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企業,過程更重要
2024-10-11 04:23:40
作者: 孫汗青,趙金髮
阿里巴巴希望持續經營,上市套現不是阿里巴巴的目的。對現在的阿里巴巴來講,在不需要錢的情況下,私募比上市要好,因為完整上市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這不是我們的目標,更不要成為我們的一個結果,否則就亂套了,為了上市而上市。
——馬雲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吸納風險資金、上市、圈錢、分紅,幾乎所有中國網際網路企業都是這麼做的。但馬雲對企業上市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不能為了上市而上市,因為「阿里巴巴希望持續經營,上市套現不是阿里巴巴的目的」。所以,直到2007年7月,馬雲才將阿里巴巴旗下的B2B業務啟動上市。
從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到它上市前,阿里巴巴其實有很多次上市的機會,但馬雲都放棄了。在網際網路公司紛紛追逐資本的時候,馬雲仍然保持著他清醒的頭腦。他不是不願意上市,而是在找更合適的機會。因為馬雲覺得「我們是『滿漢全席』,不能賣出『清湯白菜』的價格」。
讓我們來看看一直為網際網路界所關注的阿里巴巴上市之路。
早在阿里巴巴創立之初,馬雲就曾經表示過「阿里巴巴要在3年內衝到納斯達克」。但是,在2000年年底,許多網際網路公司爭先恐後去納斯達克上市的時候,馬雲卻宣布阿里巴巴短期內不會上市。他對這個決定的解釋是,「上市並不是終極目標,在網站未有盈利收入前,阿里巴巴網站不打算上市」。於是,人們猜測阿里巴巴決定不上市,實際上是因為資金的短缺。
馬雲堅決否認了外界對阿里巴巴的猜疑,他承認阿里巴巴當時面臨著一些困難,但這些困難和錢沒有關係。「我說了很多次,如果大家依然不相信阿里巴巴的財務數據是真實的,我也沒有必要再解釋什麼。想把企業做多大,希望企業往哪裡走,企業怎麼樣會更好,每個人的選擇是不一樣的。有人覺得上市圈到錢就行了,而阿里巴巴希望成為世界十大網站之一,希望影響網際網路。」他還補充道:「阿里巴巴一定會上市,只是時間問題,現在條件還不成熟,也沒有上市的必要。」
2003年,關於阿里巴巴上市的問題,馬雲的回答是:「每個人都在問我上市的事情。我最後重申一次,我現在不想上市。我本人希望早些上市,但阿里巴巴太年輕了,公司創建才4年,員工的平均年齡才27歲,內功還不夠好。但我不是說絕對不會上市。我的邏輯是,如果今年上市只能支撐10元的股價,而3年後可以達到30元,那為什麼不等到3年後呢?」
他還說道:「阿里巴巴現在盈利非常好。公司就像結婚一樣,好不容易有了好日子,生個孩子又苦了。所以我們打算結婚後過幾天好日子。今天我覺得我們的內功還有待加強。我嚮往著上市,並沒有不屑一顧。」
到了2004年,阿里巴巴已經做到了當時國內電子商務企業的第一,還獲得了軟銀再次注入的8000多萬美元的資金,人們認為阿里巴巴已經完全有能力上市了。而且這一年「e龍」「金融界」和「51job」在美國納斯達克的掛牌,又一次引發了人們對B2B龍頭阿里巴巴上市問題的關注。
但是,馬雲還是認為阿里巴巴上市的時機沒有到來。他認為目前要做的是把阿里巴巴做得更加完善,把客戶服務得更好。「對眼下的阿里巴巴而言,做大做強比上市更迫切,與其迫於競爭壓力和輿論壓力被動上市,不如不上市。」
另一方面,馬雲覺得不上市有不上市的優勢——「不上市你面對的是5個投資人,上市你就要面對5000個投資人」,而「上市後不可避免地要應付每個季度的報表,它可能會讓我們放棄更長遠的策略。」對於已經上市的三大門戶網站,「可以看到現在它們只能考慮下一季度怎麼辦,而我們今天的資金可以讓我們考慮3年以後怎麼布局」。
2005年,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的舉動又將人們關注的焦點引到了阿里巴巴上市的問題上。人們認為馬雲收購雅虎中國就是為了上市。然而,馬雲又一次否定了人們對於阿里巴巴即將上市的猜測。
「從業務層面來看,去年中國進出口總額1萬億美元,其中有100萬美元是通過阿里巴巴實現的。目前,中國1300萬家企業中,大概有700萬家是阿里巴巴的客戶。也就是說,阿里巴巴目前還不是一家大企業,面臨的發展空間很大,同時危機和挑戰也很多。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規劃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而一旦上市,就要對投資者負責,也可能因為我們的「年輕」而讓阿里巴巴太多地受到資本市場的影響,這樣對我們的業務發展不太有利。我們希望等到阿里巴巴足夠成熟,可以領導投資者之後,再去認真考慮上市的問題。」
直到2007年,隨著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的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高,馬雲才開始準備上市,以期獲得電子商務的長遠發展。
2007年7月28日下午,馬雲在杭州黃龍體育館裡向在場參加年會的6000多名員工宣布——阿里巴巴正式啟動旗下B2B業務的上市程序。聽到這一消息後,全場頓時一片沸騰。至此,有關阿里巴巴上市的種種傳聞,都在不久後一一得到驗證。
對於阿里巴巴的上市,馬雲說:「有人說我是終於拿到畢業證書的留級生,也許我不著急畢業是因為大學裡面能夠給我提供更好的研究和學習的環境。普通人覺得上市後有現金、有股票就是成功。經營企業更重要的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經歷,爬上掉下、掉下爬上的人很多。對我來說過程的味道更重要,即便比張朝陽再早上市也沒有意義,也許我的痛苦他們沒經歷過,但他們的好處我還沒嘗到。我覺得一個企業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第二撥上市容易,第三撥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