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站姿

2024-10-11 03:50:34 作者: 許大鵬,白麗潔,王利利,諸葛明

  站姿是指人站立時的姿態。從廣義上來講,人的站姿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習慣性站姿,一種是環境性站姿。環境性站姿是形式化、統一化的站立姿勢,多是行為人根據環境要求或者禮儀要求而刻意做出來的姿勢。比如站軍姿、迎賓姿勢、演講姿勢等。習慣性站姿是由人的認知、修養、習性、性格以及人生經歷等因素所決定的。這種站姿多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站姿,每種不同的站姿都代表著不同的性格特徵或情緒變化。FBI認為,習慣性站姿可以展示人們的內心世界。在現實生活中,只有這些人們在無意識或者下意識中所做出的站立姿態,才具有分析的意義和價值。

  站立姿勢是一個人整體的外部形態,它通常由手的擺放動作、腳的動作、軀幹的動作這三部分組成。比如,生活中最常見的站立姿勢,就是行為人在站立的時候做出脊背挺直、昂首挺胸、雙手隨意放在身側、雙腿自然直立的動作,這種站立姿勢會顯得行為人很自信、很有氣魄,從本質上講,這種站姿是開放性站姿,做出這種站姿的人,通常都有著很強的自信心或者愉悅心情。如果行為人在這樣站立的基礎上,還將雙手環抱在胸前,那麼就意味著,行為人不僅驕傲而且專橫獨斷,聽不進他人的意見;如果行為人在溝通交流中看向他人的目光是清澈溫暖的,那他就很容易給別人留下一種「氣宇軒昂」「溫柔陽光」的印象;如果行為人目高於頂,不正視他人或者態度傲慢,那他就會給別人留下「驕狂自大」「目中無人」的印象。

  含胸駝背的站姿也是一種常見的站立姿勢,經常這樣站立的行為人,其腰部和背部會呈現出略微向下彎曲的「佝僂狀」。這種站姿的出現,多與行為人的人生經歷有關,他在成長階段和現實生活中多處於精神劣勢或者經常遭遇挫折,這使得行為人在內心深處缺乏自信,不安和擔憂的情緒經常出現,並最終導致行為人形成了這樣的站立姿勢,這種姿勢在心理學中是屬於封閉型的站姿,它表現了行為人自我防衛、封閉、消沉的發展傾向。FBI認為,這種站姿通常在青少年階段開始出現。因此,一旦發現孩子這樣站立,家長和老師就應該及時給予其心理引導,儘快糾正孩子的這一站立姿勢。

  

  在站立的眾多姿勢中,有一種站姿不僅有著圈占空間的能力,還帶有攻擊特性。這種站立姿勢,要求行為人在正常站立的基礎上將雙臂叉在腰部(前叉有攻擊性),並且將雙腳跨立,腳與腳之間分開的距離比肩略寬。從外形上看,這種站立的姿勢就像行為人「膨脹」了一樣,使得行為人看起來更加強大、健壯和與眾不同。在發生矛盾的時候,人們有時會做出這樣的站立姿勢。而如果雙方的矛盾進一步激化,那行為人就會將叉在腰部的雙手握成拳頭,或者做出挽衣袖的動作,這個時候,對峙雙方的進攻欲望就非常強。如果行為人在雙手叉腰站立的時候,用一隻腳的腳掌輕輕叩擊地面,並將叉在腰部的雙手抱在胸前,那麼這種站立姿勢就有挑釁的意味。如果行為人在用腳叩擊地面的時候,把雙手背在背後,那麼往往代表著行為人的身份較高(比在場的其他人高),這種站立的姿勢代表著權勢和決定力。

  雙腿交叉站立的姿勢也是生活中經常出現和使用的站立姿勢之一。這種站立姿勢,要求行為人在站立的時候一條腿保持直立,另一條腿以腳尖著地或者與直立的腿交叉在一起。從本質上講,這種動作是表達行為人自我放鬆的姿勢,多出現在行為人認為當前環境安全或獨處的時候。比如人們在獨自乘坐電梯的時候,就很容易做出這樣的站立動作。但是,如果是在雙方交談或者交際中,行為人以這樣交叉雙腿的姿勢站立,那就表示,行為人有輕微拒絕的意思,或者說,行為人在自我表述的過程中有所保留。

  生活中,有的人在站立的時候會將自己的前腳掌離地,用腳後跟支撐身體,有的人則相反,用前腳掌支撐身體,腳後跟離地,這兩種站立的姿勢通常持續時間不長,但是會有節奏地重複出現。一旦行為人做出了這樣的站立姿勢,那就意味著,行為人當前的心情非常不錯。FBI將這種站立姿勢稱為「反重力站立」,他們發現,人們在通電話的時候經常做出這樣的動作,比如行為人在和戀人或者摯友聊到一些愉快的事情時,就會一邊仰望天空一邊將自己的腳掌或者腳後跟有節奏地翹離地面。

  在生活中,有的人還會採用內八字站立的姿勢,這種站立姿勢的出現,往往意味著站立者想要主動緩和氣氛,多被女性所使用。有的人在站立的時候,喜歡倚靠著別人或者物品,這樣的人通常缺乏自主意識,喜歡尋找依靠,缺乏獨立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