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社交傻瓜
2024-10-10 23:22:01
作者: (美)基思·法拉奇 塔爾·雷茲
胸懷大志者當張弛有度。
——埃德蒙?伯克
本章節來源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你們一定見過這樣一群人,他們通常一手端著馬蒂尼,一手拿著名片,一出口就是演練了無數遍的公式化推銷語。他們老是穿梭在大大小小的宴會,尋找可以上鉤的大魚。他們虛偽、無情、野心勃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一說到社交,人們腦子裡大概就會出現上述情景。在我看來,這種熱衷於蜻蜓點水式的社交,只知道發名片的人根本沒有掌握真誠社交的精髓。他們那一套根本不頂用,因為在建立關係時,真誠才是第一位的。
我也曾在這件事上碰得頭破血流。
如果你知道我年輕時的樣子,你可能不會喜歡我,因為我都不確定自己是否喜歡那時候的自己。那些缺乏安全感的年輕人犯的錯誤我都犯過: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只和上級結交,忽視同級。在通常情況下,人們面對上司是一張臉,面對下級是另一張臉,面對朋友又是另一張迥然不同的臉,這種行為實在可笑。
接手德勤市場的時候,突然之間,我坐上了比很多人都高的位置,他們都得向我匯報工作。那時我的野心很大,想做的都是諮詢業前輩從未涉足的大事,而那時也有了自己的團隊。然而,我沒有把他們當作我必須爭取的合作夥伴,鼓勵他們同心協力實現目標,我把他們當作可隨意差遣、幫我完成目標的下屬。
加上我那時候特別年輕(在經理層,每個人都比我大20歲以上),你就能理解下屬的逆反情緒將會是多大的阻礙了。通常我認為幾小時內就能做好的事情,他們要做好幾天。我知道我必須做點什麼了,於是我找到南希?巴德(Nancy Badore)。南希是一位經理人諮詢師,早在「CEO」這個詞誕生之前,她就指導過很多公司的管理層了。
我們第一次見面是在我的辦公室里,還沒來得及寒暄,我就迫不及待地問她:「我怎麼才能當個好上司呢?
南希並沒有馬上回答我,她只是靜靜地環顧著我的辦公室,但一開口就直擊問題的癥結:「基思,你口口聲聲說自己想成為一個好領導,但你看看牆上的照片,照片裡全是你自己。不是你和某個名人的合影,就是你在某個有名的地方,完全看不到其他人的影子,沒有你的團隊,也沒有什麼東西證明你和團隊獲得的成就。是的,正因為你的謀劃,他們才能展開工作,但他們不是為了你一個人工作,明白了這一點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領導。」
我被她的問題擊中了,她說得完全正確。我真正關心過下屬的業餘生活嗎?為什麼我不能讓他們產生團隊應有的主人翁意識?而我進公司的第一天就開始以主人翁的姿態與我的老闆共進退。直到那時,我才明白,要想順利實現目標,我離不開身邊的任何一個人,而他們所付出的,也並不比我少。
政客們都懂得這個道理,但我們經理人中卻很少有人懂:我們只會為自己尊重和喜歡的人投票,只有深受愛戴的CEO才能建立偉大的公司。在今天的世界裡,小氣的人註定得不到別人的幫助。
我的作家朋友蒂姆?桑德斯曾告訴我,小家子氣的人在這個時代沒有出路,其中有兩個原因:首先,我們生活在一個「選擇多元化」的時代,所有事物,無論是產品,還是職業,都有多重選擇,選擇多元化就是小家子氣的災難。正因為選擇多元,我們就用不著忍受不滿意的產品或服務,也用不著忍受不喜歡的公司,以及不值得尊重的上司。其次,我們還生活在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一些劣質產品或遭人詬病的公司再不能把難看的一面藏起來了。人們的心裡都有一桿秤,他們信息暢通,背後還有強大的網際網路。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不喜歡某個人,逃離他變得前所未有地容易。如果你不把別人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別人遲早都會看出來。如今,我們的文化要求我們必須做得更好,要求我們必須尊重他人,要求我們與人交往時有來有往、互惠互利。
當回顧自己與人交往的經歷時,你一定是想看到朋友遍天下,而不是人人都與你交惡。下面有幾條建議,讓你們避免成為「社交傻瓜」。
1.不要閒談
如果你有話要說,那麼就充滿激情地把它說出來;同時,你還要保證這些話言之有物、感情真摯。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當你和一群人待在一起,和他們進行蜻蜓點水式的交流時,如果你眼睛還不安分地四處亂瞟,尋找下一個交流對象,那麼你很快就會失去人們對你的尊重。反之,如果你和幾個人待在一起,就一兩個話題深入交流,這種接觸就要有意義得多。我一直有收到這樣的郵件:「親愛的基思,我聽說你很擅長與人交往,我也不差,給我15分鐘,我們一起喝個咖啡怎麼樣?」我不禁嘀咕:「憑什麼呀?為什麼人們會認為我會答應這種要求?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勸說過我嗎?他們有說過他們能幫上我什麼忙嗎?他們和我有什麼共同點嗎?不好意思,社交不是握握手、弄個什麼神神秘秘的圈子就可以了,這樣的社交沒有價值,社交的價值是人帶給它的。
2.不要過度依賴八卦
當然,跟人聊八卦很簡單,因為八卦是大部分人都喜聞樂見的東西。但從長遠來看,老聊八卦沒什麼好處,因為八卦總會讓人感到厭煩,而人們遲早也會覺得你不值得信任。
3.別空著手去聚會
誰是如今數字時代的明星?是那些作家、博客博主、各界權威。因為他們能提供最及時的信息、創意、人脈,同時還會給志趣相投的人一點鼓勵。很多人在做這些事時沒拿過一分錢,但他們卻吸引了一大群忠誠的追隨者,這些追隨者的回饋並不比這些明星提供得少。他們形成了一種循環,在與人交往中,無論是在虛擬世界還是現實世界中,從來都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4.不要捧高踩低
很快,一些位不及你的人也會成為人上人,在商界,富貴榮華轉瞬即逝。所有人,無論是比你顯貴,還是比你卑微,你都要尊重他們。麥可?奧維茨曾是好萊塢最有實力的經紀人,也是傳說中的社交達人。2012年,《名利場》(Vanity)刊登了一篇措辭嚴厲的人物傳記,接著很多知名或不知名的人都對他進行了攻擊,於是這位光鮮的超級經紀人由此毀於一旦。人們不禁會問:這是為什麼呢?奧維茨社交技巧過人,但在實踐時卻不甚高明。別人剛幫他把事情做完,他就立馬翻臉不認人。他以前的朋友也說他靠不住,和他交往只有付出,沒有回報。那麼,曾經的朋友這麼對他,也就不足為奇了。
5.坦率做人
「我就是我!」這是動畫形象大力水手常說的一句台詞。在資訊時代下,坦率已經變成一種很受歡迎的品質了,無論你有什麼目的、發布希麼消息,或是稱讚別人,只要你的態度是真誠的,大家就會贊同。當人們意識到你是真誠待人的時候,他們就會給予你足夠多的信任。如果我在會議上見到某個我非常想見的人,我會毫不掩飾自己激動的心情:「終於遇到您了,我仰慕您很久了,我覺得如果我們能見上一面,一定對彼此都有好處。」扭扭捏捏可能在酒吧里非常吃香,但想要建立深層次的關係,最好還是丟掉這一套吧。
6.不要太追求高效率
說到缺乏誠意,沒有什麼比一封綴著一大串收件人的郵件更缺乏誠意的了。與人結交可不是數字遊戲,你需要拿出真心與能幫上忙的人去交流。
其實,我也是經歷了非常尷尬的事才明白這個道理的。一直以來,我都聽人說,送節日賀卡是友好的表現,那時候我剛從耶魯大學畢業,便開始給所有認識的人發賀卡。待到進入德勤後,認識的人早就破了1000大關,我都需要專門僱人幫我寫賀卡了,甚至需要他們幫我簽名。是的,你們可能已經猜到這件令我難堪的事了:我一個大學室友回信給我(事實上是「回諷」)「能在一年間收到您三張簽名字跡不同的賀卡,本人深感榮幸啊!」如此一來,這已經不是數量的問題了,而是誠意的問題。
如果在與人接觸時,如果和對方還沒發展出朋友的關係,一定要特別關注這群不怎麼關心你的人,一旦引起他們的反感,那麼你在這之前做的所有努力都白費了,但是一旦贏得他們的好感,那將是你以後成事的最有力的武器。
著名社交案例
凱薩琳?格雷厄姆:贏得每個人的信任
一夜之間,一場災難將凱薩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從家庭主婦變成了一名出版商人。1963年,丈夫菲利普?格雷厄姆去世後,凱薩琳開始接手《華盛頓郵報》。她生性恬靜、內向,似乎不適合管理當時國內最重要的報紙。但凱薩琳最終證明,人們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華盛頓郵報》在她手下成長為全美最偉大、最成功的報紙之一。同時,在她掌管《華盛頓郵報》期間,報紙相繼報導了五角大樓秘密文件及尼克森總統的「水門事件」。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左右了政府政策和美國媒體的視角,這不是誰都可以輕易複製的。
事實上,正是這種風格才使她更加受人尊敬。她用同情心、善意、真誠經營這家報紙,她也成了一名大人物。無論是哪個階層的人,她都能以尊嚴、尊重給他人以力量。
《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理察?科恩(Richard Cohn),在凱薩琳的葬禮後寫道:
「幾年前一個暑氣十足的7月天,我從海邊度假回來,當時我正坐計程車去《華盛頓郵報》對街取車。我看見大樓下支著一個帳篷,這是公司內部的一個聚會,但參加聚會的都是一些不知名的人,我也沒在電視上看見他們的身影。他們只是一群發GG、清掃大樓的清潔工。在滾滾熱浪中,我竟看見凱薩琳向聚會走去。
「那個時候,凱薩琳已經很老了,走路都很困難,我看她艱難地爬上坡道,走進那個只有一些平凡工人的聚會。當時,凱薩琳在維吉尼亞有一個大農場,在喬治敦有一套大房子,在紐約也有一套公寓;更值得注意的是,她還有一套水上公寓。在這個熱得透不過氣的日子裡,她沒有在那裡避暑,卻在這裡參加聚會。這簡直不可思議。」
縱觀凱薩琳的一生,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她這一生沒有為錢操過心,在社會上的地位與皇家貴族無異,但她幾乎和任何人都是朋友,不僅僅有對她事業有幫助的大人物,更有大量默默無聞的人。
媒體在報導她葬禮時提到了很多前來觀禮的名人: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比爾?柯林頓、比爾?蓋茨(Bill Gates)、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你不用費多大勁還可以找到一長串並非名人的觀禮者,下面列舉幾個:
歐文?卡魯戈丹(Irvin Kalugdan),費爾法克斯郡的特殊教育老師,用《華盛頓郵報》資助的350美元建立了一支霹靂舞團。
羅莎琳德?斯泰爾斯(Rosalind Styles),格雷厄姆曾為她的機構捐錢。
漢麗埃塔?巴比爾(Henrietta Barbier),駐外事務處退休人員,創辦了一家橋牌俱樂部,俱樂部里有60多位女性,每周大家都會聚一次。巴比爾這樣評價凱薩琳:「她從不缺課,領悟力強,牌藝精湛。她每周都會過來,聽課時十分認真。」
這也揭示了一個與人交往的真理:最棒的社交達人根本不社交——他們與人為友。正因為他們對任何人都那麼友善和藹,大家才會尊重他們,信賴他們,這種廣泛的影響力只是水到渠成的一個結果,而不是精心策劃的目標。
對凱薩琳來說,友誼就只是友誼,不是用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的工具,她和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的友誼便是最好例證。
從表面上看,這兩個人是最不可能成為朋友的。畢竟,凱薩琳職業生涯的每一次轉折都給了基辛格致命一擊。首先是1971年,凱薩琳決定公布五角大樓的秘密文件,這些文件記載了美國參加越南戰爭的詳情。一年之後,《華盛頓郵報》在凱薩琳的授意下調查「水門事件」,這件事把基辛格供職的尼克森政府搞得尷尬不已。
但就在凱薩琳的葬禮上,基辛格第一個發言讚頌凱薩琳的生平,凱薩琳在世時還經常和基辛格去看電影。
凱薩琳為什麼能得到那麼多的追隨者?為什麼從默默無聞的老師,到權傾美國的名人,都能和她打成一片?正是因為她態度鮮明,人們都信賴她;她細心體貼,坦率直接,毫不掩飾自己的目的。她讓別人知道,她把別人都深深地掛在心上。
在接受CNN採訪時,基辛格回憶道:「我也覺得我們是一對奇怪的組合。她的報紙的論點經常處在我的對立面,但是她從沒試圖利用我們的友誼給郵報謀利益,她從沒要求採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