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年譜

2024-10-11 04:20:47 作者: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1870年

  2月7日出生於維也納郊外一個猶太裔中產階級的米谷商人之家。

  父親李奧伯·阿德勒(Leopold Adler)祖籍伯琴蘭(Burgen Land),家境富裕,在六個孩子中,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排行第二。全家都熱愛音樂。

  1873年

  三歲。 從小羸弱,患有佝僂病,行動笨拙,喉部也有毛病。這一年睡在他旁邊的弟弟死了,生性敏感的他已熟悉死亡的滋味。

  1875年

  五歲。 罹患肺炎,幾乎喪命,決心將來要當一名醫生。童年時在街上被車子撞到兩次,使他對死亡感到極度恐懼。對音樂有強烈的愛好,熟記許多歌劇的內容。愛花成癖,醫生認為新鮮空氣對他的佝僂病有益。開始上學。

  1880年

  十歲。 在野外遊玩時傷害了同伴,以後他情願待在家裡讀書和工作。

  

  1881年

  十一歲。 進入中學讀書。

  1887年

  十七歲。 高中畢業。進入維也納大學攻讀醫學專業。

  1895年

  二十五歲。 通過考試,取得醫學博士學位。醫學課程中他最感興趣的是病理解剖學。社會問題和社會情況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1897年

  二十七歲。 和來自俄國的留學生羅莎(Raissa Timofeivna Epstein)結婚。她個性飛揚跋扈,能言善道並關心祖國的社會改革。兩人的個性、家境迥然不同,初期雖有小摩擦,日後卻能相敬如賓,白頭偕老。

  1898年

  二十八歲。 成為一名眼科醫生。不久他成為一個全科醫生,對他來說,病人不只是一個病例,他也探索人格、心理與身體的全部情況。良好的診斷和淵博的學識贏得病人的信賴和稱讚。阿德勒熟讀弗洛伊德的名著《夢的解析》,深為折服,行醫生涯中面對束手無策的糖尿病患者,深有挫折感,由於克勞夫特·愛賓斯(Krafft Ebings)的鼓勵,逐漸從一般行醫工作轉到神經科的研究。

  1902年

  三十二歲。 由於他曾在維也納一部著名的刊物上寫文章力挺弗洛伊德的觀點,大師級的弗洛伊德寫信給他,請他加入弗氏主持的討論會,是年進而成為弗氏集團一員,並成為此集團的領導人之一。後來繼弗氏之後成為維也納心理分析學會(Vienna Psychoanalytic Society)主席和《心理分析學刊》(Zentrablattfur Psychoanalyse)的編輯。

  1904年

  三十四歲。 出版第一篇心理學論文《教育家的醫生》。

  1907年

  三十七歲。 出版《器官缺陷的研究》,書中包含許多新的概念,雖然此書仍顯示頗受弗洛伊德的影響。

  1911年

  四十一歲。 弗洛伊德要求討論會的成員無條件接受弗氏的性理論時,阿德勒與之爭辯,認為性不是人類活動的全部原因,而是個人奮鬥向上的途徑與因素,遂與其他另外七個職員離開心理分析學會,此時阿德勒已在這個團體中工作了九年。讀德國哲學家懷亨格(Hans Vaihinger)的著作《「虛假」的心理學》(The Psychologyof「As If」),深受其影響。

  1912年

  四十二歲。 率領一群追隨者離開心理分析學會另組「自由心理分析研究學會」(Society for Free Psychoanalytic Research),並自稱其研究為「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

  1920年

  五十歲。 聲名遠播,周遊列國,到處講學,一系列重要著作陸續出版。

  1926年

  五十六歲。 初抵美國,受到熱烈歡迎。

  1927年

  五十七歲。 受聘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講座,並在一所「社會研究新學校」擔任教授。

  1932年

  六十二歲。 長島醫學院(Longoing Island College of Medicine)任命他為醫學心理學客座教授。出版《自卑與超越》(原名:《生活對你的意義》,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

  1934年

  六十四歲。 和夫人定居美國紐約。

  1935年

  六十五歲。 創辦了《國際個人心理學學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出版著作除《自卑與超越》之外,尚有《了解人類的性情》《問題孩童》《優越感與社會興趣》《阿德勒的個人心理學》和《自卑與生活》(原名《生活的科學》,The Science of Living)。

  1937年

  六十七歲。 受聘赴歐洲講學。過分勞累的他終於因為心臟病突發,客死於蘇格蘭阿伯丁市(Aberdeen),享年六十七歲。

  返回總目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