第一個感觸,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否則我真不知你要幾體投地的傾倒!回想在大同善化寺暮色裡面向著塑像瞪目咋舌的情形,使我愉快得不願忘記那一剎那人生稀有的,由審美本能所觸發的銳感,尤其是同幾個興趣同樣的人,在同一個時候浸在那銳感裡邊。士能(1)忘情時那句『如果元明以後有此精品,我的劉字倒掛起來了』,我時常還聽得見。這塔比起大同諸殿更加雄偉,單是那高度已可觀,士能很高興他竟聽我們的勸說沒有放棄這一處,同來看看,雖然他要不待測量先走了。
應縣是個小小的城,是一個產鹽區,在底下掘下不深就有鹹水,可以煮鹽,所以是個沒有樹的地方,在塔上看全城,只數到十四棵不很高的樹!
工作繁重,歸期怕要延長很多,但一切吃住都還舒適,住處離塔亦不遠,請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