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晚期

2024-10-11 02:27:40 作者: 劉鈺婷 等

  014 青銅大立人像 世界考古史上發現的同時代最大的青銅人物雕像

  國寶小檔案

  年代:商代晚期

  尺寸:通高2.62米,重180公斤

  

  出土地: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

  館藏地:三星堆博物館

  供圖:三星堆博物館

  主講人:唐敏

  您好!今天,我想為您介紹一件頗具神秘色彩的文物——青銅大立人像。

  大立人的造型

  這尊青銅大立人像整體高達2.62米,重達180公斤,是世界考古史上發現的同時代最大的青銅人物雕像!大立人像由底座和人像兩部分組成:底座分為三部分——座基、座腿和座台面,座台面的四周裝飾著精美的日暈紋和捲雲紋,看起來就像一座神山或者神壇!人像的神情被塑造得栩栩如生,粗眉大眼、高鼻闊嘴、方頤大耳,顯得莊嚴肅穆。他頭戴花形高冠,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雙奇大無比的手。他的雙手緊緊抱握成環狀,左手低、右手高,從側面看,兩手一高一低的組合帶有一定的弧度。

  那麼,大立人的雙手究竟代表怎樣的含義呢?學者們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他的雙手握著某種法器。從手形上看,他手中拿的可能是溝通天地的玉琮,也有人認為拿的是至高無上的權杖,還有人認為拿的是大象牙。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他手裡什麼都沒拿,這是一種特定的禮儀姿勢——我們都能從這雙巨大的手中感受到一種無窮的力量和一種唯我獨尊的氣勢!

  古蜀國的最高統治者

  青銅大立人像的衣服上裝飾著繁複精美的龍紋——有長長的犄角、飛騰的羽翅和蜷曲的身體,龍身從上到下排列著10個圓圈。仔細觀察會發現,每兩個圓圈為一組。

  人像的神情被塑造得栩栩如生,粗眉大眼、高鼻闊嘴、方頤大耳,顯得莊嚴肅穆。他頭戴花形高冠,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雙奇大無比的手。他的雙手緊緊抱握成環狀,左手低、右手高,從側面看,兩手一高一低的組合帶有一定的弧度。

  龍與太陽的組合圖案,在湖南長沙馬王堆的帛畫《扶桑圖》中也有發現。學者們認為,這是和太陽有關的「十日神話」,反映了古蜀人的太陽崇拜。《淮南子》中有「羲和馭日」的記載,屈原的《楚辭》中更進一步講到羲和駕駛著龍車在天空中巡遊,那麼「羲和」是何許人也?古籍《山海經》里有記載,羲和為太陽的媽媽,是天神帝俊的妻子。她生有10個太陽掛在扶桑樹上,並安排10個孩子輪流巡遊天空。突然有一天,由於羲和的疏忽,10個太陽貪玩全部飛到了天上。大地被炙烤,田地的莊稼也燃燒了起來,以致民不聊生。正在人們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叫后羿的人站了出來,他用手中的弓箭射下了天上的九個太陽,只留一個太陽在天上巡遊。至此,大地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因此,可以說大立人服飾上的龍紋和太陽的組合圖案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古蜀人對太陽的崇拜。

  人像的服飾圖案除了龍紋,還有以蟲紋、目紋、鳥紋等組成的獸面紋,這種奇特的衣服搭配和紋飾組合在中國服飾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有學者認為,大立人的服飾是古蜀國的最高統治者在特定的宗教祭祀場合中所穿的禮服。在中原地區,古代帝王及上公的禮服稱為「袞服」。中國人自稱為「華夏兒女」,華為章服之美,夏為禮儀之邦。華麗的服裝上出現了精美的章紋,這樣的服飾即「華服」。

  根據古文獻記載,一國之君在重大場合中穿的華服上,紋飾足足有12種,被稱為「十二章紋」。有關「十二章紋」的記載很多,其中最早、最全面的記載當數《尚書·益稷》,文中寫道:「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繪)。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彩彰施於五色,作服。」這段文字詳細記載了「十二章紋」所囊括的具體內容,周代天子的禮服紋飾大概就是這種模樣。與周代天子所穿的「十二章紋」袞服不同,三星堆大立人像所穿服飾的主紋飾以龍紋為主,配以蟲紋、目紋、鳥紋……從視覺上來看,這些紋飾不像是作繪上去的,更像是採用刺繡工藝製作而成。結合青銅大立人的紋飾以龍紋為主,因此有學者提出,與其說大立人的服飾是古蜀國當地大祭司獨有的「袞服」,不如說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龍袍」。

  那麼,青銅大立人像表現的是什麼人呢?學者認為,這件青銅大立人像的服飾應是三星堆古蜀國的最高首領在祭祖通神時所穿的法服。在神巫色彩濃厚的殷商時代,大立人所代表的是古蜀國政教合一體制下神、巫、王三者於一體的最高統治者。以青銅大立人為代表的大量青銅人物雕像群的出土,有力地證明了神話傳說中的古蜀國是真實存在的,並且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高于氏族部落的、獨立的、穩定的、具有高度發達青銅文明的政治實體。

  在華夏歷史的長河中,殷商時代是青銅器最鼎盛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人們有一種普遍的信仰即「萬物有靈」。殷商時代的統治者們迷信鬼神崇拜,他們把自己塑造成能與神靈溝通的特殊群體;同時,鑄造了大量用於宗教祭祀活動的青銅重器用於人與神、鬼之間的溝通。這些在祭祀活動中使用的青銅器,被稱為「尊彝」。你的腦海里可能會浮現出那一件件耳熟能詳的青銅「尊彝」——「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大禾人面鼎」,這幾件青銅器都是響噹噹的國寶文物,很早就被寫入我國中學歷史的課本。這幾件青銅重器出土於我國的黃河流域地區及長江中游地區,說明早在3000年前黃河流域地區與長江中游地區就有著文化交流。

  沉睡千年的古蜀國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中對蜀地神秘的歷史發出的感嘆。20世紀80年代,隨著三星堆古遺址的發掘和兩座大型商代祭祀坑中眾多器物的出土,沉睡千年的古蜀國的大門終於被叩開了。

  1986年,驕陽似火的8月,在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現場,當地的磚廠工人們在距離一號祭祀坑東南方約30米處取土燒磚時,無意間竟將埋藏於地下3000年的寶庫打開,這就是二號祭祀坑。隨後,考古人員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自8月20日開始到9月17日結束。二號祭祀坑為長方形土坑,長5.3米、寬2.3米,坑內堆放的遺物分上、中、下三層。最上面一層是60多枚象牙,底層是一些小型青銅器、飾件、銅鈴、金箔等,而中層全部為大型青銅器。其中青銅大立人和青銅神樹屬於罕見的珍品。坑內文物均有被砸碎和焚燒的痕跡,大立人出土時並非完整,而是被攔腰砸斷平躺在坑內。

  據考古人員統計,二號祭祀坑出土文物1300餘件,其中青銅器735件、金器61件、玉器486件、綠松石3件、石器15件,另外還出土象牙器殘片4片,象牙珠120顆、虎牙3枚、象牙67枚、海貝4600枚。一、二號祭祀坑的發現和大批精美器物的出土震驚了全世界。特別是以青銅大立人為代表的古蜀青銅人物雕像的出土,讓世人不得不重新審視古代中國的青銅文明進程。

  總之,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濃縮了一個神秘古國的滄桑背影,勾勒出一部雄奇壯闊的史詩。以青銅大立人像為代表的這種三星堆古蜀青銅文化是長江中上游古代青銅文明的傑出代表,是中華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