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飲馬長江
2024-10-11 01:57:50
作者: 薛永應
達爾文也許會讓經濟學家們更好地引導競爭。
——布魯斯·漢德森
第五章 闖灘上海
大上海,小廣東
進入90年代,特別是伴隨浦東開發熱一浪高過一浪,勸王志綱去上海發展的人也越來越多。
「為什麼要去上海?」
「為什麼?第一,上海正在掘起,珠江三角洲正在相對弱化。第二,未來的中國,不占領上海就沒有條件參與全國性的競爭。」
對於這一回答,王志綱笑而稱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其實對於上海,王志綱有無盡的感懷。
自1990年,王志綱推出那篇具有廣泛影響的《廣東與浦東的對話》之後,7年已過,塵埃落定。王志綱當年對上海做出的預測多被言中——浦東的發展軌跡並非皆盡人意。如何重新提升長江中下游經濟帶,激活上海市這個扼守江海要衝的龍頭,成為許多有識之士苦思冥想的命題。於是,高傲的上海人又找到了王志綱。而此時,王志綱也對他頭腦中的中國經濟版圖,尤其是以上海為核心的長江中下游經濟板塊給予了深切的關注。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王志綱從不做閉門靜思式的思索,做記者時就養成的「勤于思而敏於行」的習慣絲毫沒有改變。他多次悄赴上海,深入到上海市最基層的區、縣、鎮,進行慎密的調研考察,切身體會上海在中國經濟轉型這個特殊時期當中,不同時段、時點的發展脈胳,將其條分縷析,形成了自己對上海經濟特點及發展態勢的獨到見解,而每每令與之傾心交流的各界人士拍手稱是。於是,同王志綱接觸的上海人說得最多的是兩句話:「王老師,你如何看待上海?」「王老師,你應該到上海來,這裡有策劃學的廣闊天地!」
1997年6月26日,王志綱在結束了蘭州大學學術研討會後直飛上海。因為航班延誤,晚上八點多飛機方降落在夜雨濛濛的上海機場。此時,候機大廳中一位上海地產界老闆已靜候多時了。走出機場,面對滾滾的車流、七彩的霓虹,王志綱脫口而出:「大上海,小廣東,上海的氣勢果然非同一般!」一句話引起同軍人濃厚的興趣,王志綱也不顧疲勞,興致勃勃地指點大上海。
上海曾經被國人寄予太多的期冀與驕傲,因此,當世人都驚嘆「粵軍北伐」的時候,人們不禁會問:「上海怎麼啦引?!」畢竟上海和以其為核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已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中雄霸了多年,如今要交出頭把交椅,許多人都不情願。因此,當鄧小平南巡歸來,人們的目光重叉鎖定在上海的身上時,上海人身上那股爭強好勝的精神被充分煥發出來,形成了一股巨大的膨脹力量,從而呈現出一派蒸騰的繁榮景象。「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上海人身上被全國人稱道的精明、細膩、兢兢業業等特點都成為優勢而表現得淋漓盡致。
硬體很容易成形,如果單單是從基礎設施改造、高樓大廈的興建等方面來看,上海在硬體上超過廣東是輕而易舉的。但是,軟體卻不可能一溉而就,尤其是面對一個龐大而遲鈍的經濟軀體,要想激活每一個經濟細胞就更非易事。陳舊的經營體制的束縛,落後的經營思想、傳統的操作方法、弱化的競爭意識等因素的羈絆,軟體培育的緩慢,改變這一切絕非一日之功。但這並不是說上海人做得比廣東人差,原因恰恰就是因為上海擁有雄厚的舊經濟基礎,因此,它在向新經濟形態轉化時就必然要克服舊經濟形態所造成的巨大慣性與惰性,這個阻力之大是遠非廣東可比的。硬體的高速發展與軟體的相對滯後所造成的客觀後果就是,上海,尤其是浦東,一方面被冠以機遇、發展、財富等名詞,一方面卻要承受「空閒廣廈千萬間「的尷尬。
一年前,王志綱在上海的一次實地「巡診」的過程和結果,正好反映了這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