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眼波流轉中的真實內心
2024-10-11 03:43:03
作者: 白麗潔
你知道影視劇中的某些人物,比如偵探或者是黑幫分子為什麼出門喜歡戴墨鏡嗎?這可不僅僅是為了耍酷,更重要的是為了遮住自己的眼睛,甚至是臉。正如劉德華在一部電影中教育他的黑道小弟時說的那樣:在大排檔里吃飯(出去混的時候),坐的位置很重要,背靠牆,面對門口,這樣才能觀察每個進來的人;還有,一定要戴副墨鏡,不僅酷,而且別人永遠都不知道你在看什麼。事實上,戴一副墨鏡還不止劉德華說的這些好處,它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那就是可以幫助人們更完美地掩飾自己的內心活動。
或許有人會對此感到不屑,又或者一些自命不凡的人會認為自己有足夠強大的情緒控制能力,不會讓別人輕易看出自己的喜怒哀樂,但是千萬不要忽略自己的眼睛——作為人類心靈的窗戶,它非常容易泄露人們內心的情緒,並且方式多種多樣,比如我們上文提到過的眨眼,再比如我們馬上要看到的情況:
在美國有一起十分著名的案件,幾乎是家喻戶曉。1997年的一天,華盛頓的金融街像往常一樣熱鬧。這裡聚集了全世界許多大的金融機構和證券公司,每天都有來來往往的運鈔車,也極易發生搶劫案,因此該區域是FBI和地方警察的重點巡查、監控區域。這一天,FBI的一名特工像往常一樣巡查,來到了一家銀行的門口。在這家銀行的門口,一位頭戴圍巾的中年婦女進入了他的視線:她不像大街上其他行色匆匆的人一樣忙著趕路,而是站在銀行的門口左顧右盼,就像是在等待什麼人一樣。當時,這名FBI特工的反應是她應該在找什麼人。
可是就在他這麼想的時候,那名中年婦女突然放開了腳步,向一個方向走去,更令人驚訝的是,她前往的方向正是這家銀行運鈔車停靠的位置。天哪,她不會是想搶劫運鈔車吧?要知道,這家銀行規模不小,每次運送的現金數額也非常巨大,而這裡的治安情況一直比較混亂,以前也曾經發生過持槍搶劫的事件。
一念及此,這名FBI特工馬上提高了警惕。他躲進了運鈔車附近的一家臨街商鋪中,密切關注著這位中年婦女,看她究竟想要做什麼。通過觀察,FBI特工發現,她的眼睛總是盯著那輛運鈔車,而且不像其他路人那樣只是匆匆一瞥,而是死盯著不放,並且眼神還十分反常,似乎充滿了緊張和恐懼,她就像是夢遊一樣在運鈔車前面來回經過。看到她的這種表現,這名FBI特工毫不猶豫地沖了上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這名中年婦女撲倒在地,而當這名中年婦女倒地的時候,她的手正從口袋中往外掏槍。
經FBI調查,原來這名中年婦女是一名恐怖分子,她屬於一個恐怖組織。這個恐怖組織經常在美國和歐洲等一些發達國家對銀行運鈔車進行搶劫。據不完全統計,他們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先後共搶劫了48家銀行的運鈔車,每次都成功得手。通過調查,FBI還得知這個恐怖組織與美國的一個黑幫組織關係非常密切。最終經過多方的努力,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FBI不僅抓獲了這個恐怖組織的其他成員,同時還剷除了美國本土的黑幫組織,為國際和國內安全又消除了一大隱患。
由此可見,眼睛中的確蘊藏了豐富的非語言信息。對於FBI特工來說,能夠從對方的眼珠轉動或者是眼神變化中讀出其內心的變化,已經成為他們在培訓中必須掌握的一項工作技巧。
其實不僅是FBI,在中國的古代,人們就知道了眼睛是可以傳達信息的,比如中國成語中的「暗送秋波」等詞語,就表示人們可以通過眼睛來傳遞情感。當然,我們除了通過眼波(眼珠轉動或者是眼神變化所形成的眼睛變化軌跡)來判斷一個人內心的情緒變化外,還可以通過眼睛變化所引起的眼皮運動來判斷一個人的心理活動。這一點無論是對於FBI還是普通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畢竟眼皮動作有時候比眼波更容易觀察到。
FBI在偵破一起謀殺案時遇到了難題。在對嫌疑人的審訊過程中,情況並沒有預料中的那麼樂觀:首先他們對於所審訊的嫌疑人並沒有充分的證據;其次,那位嫌疑人還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自己不在場。加上嫌疑人言辭真誠,讓FBI幾乎就要放棄這條難得的線索了。不過,FBI特工是不會輕言放棄的,儘管存在以上這些困難,負責審訊FBI特工依然不知疲倦地訊問嫌疑人。
審訊結束後披露出來的細節顯示,這名特工提出的關於兇器的問題起到了關鍵作用。即便該案的作案工具是碎冰錐這個細節已經是眾所周知,但他還是將它和其他常見的作案工具放在一起,對嫌疑人進行了提問:「假如你參與這宗案件,你會使用槍/刀子/碎冰錐/錘子嗎?」如果是兇手本人的話,當然知道本案的作案工具就是碎冰錐,而他之所以這麼問,主要是為了觀察嫌疑人聽到這種兇器時的反應。
果然,在嫌疑人聽到「碎冰錐」這個詞時,他的眼皮明顯地耷拉了下來——眼珠往下轉,這種變化一直持續到下一種兇器的出現。顯然,他此時的眼神動作是為了迴避,與其說他不想聽到這種兇器的名字,倒不如說他其實是在擔心自己聽到作案兇器時,眼神中流露出的情緒被FBI特工敏銳地捕捉到。不過,即使是他做了這樣的掩飾,還是沒有逃過訓練有素的FBI特工的「法眼」。從那一刻起,這名嫌疑人立即上升為該案的第一嫌疑人。而後來的進展也證明了FBI特工並沒有冤枉他。
一位微表情研究專家的手記同樣能夠證明眼波流轉對於判斷人們內心真實情緒變化的可靠性。這位專家在他的一篇手記中記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一次他和一位同事一起出去逛街,正好遇到了同事的一位熟人。他注意到,這位同事在向那位熟人揮手的同時,輕輕地眯了一下眼睛——這種眼神中似乎包含了一定程度的厭惡和不屑。他猜想兩人之間一定有什麼過節。果然過了不久,這位同事就告訴他剛才和自己打招呼的是一位高中同學,她們曾經因為一個男孩而吵過架。
的確,一個人可能會出於禮貌偽裝自己的面部表情,但是內心的消極情緒和厭惡感卻無法被完全隱藏起來。它們在內心深處積蓄著,一不小心就會在某個瞬間通過眼波的流轉表露出來,出賣主人的真實內心。
正如科學家的研究所證明的那樣,人類眼球後方感官靈敏的角膜中含有1.37億個細胞,它們在接收外界的信息之後傳至人的大腦,而其中的感光細胞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處理150萬個信息——也就是說,在轉瞬即逝的眼神中能夠傳達出的信息是極其豐富的。既然如此,通過眼神的變化或者說眼球的運動——我們將之文藝地統稱為「眼波流轉」——來洞察一個人的內心變化,也就變得更加有據可依,有跡可循了。因為上面我們所提到的轉瞬即逝的眼神所傳達出的信息,已經足夠清楚地反映一個人的心理活動。
心理學實驗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回憶過去時,眼球多是向左上方運動的,而想像時眼球則朝右上方運動;眼球轉向左下方,表示心裡在盤算,而轉向右下方表示當事人在感覺自己的身體;眼球向左或者是向右平行運動,則是在專心聽對方說話,想要盡力弄明白對方所說的意思。我們不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檢驗一下以上觀點的正確性。
在對方的眼波流轉中看透他/她的真實內心,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