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玩出來的產業:王志綱談旅遊> 從「平台為王」到「內容為王」

從「平台為王」到「內容為王」

2024-10-11 01:23:28 作者: 王志綱

  日本的企業經營者們會以一種近乎宗教的情懷去打磨產品,任何一種服務性產品做到極致都被稱為「道」,例如茶道、花道,一旦你從事了這一行業,即便你是為他人提供服務,你還是會獲得大師般的崇敬。

  今天的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正遇到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節點,其中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從「平台為王」到「內容為王」,從追求數量到追求質量,從追求規模到追求品位,從普及到提高。

  此前的中國,誰會搭平台,誰就能發財,最典型的莫過於房地產老闆,用幾個億把地一圈,忽悠兩個概念,等著地價漲十倍,套現走人。那時,幾乎沒有人願意下真功夫去提高平台的附加值,因為吹糠見米,賺錢太容易了。20年前,我們幫那些地產老闆做策劃的時候,房地產還有些含金量。那時候,老闆們不懂規劃,不懂設計,不懂園林,不懂營銷,不懂GG,不懂物業管理,不懂經營活動,要手把手地教。之後,內地的這些「學生」漸漸超過了香港,甚至超過了美國。但遺憾的是,由於錢賺得太快,上了台階後,大多就不再願意投資內容,而只是不斷快速複製平台了。

  這些年來,我一直深有感受:中國的變革和進步,必須有危機。日子好過,「好人變壞人」;日子難過,「壞人變好人」。中國所謂的十大房地產首富,現在有幾個不是在順水推舟,有幾個還在不斷開拓?而真正屬於他們的創新,都是出自未成名之時,出自生死攸關之時,出自被人輕看之時,出自練功將死之時。

  記得20年前我們研究中國的水療,那時條件有限,一邊看電影《虎口脫險》,一邊琢磨什麼是土耳其浴。20年後,藉助市場經濟的力量,中國的水療無論是規模還是服務,都已做到了世界第一。如果這時還慕名去土耳其考察,你就會發現即使最正宗的皇家洗浴也遠落後於中國。我們國家有個特點,只要條件允許,環境適宜,就不愁沒有奇蹟發生。但中國在追求數量、追求「高大上」的同時,產品質量屢屢出現問題。這方面得好好向日本學習。

  大家知道,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經濟非理性繁榮,大量企業追求短期利益,熱衷於投機活動,泡沫經濟在股票交易市場和土地交易市場表現得尤為明顯,甚至產生了「土地不會貶值」的神話。到90年代初,泡沫開始破裂,千萬億日元瞬間消失,日本經濟受到重創,很多企業破產或倒閉。這時候人們發現,那些在泡沫期間所謂的大企業全部倒閉了,那些掙大錢、快錢的企業也無一倖免,反而是那些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做實業的企業家平穩地渡過了危機。於是日本的企業家開始重新反思自己以前的貪慾和企業的經營模式,認識到追求不可持續、短期的利益是不可取的,沒有實業支撐的多元化經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註定要失敗的。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以日本關西的京都為例,所有中國人來到這裡,都會感嘆「真正的唐朝」不在中國,而在日本。京都之美,不用多說,處處浸透著禪意之美、和風之美,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心規劃和設計,街道狹窄而井然有序,環境一塵不染,民居優雅、幽靜,堪稱日本的鄉愁,日本人的心靈故鄉。

  但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日本很多的大企業也是從京都起步的,京都是有著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古都,因此京都的企業家都感到非常自豪。在京都不管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的老闆,都有個共同的心理,他們都不願意去模仿別人,抄襲和模仿在他們看來是非常可恥的行為,他們堅持產品的原創性,就是一定要做出有特色的產品,一定要和競爭對手的產品有所不同。

  日本大約四百五十萬家中小企業中,超過十萬家百年以上的老店企業成為中小企業的台柱,由幾十萬「職人」作為其主要構成。所謂「職人」,就是那些一輩子只專注一件事的人。京都這種百年老店就有一千多家,職人精神在京都體現得淋漓盡致。那些當時為皇室和貴族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手工藝人,涉及織染、陶器、塗漆、五金、和紙等各個方面,職人從上一代傳承技藝,一生以「目無旁視」的專注精神從事其職,完善技藝,然後再傳承給下一代職人。

  在這種精神的影響下,追求極致成了日本企業的一大特點。日本的企業經營者們會以一種近乎宗教的情懷去打磨產品,任何一種服務性產品做到極致都被稱為「道」,例如茶道、花道,一旦你從事了這一行業,即便你是為他人提供服務,你還是會獲得大師般的崇敬。

  東京有一家做精工儀器的公司,我去看這家工廠時,老闆首先給我看他們精工做的蜜蜂、蝴蝶、螞蟻,最後他告訴我,他們也為蘋果手機生產零部件,小產品,大產業,產值一億五千萬,已經是第七代傳人了,兒子是從東京大學畢業的。他們心安理得,心平氣和,不像中國人動不動就學李嘉誠,只想著暴發,他們一百年代代相傳,子承父業,而且成就感很強,且精益求精。在東京,還有一個號稱「壽司之神」的壽司店,已經有近一百年的歷史。吃一頓就得花了近萬元,1個壽司售價相當於人民幣1000元,還要提前兩三個月預訂。吃完以後別人問我值不值,我說太值得了。因為我吃的90%是他們的精神、記憶、歷史,是他們對餐飲近乎神靈般的崇敬及只專供給他們的原料。在現場,你還可以親眼看到他們怎麼炮製米,怎麼用醋來拌好,怎麼選魚,他們選了以後,當場做好給你,含著他手的溫度放到你的嘴裡,這種感覺,1000元根本不貴。

  反觀中國,很多旅遊開發者還沒有從慣性里走出來,追求的是短、平、快。沒人願意用三年五載雕琢一個產品,做酒店的恨不得開一百家連鎖,做涼茶的恨不得有一千家分號,賣米粉的也恨不得馬上上市。儘管第一個往往會傳出口碑,但它們的第五個、第十個往往就會完蛋。殊不知,這是因為它們違背了旅遊市場的基本規則,就好像第一個產品端出來也許是一鍋煲了許久的好湯,但第二鍋、第三鍋就是剛放下食料,就給端來上桌,無味也就成了必然。

  總之,在這個吃飽了撐的時代降臨之時,我們要把握住趨勢,好好「玩」出新的產業。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