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謀事在人:王志綱策劃實錄> 後記 風,吹滅了蠟燭,吹旺了篝火

後記 風,吹滅了蠟燭,吹旺了篝火

2024-10-11 00:12:49 作者: 譚啟泰

  (此文為《謀事在人》作者譚啟泰先生的夫人游日英女士有感於《謀事在人》再版特為本書撰寫的文章,以表達對譚啟泰先生的紀念並作為本書的後記。原書中譚先生所寫的後記《「王大俠」與我》則作為此次再版的序言。)

  ——謹以此文紀念譚啟泰

  不知不覺,啟泰離開我們已經十年了。短短十年,歷史已經很淡忘,人也很淡忘。無論遠觀近看,人生的評說已帶有幾分朦朧,驀然回首,恍如隔世。

  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啟泰的生命早已依附到創辦《南風窗》雜誌的十數年曆程之中,尤其是凝聚在他臨終前的心血之作《謀事在人》中;作為一個理論研究者,他的學人風骨,他在新聞心理研究前沿領域的探索,至今還給後輩學子以諸多啟迪;作為親人,他的高風亮節,他真誠的親和力,將永遠存於我們的心底。

  此次國內最權威的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決定將《謀事在人》一書收入《王志綱戰略思想庫》隆重再版。這無疑是對啟泰在天之靈最好的告慰,也是對他辭世十周年最好的紀念,了卻他的親友和師長們多年的心愿。

  記得在《南風窗》雜誌創刊8周年的時候,要每一位同仁都寫下一句話,時任《南風窗》副總編輯的啟泰就寫了一句簡潔而意蘊豐富的格言:「風,吹滅了蠟燭,吹旺了篝火。」這是俄羅斯一位著名作家的格言。啟泰解釋道:「多年前,我在人生的風雨路上一個困難的時刻讀到了它,立即抄寫在身邊的小本上。從此,它一直伴隨著我。」

  表面上看,這描寫的是一個簡單的自然現象,實則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風風雨雨,對於人生來說,可能是壓力、是考驗、是逆境;也可能是動力、是源泉、是舞台。有人被沖刷、被壓倒、被淹沒,也有人被錘鍊、被造就、被推動。這裡,關鍵在於人的素質、品格、修養、能力。是「蠟燭」就會熄滅,是「篝火」則會燃旺!

  

  啟泰生於四川,長於福建,曾就讀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由於動盪的時代背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畢業後他留校任教,從事教學科研、編輯學術刊物等工作達15年之久。那是一段不易表述的歷史。在旁人看來,這是一段沉寂於世的蹉跎歲月,啟泰卻樂觀地視之為韜光養晦的美好時光。

  啟泰自認是兩袖清風的一介文人,因為心存使命感和責任感,他總能笑看世事風雲變幻。他堅信無論人的命運被什麼樣的力量所影響和改變,只要永遠不放棄心中的追求,始終有一天會重新獲得掌握自己命運的力量;只要心存使命,命運始終會把你帶到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因為是「篝火」就必會燃旺。

  啟泰對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老師們始終懷著深深的感激之情,特別是在大學一年級起就始終關懷、指導、呵護著他的導師余家宏教授,還有新聞學泰斗之一的王中教授,他們對啟泰耳提面命,教導諄諄,還調啟泰參與籌辦《新聞大學》雜誌,使啟泰由此邁進了新聞界這一行。

  中國新聞學的綜合性工具書曾經是個空白。1983年前後,復旦大學新聞系余家宏、寧樹藩、徐培汀三位教授與啟泰一起編著了普及新聞學基礎知識的《新聞學簡明詞典》,該書於1984年出版後,在兩個月內共收到讀者來信四千三百多封,被專家稱為「新聞學的小百科全書」。從1986年開始,啟泰又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了在原來基礎上大幅增擴、全面修訂的《新聞學詞典》的編寫工作,撰寫條目近千條,達二十餘萬字。該書出版後又幾次再版,受到新聞界的普遍歡迎。至今這些書籍還是許多高校新聞專業學生常用的工具書。「撥開南風窗,甘為開荒牛」——1985年2月譚啟泰南下廣州參與創辦《南風窗》雜誌1985年,啟泰做出了此生的一個重大決定,毅然南下廣州參與創辦《南風窗》雜誌,由此展現了他人生中的第二個春天。當時啟泰帶的行李並不多,就是幾箱書、一個大書櫃和一張書桌,可就在「撥開南風窗,甘為開荒牛」的這段時光里,他壓抑許久的能量得到了如火山般的迸發。在啟泰主持《南風窗》雜誌編輯業務工作的十餘年間,他努力把新聞出版的基礎理論運用到辦雜誌的實踐中去,在方寸之地縱橫筆墨,與諸多同輩學人以文會友,在新觀念的擂台上對壘,新提法、新思路、新火花層出不窮,源源不斷;南北反差、城鄉區別、今昔對比、中外比較,左右逢源,旁徵博引;政治經濟學、社會學、新聞學、史學、哲學,融會貫通,相互印證,把那個錯綜複雜、撲朔迷離的「時代謎局」,如庖丁解牛一樣條分縷析,又上升到理論高度,立體而又鮮明地樹立在成千上萬讀者的面前。

  如今,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啟泰傾注了後半生心血參與創辦的《南風窗》已經成為了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期刊之一。《南風窗》的這二十多年,不僅僅是一個刊物從草創到成熟的媒體發展史,在它身上更濃縮了中國社會前行的歷史以及包括啟泰在內的這些《南風窗》的創刊者們為中國社會進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正是在《南風窗》工作期間,啟泰與王志綱先生以文相會,從相識、相知到成為摯友、諍友。王志綱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之中,沒有任何背景,從中國的第三世界——貴州、貴州的第三世界——黔西,走出來,從當記者,到做策劃人,他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良心、智慧和淵博的學識在中國市場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走出了自己獨特的人生軌跡。

  1995年底,即使是在身懷重疾之時,啟泰還是根據王志綱的策劃實踐經歷獨立撰寫了《謀事在人》一書,記錄了王志綱從媒體人轉變為策劃人的人生軌跡,展示了從個人策劃、新聞策劃、市場策劃到區域策劃、戰略策劃的諸多策劃實錄,向人們昭示了一個傳統而又充滿現代內涵的道理——謀事在人。

  當時,中國社會正處於經濟轉型時期,許多企業都在尋求解脫困境之途,要索取治療企業「疾病」的「藥方」。當時的人們都夢想著自己可以創造成功、可以掌握自己命運的風帆,他們需要看得見、摸得著、學得了的「成功典範」,《謀事在人》一書正好滿足了當時人們的這一歷史性需求。

  此書一經推出即不脛而走,一時間出現了國人爭讀的熱潮,每天全國各地讀者的來信如雪片般寄到家中。許多大學教授和大學生,甚至把該書稱為「20世紀90年代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該書強調了自立自強,事在人為,路就在腳下;許多企業家把該書譽為「商戰經典」,奉為現代策劃學的必讀經典,組織本企業的幹部、職工學習研討。這本書的出版對中國出版界震動很大,颳起了一股「策劃旋風」。以往,出版商總以為要出版世界大富豪的書或言情小說才有人看,《謀事在人》一書的暢銷充分說明,展示普通人的人生探索和成就,對國人的啟發會更大、更有價值。

  薛永應先生在《成事在天》一書中進行了這樣的描述:「大款在讀,小販也在看,成功的商界精英對號入座,當權的黨政官員置諸案頭,大學的莘莘學子互相傳閱,甚至臨刑前的犯人也聚精會神、喜愛有加……有人說,這是商海老闆的商戰『聖經』,有人說這是知識分子的人生寶典,有人說這是普通人的座右銘,也有人說這是失意者的加油站,還有人說這是1986年4月,譚啟泰與夫人游日英(右1)、長子譚春鴻(右4)、幼子譚冬暉(右2)一家四口在廣州團聚。黨政官員的『隆中對』」。此書甚至遠銷海外,「擺滿了美國從東海岸到西海岸的許多華文書店」(時任《貴州日報》副總編劉慶鷹語),最終創下了發行量高達百萬的紀錄。

  可惜啟泰卻無緣見證完這一切,於1996年12月7日(該書初版的九個月後)因病辭世。他身後並沒有留下什麼財物,卻留下了厚重的「精神食糧」:滿滿幾大書櫃的藏書,還有他筆耕不輟四十載所留下的幾百萬字的文章和著作,尤其是這本心血之作《謀事在人》,每每翻讀,睹書如睹人,令人感慨萬分,不禁聯想起他一生的辛勞與勤奮。他臨終前的遺言,我至今記憶猶新:「我這一生問心無愧,今生無悔。」

  十年來,啟泰所著之《謀事在人》一書已陸續為國內外近五百多家圖書館收藏,還登堂入室進入了網絡天地,此次又將隨著這套《王志綱戰略思想庫》的出版活動推出十周年紀念版,繼續傳播著思想的火花,激勵更多有志者審視、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標,探尋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這再次驗證了那句格言:風,吹滅了蠟燭,吹旺了篝火!這也是啟泰一生的寫照。

  最後,藉此機會向對這本書再版給予很大幫助的啟泰的親朋好友以及人民出版社的編輯致以衷心感謝,此外,恰逢啟泰的孫女譚靖薇誕生於世,也權作新生禮物,以賀薪火傳承之喜。

  譚啟泰遺孀原《廣州商報》副總編輯游日英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七日撰寫於廣州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