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經濟——日落西山的開端
2024-10-11 02:47:54
作者: 王新生
正如傾倒啤酒那樣,泡沫消失後僅剩下一小部分。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到90年代初的日本經濟就是如此,因而稱為「泡沫經濟」。具體來說,就是土地、股票等的價格上漲幅度大大超過實際經濟增長程度,是一種過度投機經濟。另外,其崩潰過程迅速,其後積極參與者才恍然大悟,宛如南柯一夢。
形成泡沫經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日元急速升值。為解決美國與其他主要發達國家之間嚴重的貿易不平衡問題,1985年9月,美國、日本、聯邦德國、英國、法國等5國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協議,與會國在6個星期之間投入180億美元干預外匯市場,以便在美元貶值的同時日元與馬克升值。到同年10月,美元對日元匯率下降13%,對馬克下降10.5%,大致達到最初目標。1986年1月,五國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行長在倫敦再次舉行會議,協商降低官定利率。10天後,日本銀行率先將官定利率從5%下降到4.5%,其後再三調整利率,到1987年2月官定利率下降到2.5%。1988年初,日元對美元的匯率也上升到120∶1。日本人突然發現自己手中的錢無形之中增加許多,而且1988年廢除了存款350萬日元以下利息免稅的規定,必須找到以錢生錢的途徑,不斷上升的股市是第一選擇。
泡沫經濟形成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中曾根政權實施的刺激民間活力、放鬆管制的內需擴大政策。1986年4月,日本政府「前川報告」,主要內容有緩和稅收、財政、金融政策以擴大內需,改變產業結構和市場透明度以刺激進口等;同年制定《民間活力利用法》,放鬆公共事業的管制,允許民間企業參與;1987年制定《遊覽地法》、1988制定《城市再開發法》等法律,修改建築基本規定,促進國有土地拍賣,開發遊覽場所,政府給予財政支援,結果推動了土地的投機。
從1986年11月到1991年4月,日本出現長達53個月的經濟景氣,年均經濟增長率為5.1%。與此同時,因日元升值和金融政策緩和而產生的大量剩餘資金進入股市和不動產市場進行投機性投資,由此造成股票及土地價格的上升速度遠遠超過經濟的增長率。從1985年到1990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長率年均5.7%,而股票、住宅用地、商業用地的價格增長率分別高達31.3%、14.4%和15.6%。1989年底,日本的國土面積只有美國的1/25,但市價卻是美國的5倍多。
除「一億人玩股票」、「一億人搞不動產」外,日本人捲入消費熱潮之中。大把大把地花錢,高級轎車、名牌商品、古董字畫均成為搶購的對象。1987年3月,安田海上保險公司耗資53億日元成功購得梵谷的《向日葵》。1988年,日本零售業巨頭三越百貨公司以47.7億日元購得畢卡索的名作《雜技演員與年輕丑角》;西武百貨公司以13億日元購得莫奈的名作《睡蓮》;1989年11月,日本奧特波利斯公司以75億日元拍得畢卡索的佳作《皮耶瑞特的婚禮》;1990年日本紙業大王齋藤分別以8250萬美元和7810萬美元購得凡高的名畫《加歇醫生》和雷諾瓦的《紅磨坊街的舞會》;金融大亨高橋治憲購買德國現代藝術大師基弗的11幅作品花了逾千萬美元,地產大亨鶴卷購買塞尚的《水中倒影》也花了500多萬美元。僅1990年一年,日本人收購世界名畫就花掉了33億美元。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在泡沫經濟時期,日本工商企業與金融機構擁有的巨額剩餘資金也流往國外特別是美國,而且大多用於購買房地產和娛樂業。1985年,日本對美國的不動產投資只有18.6億美元,僅占其對美投資總額的9.8%;1986年一年內增長3倍,達到75.3億美元,占當年直接投資總額的28%;1987年不動產投資增加70%,達到127.7億美元,占直接投資總額的41.2%;1988年進一步增長30%,達166億美元,而且當年日本還在美國購買了130億美元的公司債券和股票。到20世紀80年代末,全美國10%的不動產已歸日本所有。在洛杉磯的鬧市區,幾乎一半的房地產落到日本人手裡。夏威夷96%以上的外國投資是來自日本,而且投資的對象集中在不動產方面,從大飯店、高級住宅到一戶20萬美元的普通別墅,都是日本購買的對象。
在一系列的交易中,最著名的是三菱地產公司以14億美元的價格買下坐落在紐約曼哈頓市中心的美國象徵——洛克菲勒中心,索尼公司以34億美元的價格買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松下電氣收購環球電影公司的控股公司MCA等。面對日本金融資本的大肆進攻,一些美國報刊稱之為「經濟珍珠港」,「沒有軍隊的日本已經獲得了他們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企圖得到的東西——共榮圈」,美國人痛心地大聲疾呼,「美利堅被推上了拍賣台」,「日本人有朝一日會成為矽谷和華爾街的僱主」。
與此同時,日本對外貿易連年大幅度順差,對外投資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外匯儲備額迅速增加。到1990年度,外貿盈餘累計超過4萬億美元,對外純債權達3500億美元,對外投資額達到6100億美元。強大的日本經濟實力在世界事務中處處可見,在政府對外開發援助上,日本從1989年開始居世界第一位。1986年,日本承擔的聯合國會費超過原蘇聯,僅次於美國,居第二位。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前後,日本政府先後向海灣周邊國家和多國部隊提供130億美元的援助。
滿天飛舞的日元大大刺激了日本人的自豪感。早在1986年,日本評論家長谷川慶太郎就出版了一本名為《再見吧,亞洲》的書,該書將亞洲國家看作是「垃圾」,而日本是高聳其上的「高樓大廈」,是具有自由、民主以及富裕的「世界大國」,脫離亞洲是必然的,而且日本也不必拘泥於過去的戰爭責任,要以毅然決然的強硬態度對亞洲各國施加影響。這本反映大國主義思潮的書出版後受到日本人、特別是日本年輕人的歡迎,成為當年的暢銷書。
1989年,自民黨國會議員、運輸大臣石原慎太郎與索尼公司董事長盛田昭夫合寫了一本名為《日本可以說「不」》的書,書中指出,作為經濟實力、科技水平的一流大國,日本不能在對美關係中唯唯諾諾,應該說「不」的時候就應斷然說「不」,擺脫幾十年來日本對美國的從屬地位。該書出版後立即成為一年內銷售百萬冊的暢銷書;1990年,石原慎太郎又在雜誌上發表題為《我斷然主張日本可以說「不」》的文章,再次強調日本應擁有獨自的世界戰略,開展不受拘束的外交,應主動且有效地發揮其經濟力量,按照自己的意志獨立地參與國際事務;其後石原慎太郎分別與小川和久合寫了《日本還是可以說「不」》、與江藤淳合寫了《日本就是可以說「不」》的書,抨擊美國在貿易問題上對日本的批評,認為這是種族歧視。
泡沫經濟崩潰的後遺症是「失去的十年」,甚至出現了「失去的二十年」之說。整個泡沫經濟及其崩潰過程再次顯示日本這個民族具有的感性與衝動之特徵。
好景不長。日本政府也感到泡沫的危險,開始急剎車。從1989年5月起,日本銀行又連續5次改動利率,將官定利率提高到6%。同年12月,政府制定《土地基本法》,限制濫用土地,並利用稅收、金融等手段抑制土地投機和地價上漲。1990年3月,大藏省又對金融機構發出「抑制土地相關融資」的通知,以「行政指導」手段對不動產融資實施「總量限制」。於是,泡沫開始破裂。
從股市來看,日經指數從1985年的13128點上升到1989年38915點,此後開始迅速下降,到1992年8月,竟跌到14309點,跌幅高達63.2%,甚至超過20世紀20年代末世界經濟大危機時的數值。同一時期,房地產價格也在迅速下降,降幅在一半以上的地區到處可見,土地與住宅的買賣停滯,「泡沫經濟崩潰」。不動產價格迅速下降,嚴重影響了為不動產提供抵押貸款的金融機構,大量呆帳壞帳形成的不良資產使大批中小金融機構倒閉及大型金融機構負擔過重。儘管在1990年和1991年,工商業仍然處在強勁的擴張中,設備投資、私人消費和出口數額均保持了較高的增長,但從1992年開始,連續三年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0.4%、0.5%、0.6%,基本為零增長。企業倒閉以及失業人數急劇增加,日本經濟從「平成景氣」轉向「平成危機」。
受國內經濟危機的影響,再加上大多經營不善或落入圈套,海外資本損失慘重,紛紛內撤。據估計,整個90年代初期,日本在美國的投資虧損達到7000億美元左右,大致相當於整個80年代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名副其實的「陪了夫人又折兵」。另一方面,破產倒閉或資金周轉不靈的富商巨賈們紛紛拋售手中的世界名畫。高橋治憲購買的基弗的11幅作品運抵東京倉庫不久,因公司相繼倒閉,這11幅作品未及拆封便又被賣出,齋藤的《加歇醫生》與《紅磨坊街的舞會》最終以7000萬美元和3500萬美元賣出。
泡沫經濟崩潰的後遺症是「失去的十年」,甚至出現了「失去的二十年」之說。整個泡沫經濟及其崩潰過程再次顯示日本這個民族具有的感性與衝動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