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鼓勵
2024-10-11 04:19:08
作者: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自卑情結通常都跟那種認為人不會有特殊能力的想法有關。認為某些人有天賦,而別人沒有的想法是一種常有的謬誤,這種想法本身就是自卑情結的表現。根據個體心理學的觀點,每個人都能完成任何事情,當某個男孩或女孩對這個格言絕望,並且感到不能實現某個有用的目標時,這就是一種自卑情結的標誌。
自卑情結的另一個方面是相信遺傳特徵。如果成功真的取決於天生的能力,那麼沒有任何心理學家可以幫助任何人,但事實上,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勇氣,並且心理學家的任務是要把絕望轉變為希望,這能使人們鼓起勇氣做出有益的努力。
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案例,16歲左右的年輕人,被學校開除後在絕望中自殺。其自殺是一種報復行為——是對社會的控告,那是個體證明自身價值的方式——就他們的個人邏輯而不是常識而言,在這種情況下,所需要的是去說服這些年輕人並給他們勇氣。
我們還能舉出來很多別的案例。來看下這個女孩的情況:她11歲,不被家人喜歡,別的孩子更討人喜歡,她覺得自己很多餘,於是開始變得脾氣暴躁,喜歡與人爭鬥,並且不聽話。這是一個很容易分析的案例,這個女孩覺得自己不受人喜歡,開始還會爭取,但後來就失去了希望。有一天她在商店裡偷了東西——對個體心理學家來說,偷盜與其說是犯罪,不如說是兒童想使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富有衝動的行為表現。除非一個人覺得自己貧窮否則就不太會有這樣的衝動。這個女孩的偷竊行為,就是她在家裡缺乏關愛,並且缺乏希望的結果。兒童只有在覺得自己貧窮的時候,才會開始偷東西。他們的感覺也許並不能反映客觀事實,但心理學上,也是解釋其行為的原因。
另一個案例是一個8歲的男孩:一個私生子,長得不太好看,跟養父母住在一起,養父母沒有好好照顧他,也沒有好好教導他。有時養母會給他一些糖果,這在他的生命里是一個歡樂的時刻。養父年齡很大,這對夫婦有自己的孩子,一個女孩,是這位養父生命中唯一的樂事,他視她為掌上明珠。男孩偷東西是因為覺得自己貧窮,想使自己變得富有;他偷東西,養父就打他,但他還是不知悔改。可能有人會認為這個孩子很勇敢,因為儘管養父打他,他還是會偷東西,但是這不是事實——因為他總希望能不被發現,這就不是勇敢了。
在這個案例中,那個男孩從來不知道作為家裡的寶貝會是什麼感受。我們必須說服他,並且給他作為集體中一員的機會,當他學會了認同別人,並且能為別人考慮的時候,他就會懂得,當養父看到他偷東西以及那個小女孩看到自己的糖果不見了時的心情。在這裡,我們再一次看到社會性情感的缺乏、知識的缺乏,以及勇氣的缺乏是怎樣一起形成了自卑情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