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四朝高僧傳(全五冊)> 四朝高僧傳·第一冊 高僧傳出版說明

四朝高僧傳·第一冊 高僧傳出版說明

2024-10-11 00:33:30 作者: 慧皎,道宣,贊寧,如惺

  佛教於漢代傳入中國,兩千年以來,它在華夏大地已有了廣泛的傳播,在政治、社會、文化、信仰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個過程,實有賴於歷代僧人所做的卓越貢獻,而記述高僧大德生平事跡的傳記著作亦層出不窮。在中國佛教史上,有四部高僧傳最為重要。它們是:

  ①《高僧傳》,〔南朝梁〕慧皎撰,十四卷。全書分譯經、義解、神異、習禪等十門,所載僧人從東漢至南朝梁共二百餘人,附見二百餘人。書中各傳記多有論贊,闡明了佛法的主旨和源流,評價並表彰了重要的人物,集中反映了該時期佛教發展的情況。作者寫作態度嚴肅,剪裁編排縝密,對人物事跡的敘述栩栩如生。

  ②《續高僧傳》,〔唐〕道宣撰,三十卷。體例仿《高僧傳》亦分為十門,所載僧人從北魏至唐麟德年間近五百人,附見二百餘人。此書對佛教各宗派重要人物做出的貢獻及佛教著作的撰述、學說的演進等都有著準確的記述。本書因撰寫於國家統一之時,還較好地彌補了《高僧傳》因分裂而偏重南方的不足。

  ③《宋高僧傳》,〔宋〕贊寧撰,三十卷。作者與弟子奉宋太宗詔令編修此書,後來又經過修訂。本書所載僧人從唐至宋初,並增補劉宋至隋各前傳中遺漏的人物,正傳五百餘人,附見一百餘人。全書行文重視史籍體例,敘述質樸得體,翔實明暢,與前兩部《高僧傳》的風格不盡相同,但也別有特色。

  ④《大明高僧傳》,〔明〕如惺撰,八卷。作者住浙江天台慈雲寺時,隨手札錄材料,撰得南宋至明代一百餘僧人之傳記,附見六十餘人。全書體例似未完備,所記僧人以南方為多,然亦可略窺明代之前數百年間佛教流傳概況。

  

  這四部高僧傳由於體裁相近、內容連貫,被合稱為《四朝高僧傳》。

  《四朝高僧傳》中所收入的均是有德之高僧,不取徒具虛名之輩。《高僧傳》卷十四序錄對此曾解釋道:「自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本實之賓也。若實行潛光,則高而不名;寡德適時,則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紀;高而不名,則備今錄。故省『名』音,代以『高』字。」通過閱讀高僧大德的事跡,想必對讀者的道德意識會有助益。

  《四朝高僧傳》通過記述僧人事跡,還翔實記載了佛教在中土傳播的實際情況,具有較高的佛學價值和史學價值。它不僅有助於佛教愛好者掌握佛教發展源流,也可供一般讀者了解佛教知識、學習傳統文化之用。

  《四朝高僧傳》向無合訂本。本次我們選取權威的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所收《高僧傳》《續高僧傳》《宋高僧傳》《大明高僧傳》為底本,合為一套整理出版,以饗讀者。整理過程中,我們將原書斷句改為現行新式標點,繁體豎排改為簡體橫排,酌改了原書中個別明顯有誤的錯字,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原版的風貌。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各傳由於流傳日久,存在若干竄亂問題。例如,《續高僧傳》底本的部分卷次標註存在竄亂:第二十、二十一卷之間竄入第二十五、二十六卷,第二十二、二十三卷之間竄入第二十八卷,第二十五、二十六卷之間竄入第三十五卷,因而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八卷的卷次重複出現,但正文的內容接續無缺。這種現象,是由於《大正新修大藏經》出版時趙城金藏、磧砂藏等版本尚未披露,大正藏本《續高僧傳》是以三十卷本高麗藏本插入四十卷本相關章節整理而造成的。今為尊重底本原貌,對這類問題僅出注說明,不予妄改,敬請讀者鑒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