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擁抱和撫摸

2024-10-11 03:50:11 作者: 許大鵬,白麗潔,王利利,諸葛明

  擁抱是指摟抱,表示親愛;撫摸是指用手輕輕摩挲。在現實生活中,嬰兒出生以後真正接觸到的第一個有意義的動作就是擁抱和撫摸,這是嬰兒最早接觸並感受到的肢體動作。這種被父母擁抱撫摸的記憶,會被嬰兒深深地記在腦海中。FBI表示,人在觸摸或者身體接觸的時候所產生的情感體驗最為深刻,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被擁抱和撫摸的需要,這種需要來自於人的本能。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嬰兒在哭鬧的時候似乎會出現一種「欺負人」的現象,不論其他人如何哄勸,嬰兒依然我行我素哭得「聲嘶力竭」,但是,一旦被媽媽抱在懷裡,輕輕撫摸一會後,嬰兒馬上就會停止哭泣。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神奇的效應終於在科學研究中揭開了謎底,科學家稱,嬰兒出生前在母體中是非常溫暖、安全、舒適的,他們牢記這種感覺,並且在離開母體之後,也是父母最先給自己這種感覺的,而母親的心跳又是嬰兒最熟悉的頻率,所以,只要母親抱起嬰兒,他就會安靜下來。

  FBI也做過類似研究,他們發現,擁抱和撫摸對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也起著重要作用。FBI調查發現,很多家庭都養有觀賞魚,在這些魚兒出現意外死亡的時候,它們的主人儘管也可能會感到難過,但是這種情緒會很快被新買來的魚兒所填補。而在一些養有狗或者貓的家庭中,一旦這些動物意外死亡或者丟失,它們的主人就會傷心難過很久,並且這種情緒不會因為再買一隻新寵物而減輕。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是,觀賞魚本來就是用來看的,它的主人僅僅只能注視它,而不能和它有任何接觸,這自然就導致了主人不會對魚兒產生很深的感情。而狗或者貓則經常和主人一起玩耍,甚至同寢同榻,形影相隨,所以寵物和主人之間就會產生很深的情感,這種情感是不容易被其他事物取代的,所以一旦失去,就會引發主人長久的悲傷情緒。

  在現實生活中,擁抱和撫摸所產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僅可以撫平人們的傷痛,還有利於人們的身心健康,甚至可以使人長壽,並且對孩子的成長、家庭幸福都有著神奇的作用。在英語中就有這樣一個諺語,人們每天需要三個擁抱才能活下去,另外再多三個擁抱才能神采煥發。科學家也表示,輕輕撫摸的動作可以減輕人們所產生的痛感。瑞典就進行過一項皮膚加熱實驗,在實驗者的皮膚溫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會感到痛感,與此同時,我們只要用刷子輕輕刷一下實驗者的皮膚,他所感覺到的疼痛就會有明顯的減弱。

  FBI表示,擁抱和撫摸不僅有安慰性質,還可以激活人體內部的快樂纖維。研究發現,當我們進行擁抱或者撫摸動作的時候,身體表面的皮膚神經會馬上感知到這種動作,並將這種刺激信息傳遞到大腦的情緒中樞,使身體產生一種叫「c纖維」的快樂纖維,這種快樂纖維一經產生,就會阻止其他纖維向神經中樞傳遞的痛感信息,從而起到抑制痛感的作用。

  《每日郵報》也曾報導過,人們在產生痛感或者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通過一個擁抱動作就可以起到藥物鎮痛的效果。不僅如此,FBI還發現,情侶之間經常做擁抱的動作,可以增加感情,還能起到延長壽命的作用。親密的擁抱不僅可以減少心臟病的發病率,還可以防止血管硬化,激發人體荷爾蒙分泌,起到降低血壓、血脂的作用。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擁抱動作都可以使人長壽,是否能夠讓擁抱動作發揮積極作用,還取決於人們擁抱時的姿勢和真誠度。

  既然擁抱動作有著如此多的作用和功效,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又該如何去擁抱他人?如何向對方傳遞情感呢?其實在擁抱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確定,自己和對方都是可以接受這一擁抱動作的。比如,兩個人如果可以相互進入到對方的親密距離中,並不會引起對方反感和躲避,那麼此時就具備了擁抱的基礎條件。在此基礎上,想要給予對方擁抱或者回應對方擁抱,還應該先觀察對方的擁抱動作是怎樣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出最恰當的應對方法。

  比如,如果與我們擁抱的人身材比較高大,那麼他就會在擁抱我們的時候將自己的手臂從我們的手臂上方伸過,然後抱住我們。而我們在回應他的時候,應該把手臂從低於對方肩膀的位置伸過,抱著對方的腰背來回應對方。反之,如果和我們擁抱的人身材比我們矮小,那麼我們在回應對方的時候,就應該用手臂伸過對方的肩膀來擁抱對方。這種擁抱姿勢一般出現在情侶、夫妻之間,或者是出現在父母擁抱孩子的時候。

  

  如果對方在和我們擁抱的時候將自己的左手抬得比右手高,那麼你就應該將自己的右手抬得比左手高,與對方擁抱,反之亦然。在這種擁抱動作中,彼此交叉環繞的手臂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斜置的十字,所以,這種擁抱姿勢也被稱為十字形擁抱。這種擁抱姿勢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姿勢,通常擁抱在一起的雙方高矮差不多,而且一般出現在朋友見面或者交際場所中。

  FBI發現,擁抱和撫摸動作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有著巨大影響。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被自己父母擁抱、撫摸的孩子,性格一般會比其他孩子更堅強。這是因為,父母的擁抱動作能讓孩子擁有更強烈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所以,他們長大後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能發揮得更加出色。

  在我國,孩子們在成長曆程中所得到的擁抱或者撫摸是比較少的,大多數孩子在十歲以後基本上都很難再接觸到這種動作,特別是女孩子。這種情況就間接導致了一些問題的出現,比如心理學中就有一個名詞叫「皮膚飢餓」,就是指那些從小到大很少被父母擁抱或者撫摸的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後形成的一種深刻、迫切的被他人關愛、關心的渴望,這種感覺如果過於強烈,就很容易導致行為人產生病態的心理需求。

  FBI認為,父母經常對孩子做出擁抱或者撫摸的動作,並不意味著父母溺愛孩子,這種動作其實是一種交流、傳遞情感的方式。孩子可以從父母的擁抱中感受到關注和呵護,這是一種很好的親子溝通方式,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杜絕孩子產生「皮膚飢餓」的狀況,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