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謀事在人:王志綱策劃實錄> 房地產不等於鋼筋加水泥

房地產不等於鋼筋加水泥

2024-10-11 00:08:57 作者: 譚啟泰

  1993年6月,肆虐的驕陽暴曬著位於廣東省順德市廣珠公路南側的一千多畝土地。臨近公路的一片工地上,幾百座灰頭土臉的小樓房,袒露著無可奈何的胸膛,此外,就是已經圈了兩年的農田、魚塘、山丘。一架古老的水車在烈日下低垂著它的身影,沉重的葉輪早已無法轉動。

  如同當時廣東境內上百個花園別墅樓盤一樣,這個號稱面積最大的工地,顯然處於「死火」狀態。

  銀根突然緊縮,宏觀調控加強,失控的經濟列車被重新拉回軌道,耀眼的「經濟泡沫」在陽光下開始破滅。

  曾經一度被炒得火暴的「高級花園別墅」,剎那間受到衝擊。「擊鼓傳花」式的炒賣、投機,終於自食其果。房地產大勢轉弱,走向低潮。

  鼓聲停下來的時候,「不祥之花」正好落在碧桂園這塊地盤上。

  碧桂園,因位於順德市陳村水道的碧江之畔、桂山之側而得名,它坐落於順德與番禺的交界地,前不著村,後不靠鎮;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儘管投資逾億的開發商反覆宣傳此地為「金三角的交匯點」,又請在廣東頗得民心的前省長葉選平親筆題寫「園」名,前來看樓買房的人仍是伶仃可數。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為了「救市」,發展商曾多次邀請專家、學者實地考察,希望出奇制勝,但他們也沒有什麼高招。

  碧桂園的老闆雖出身農民,卻酷愛書報。古諺雲,「書中自有黃金屋」,誰料想,機遇女神竟也藏身其中。

  他從報上看到,四川有個奇人,辦了一所「貴族學校」;廣州有個叫從化的地方,也辦了一所「中華英豪學校」,為大款們解除子女教育的後顧之憂。

  他也是大款,他也有子女,一開始,他想的是送自己的孩子去「中華英豪」。

  然而,那年8月的一天,當他驅車來到離廣州市兩個小時車程的「貴族學校」時,他的心卻「忽」地被撥亮了。

  這裡也是偏鄉、僻壤,學校建在水田、魚塘之上,儘管每個學位要交教育儲備金15萬元,但仍有那麼多「大款」,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千金、公子往這兒送。

  為什麼不在自己的樓盤附近建一所學校?別墅區本來就需要教育配套。當然,通常的慣例是先建房再辦學,可是為什麼不能倒過來,先辦學再建房呢?

  逆向思維往往出創意,碧桂園老闆頓然醒悟:山路不通走水路,樓盤不活先辦學。

  可是,一幫農民出身的建築商,怎麼才能辦起一所高檔次的貴族學府呢?在三角洲的田園地帶辦學,能吸引大都市的有錢人嗎?如何取信於民,取信於社會?!

  當時,碧桂園成立了一個籌辦學校的小組,其中有位精明的年輕人,建議請新聞界的「大腕」出山,寫一篇大手筆的文章,為辦學推波助瀾。

  他向老闆推薦了一個奇人。

  這位奇人,是中國國家通訊社即新華社的一位名記者,曾以《破解中國經濟密碼》名噪一時,又是當代一些知名企業家的座上客卿,在「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同時,發揮餘熱、助人為樂,被稱之為「策劃大師」。

  奇人王志綱——本書的主角,當時也關注著房地產的發展趨勢。早在1992年房地產最熱之時,他就預見到了今日的結局。

  在羊城的一次「新聞沙龍」上,他語出驚人,預言「1993年房地產將大跳樓」。一家大報的編輯當場向他約稿,然而在稿件送審中,卻因「觀點過於激烈」、「聳人聽聞」而被迫改頭換面,更題為《房地產炒賣熱雜議》刊出,其中尖銳的分析被刪去一些,但仍然保留了這樣的判斷:高潮接下是低潮,幕起之後是幕落……狂吹的氣球不能總是猛漲,總有一天會爆裂。何去何從?挨不過1993年。一年之後,此話應驗。碧桂園正處於這樣的「落幕」期。

  辦學,是救市良方,還是新的「氣球」呢?碧桂園老闆決定請王志綱先生「出山」。他當時絕沒有料到,這位奇人的加盟居然令碧桂園「枯木逢春」。

  他的初衷,不過是請王先生來寫一篇文章。

  10月里,新聞圈裡的「獨行俠」——王志綱,悄悄地來了。他看了死火的樓盤,看了大片的荒地,看了碧江,看了魚塘……他一言不發,不置可否。

  在碧桂園售樓處的小會議室里,老闆說起了他的辦學設想,他說:「我們希望您用新華社記者的名義寫一篇重頭報導,為我們辦學校鼓一鼓勁,擴大影響。」

  王志綱沉吟片刻,朗聲答道:「這個事業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做好的。現在的情況是,就房地產搞房地產肯定死火,要跳出房地產才能開發房地產。」

  他強調:「房地產不等於鋼筋加水泥。名牌的背後是文化。地產也要用文化的方式去運作。辦學,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圍棋上的『生死之劫』,要把它當做一個系統工程的部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用全新的策劃思路去做。如同《孫子兵法》中的『圍魏救趙』一樣,也許反過來救了大勢。如果僅僅把它當做一種住宅的配套設施,那就註定要失敗。」如雷貫耳,心靈相通。碧桂園老闆當場拍板:「大策劃要有大師傅,王老師,碧桂園請你當總策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