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大衝擊

2024-10-10 23:04:12 作者: (美)羅恩·徹諾

  1986年下半年,摩根建富表現出形成鮮明對照的特點,值得玩味。從表面看,摩根建富依然保留著一種穩重的氣氛。銀行保持150年來的傳統,門外不掛公司的牌子,只是在接待大廳中懸掛著古老的銅質徽章。內部裝飾則顯示了對其歷史的敬意。在鋪著厚厚地毯的拱形過道四周的牆上,懸掛著聖保羅教堂、英格蘭銀行以及雙輪雙座馬車穿行在19世紀末倫敦金融城煤氣路燈照明的馬路上的油畫。摩根建富被認為是倫敦金融城最後一個「戴著圓頂硬禮帽的人」。看上去,這依然是個雍容爾雅的場所。

  但是,這種寧靜是虛假的。事實上摩根建富已經制定了一條路線,與摩根史坦利的路線大致相同,拋棄文質彬彬的姿態,而成為一家強硬的、富有進攻性的公司。20年來,它已經反叛了其死氣沉沉的過去。從60年代末美國菸草公司接管加勒赫公司大戰之後,摩根建富一直喜歡打擦邊球。公司原來的一位收購專家形容說:「他們喜歡作為倫敦金融城最敢打敢拼的公司的形象,竭力擴大其業務界限。每一筆交易總比上一筆更有挑逗性、更厚顏一些、更少一些紳士味道。」

  摩根建富在20世經80年代早期的兩位領導人正好反映了倫敦金融城新舊兩種風格。董事長比爾·麥克沃思-揚在貴族式經紀公司洛-皮特曼公司工作了21年,該公司的威望僅次於卡澤諾夫公司。如果說摩根建富並不因為傑出的高層管理人員而著稱,那麼書生氣的麥克沃思-揚則賦予公司以智慧的威望。他與後來成為英格蘭銀行行長的羅賓·利-彭伯頓一起曾是伊頓公學的明星。麥克沃思-揚的父親是一個英國公務員和印度考古學家,他本人娶了一個伯爵的女兒為妻。他是一個優秀的銷售人員,晚宴後談起天來娓娓動聽。他十分善於與美國人打交道,每年都要前往加州的波希米亞谷,參加美國政界掮客的鄉村男女社交聚會。他充滿熱情,身材矮胖,經常帶著長輩式的笑容,善良友好,十分受人歡迎和尊敬。

  1984年,抽菸很兇的麥克沃思-揚突然死於肺癌。後來,倫敦金融城常常反覆提起,如果他活著,摩根建富就會避免發生吉尼斯醜聞。按照他的一個競爭對手的說法,「麥克沃思-揚會放手讓兼併專家自由發揮,但他對一切也會掌握得十分清楚。對於應該如何發展業務,他的眼光會更遠」。摩根建富出了一些問題後,麥克沃思-揚在人們記憶中卻變得愈加聖潔。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在摩根建富的執行總裁兼副董事長克里斯多福·里夫斯身上,集中體現了倫敦金融城新一代自我奮鬥的高級管理人員的特點。在莫爾文學院畢業後,他曾在英格蘭銀行和希爾·薩繆爾商人銀行工作。1968年,他由約翰·史蒂文斯爵士吸收加入摩根建富。他是摩根建富的第一代非出身於名門望族、且未經在紐約摩根銀行當學徒的高級管理人員。里夫斯身材瘦削、金髮碧眼、面部輪廓分明,帶著十分上鏡的微笑和堅毅的神情。在這家曾是羞於尋求新業務的公司中,里夫斯並不在乎做硬性推銷的生意。他堅韌而懂行,在其部下看來高深莫測。一位前公司融資部門的負責人回憶道:「他高不可及而且有些神秘,常常保持沉默。」他對「公司融資」的強硬戰術非常有興趣。「公司融資」在英國意味著企業兼併收購活動。

  里夫斯和麥克沃思-揚都不是傑出的戰略大師。不像摩根擔保公司或是摩根史坦利,摩根建富從來沒有根據一張藍圖或是對未來的金融發展的綜合性看法進行操作。從其歷史看,公司缺少計劃會議或是專題討論會,沒有抓住公司可以重新進行戰略性定位的機會。戰後,它既沒有鮑勃·鮑德溫或劉易斯·伯納德,也沒有亨利·亞歷山大或劉易·普雷斯頓,當然更沒有西格蒙德·沃伯格這類人物。公司總是即興而動,攫取突如其來的機會。套用溫斯頓·邱吉爾的話來形容,就像是一道沒有主題的布丁,而正是缺乏明確的謀略導致了其垮台。里夫斯和麥克沃思-揚都十分成功地經營了一系列的業務,但這些業務經常毫無關聯,中間缺乏一條主線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相比之下,摩根擔保公司和摩根史坦利均有各項業務間結合緊密、天衣無縫的特點,協調有方,能預見金融市場的變化。

  摩根建富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就掩蓋了長期性問題。它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兩個人物——汶萊的蘇丹和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管理錢財,並且是其英國銀行同行中管理美國退休基金最多的公司。當許多短視的資產管理人員還埋頭於當地市場時,摩根建富已精於國際性的投資組合。經過多年的迅速發展,在1987年股市崩潰之前,它管理的資產達250億美元。當時摩根史坦利在資產管理方面是美國經營大額業務公司中的佼佼者,經營110億美元,但與250億美元相比不可同日而語。舊金山、加州、沃斯堡和洛克菲勒基金會等的退休基金都在大溫徹斯特23號進行管理。

  摩根建富在貿易和項目融資方面也成績斐然。它組織了北海石油的融資,而且還在另外多個能源項目上頻頻告捷。其中包括創紀錄的澳大利亞伍德賽德石油公司16億美元的天然氣項目的融資,這是歐洲市場上同類項目中數額最大的一筆貸款。它在為蘇聯項目的融資方面也很活躍。70年代當其他銀行由於非洲的貧窮和無望清償債務而沖銷貸款時,摩根建富建立了一項向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提供諮詢的業務。為了取悅這些國家,它甚至中止了大部分與南非的交易。它向歐洲之外的40個國家提供諮詢,其中包括蘇丹、烏干達、坦尚尼亞和尚比亞。

  雖然取得了上述成就,但摩根建富依然是很脆弱的。像其他缺少資本的商人銀行一樣,在某種程度上講,摩根建富在現代全球性市場中有點脫離時代。與華寶不同,它從來就沒有躋身於倫敦金融城歐洲債券和外匯市場的前列。在規模更加壯大的倫敦金融城中,資本是決定性因素,而私下的關系所起作用甚小。因而,兼併業務對摩根建富來說是如此重要,猶如上帝的恩賜。公司向來只在封閉的倫敦金融城從事英國業務,以此獲得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成了一個很危險的短處。

  1986年10月的放鬆管制被稱為「大衝擊」,它推倒了歐洲市場自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隔斷兩個金融城的大牆。為了保住倫敦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柴契爾政府決定不再保護倫敦的銀行,使之面對更多的國內外競爭。英國的商人銀行雖然名聲顯赫,但與那些新型的全球性財團比較顯得十分渺小。日本野村證券公司的資本總額達200億美元,是摩根建富的40倍。它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吞掉所有的商人銀行。通過向外國公司打開倫敦金融城的大門,英國政府確保了倫敦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但並不保證單個英國公司的存活。它們必須與美國的商業銀行進行競爭。這些美國商業銀行要在倫敦建立投資銀行業務,並等美國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被撤消以後,再把這項業務轉回美國。與此同時,龐大的英國清算銀行——國民西敏寺銀行、米德蘭銀行、巴克萊銀行以及勞合銀行開始向商人銀行的世襲領地進軍。

  大衝擊的具體內容並無害處。它結束了倫敦金融城中銀行、經紀公司和造市公司之間業已過時的分隔,允許國外公司進入這些領域,並取消了固定的經紀代理費用。這些措施使得原來封閉的倫敦金融城向競爭敞開門戶。在1975年廢止固定經紀代理費後,克里斯多福·里夫斯預見到華爾街將會有一場血戰。他警告說:「那些不及時調整業務以尋找新機會的公司會有更大的風險。」(1)奇怪的是,摩根建富正是這樣一種落後者,遭到大衝擊的重創。由於缺乏遠見,它的行動過于謹慎、遲疑,喪失了將其出色的業績擴展到國際性範圍的機會。

  倫敦金融城小作坊式的行業被大衝擊一掃而光。那些能吞下世界的巨型公司,接管了幾十個小型私人合夥公司,這些公司曾賦予倫敦金融城以令人愉悅的狄更斯風味。與此同時,銀行界與公司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為鬆散和非個人化。隨著英國公司的財務主任們被國外銀行家們團團包圍住,他們有了一種新的感覺,懂得在全球市場中能取得什麼樣的成就,因而不滿足於依賴單個銀行。公司的合併對年輕的交易員來說同時意味著突然間暴富,不出幾年,他們的薪金增加了10倍。年輕的債券交易員們突然間駕駛著法拉利賽車,掙著6位數的年薪。

  倫敦金融城的生活隨著交易員們的節奏而加速,而原先商人銀行的精英世界逐漸在消失。在布德爾斯或懷特斯長時間的午餐讓位於一天12個小時的工作。由於伊頓公學的人不可能占據所有的交易席位,倫敦金融城成為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場所。當然有些人拒絕這種新的方式。當《經濟學人》追蹤倫敦金融城的高級管理人員時,也發現了若干缺席者:「人們看到很多人在觀看溫布爾登網球賽、亨利市划船比賽以及愛斯科特賽馬。」(2)但總的說來,倫敦金融城現在已是一個十分繁忙和使人精疲力竭的地方,大量的三明治店在瓦侖教堂和新的辦公樓周圍到處都是,人們在這裡匆忙地抓點東西吃就算完事。這裡變得如此匆忙和慌張,使得華爾街相對而言是那麼溫文爾雅。

  與華寶和克蘭沃特·本森一樣,摩根建富同樣有機會將過去的榮耀轉變成現代的勢力。克里斯多福·里夫斯歡迎大衝擊這個機會,可以藉機組成一個一體化的證券公司,在世界市場上競爭。這對摩根建富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轉變,以前它對與證券交易有關的風險和資本投入總是退避三舍。就像20世紀50年代的摩根史坦利,它與市場保持著一種貴族式的距離,只是依靠經紀人來對它發行的證券定價。在英式承銷體系下,諸如摩根建富這樣有尊嚴的「證券發行公司」,並不將其資本直接投入風險,而是在機構承銷者中銷售,機構承銷者提供應急保證。大衝擊使人預言是「承購交易」或稱包銷將使倫敦發生革命性變化,就像「415規則」後交易在紐約造成的效果。這意味著承銷突然間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在商人銀行中,華寶對大衝擊的反應十分靈活,而摩根建富搖擺不定,從而致命地大大滯後。

  摩根建富在對待大衝擊問題上的錯誤所造成的損害,比吉尼斯醜聞的損害持續時間更長。在早些時候,公司內部就已發生了分歧,主要是年輕的董事和老派董事之間的矛盾。年輕的董事們傾向於採取大膽而有深遠影響的行動來迎接挑戰,而傳統的董事們則不敢冒險闖入充滿風險的新業務之中。1984年,麥克沃思-揚從前的經紀公司——洛-皮特曼公司——主動與摩根建富接觸,探討聯手的可能性。大溫徹斯特街23號擔心代價太大,戰戰兢兢地喪失了機會。後來,華寶抓住了這家公司,從而成為國際市場上一家傑出的商人銀行。兼併部主任格雷厄姆·沃爾什很顯然是洛-皮特曼交易最頑固的反對者。一位以前的同事回憶道:「沃爾什非常堅決地加以反對,他說『我們現在做得很好,我們名列前茅,而進行這項交易則很危險。』」就這樣,在一個關鍵時刻,由於兼併業務唾手可得、富有誘惑力的利潤給公司的戰略性觀點蒙上了陰雲。

  摩根建富同時還喪失了其他機會:它錯過了收購菲利普-德魯以及伍德-麥肯齊;因為要求多數股控制權而失去了與戈維特-霍爾合併的機會;接管金融服務集團埃克科公司的行動起先由於英格蘭銀行的否決,然後是內部的優柔寡斷而中止。摩根建富最後收購了許多人認為是末等獎的兩家公司——過時了的彭伯-博伊爾公司(經紀公司)和平欽-丹尼公司(造市公司[54])後,把大衝擊的機遇算是給糟蹋了。一位前董事憤慨地說:「他們猶豫不定,最終收購了一家廉價的造市公司和一家經紀公司,他們得到了世上最糟糕的東西。」這番話表達了一種共同的評價。時間已經證明,新的金融體系只容納可以提供綜合性服務的國際公司或是提供幾種專業性服務的國內公司,而對於像摩根建富這樣的介於兩者之間的公司毫不憐惜。

  就在大衝擊前夕的1986年6月,摩根人放棄了歷來的留守地,向公眾出售股份,加大資本用於交易業務。公司籌集了1.54億英鎊(2.29億美元),又另外借了1.4億英鎊(2億美元)。雖然有些頑固分子十分驚恐,擔心股東們會要求縮短午餐時間甚至干預周末狩獵(但願別這樣!),但大多數還是接受了這種冷酷的現實。英格蘭銀行剛剛責罰了公司缺乏足夠的資本來支持吉尼斯兼併釀酒公司,而蓄謀控股投資愈加成為資本密集型的藝術。就像其華爾街上的同行,摩根建富某一天也不得不通過提供臨時性的「夾層」融資或甚至是發行垃圾債券來從事兼併業務。

  公司上市還有一個未予啟口的原因。一位前公司融資部門的董事解釋道:「一個主要原因是想把公開報價的股份作為收購的貨幣。但結果並不是這樣。」還有人猜測這是一種安撫公司兼併明星羅傑·西利格和喬治·梅根的方式:「我猜他們沒有掙到足夠的錢,需要在股份上大大得到補償。美國一些投資銀行一直請他們去,給他們100萬美元的報酬——而這比他們在摩根建富掙的多得多。」

  摩根建富對大衝擊反應混亂、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態度反映了公司很有害地一味依賴兼併業務。公司可以吹噓能提供32項服務,有22個海外機構,但最主要的業務還是兼併。到大衝擊時,據報120人組成的兼併部門創造的利潤占這個2000人公司稅前利潤的一半。作為倫敦主要的兼併公司,它從事這項業務的數量十分驚人,1986年進行了51項交易,價值140億英鎊。

  與摩根史坦利一樣,摩根建富通常採取攻勢,用《歐洲貨幣》雜誌的語言來講,它獲得了「倫敦金融城中敵意競標者來勢最凶的代理」的名聲。(3)作為一家貴族血統的公司,它創造了一種新的、天不怕地不怕的金融風格。在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如果某些有爭議的活動得到一家摩根公司的認可,傳統主義者總是得到了安撫。意識到美國的兼併狂潮來勢兇猛,摩根建富決定表明可以把任何來到倫敦的美國佬打得落花流水。

  麥克沃思-揚和里夫斯對兼併明星這套班子的管理十分放手。因為西利格和梅根這批人能招徠新客戶,他們在公司中權力很大。不能去挖別人客戶的舊戒律在逐步消失。摩根建富有一種個人主義的公司文化,這與摩根擔保公司、華寶公司以及高盛公司向其新雇員灌輸的團體精神十分不同。因此毫不奇怪,這種公司文化在其年輕的專業人員中造成了一種浮誇的、放任自流式的明星制度。這些專業人員成為倫敦引人注目的流行明星式的人物。這种放任自流雖然有益於創新的兼併工作,但同時也會誘發盲目的自我膨脹的危險心態,輕率的無懈可擊的感覺。

  這個小組的超級明星是羅傑·西利格。在更為純潔的年代裡,他的背景可能會使他去從事一些較為平淡的工作。西利格在倫敦經濟學院獲得學位並在埃勃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在1971年加入了摩根建富(顯然,在石油美元繁榮之前的日子裡,他的猶太裔血統並無太大影響)。他和他母親同住在一座三層樓的格洛斯特郡式的大宅子中,一座很有氣派的正式住宅,屋頂上裝有欄杆,與威爾斯親王和王妃的海格拉夫宅邸相距不遠。西利格是個單身漢,他和女朋友在他大理石拱門公寓中同居,但他承認「太忙」而沒有時間結婚,好像婚禮會耽誤一兩個價值不菲的交易。他參加蒲福公爵的狩獵,是皇家藝術協會的成員,對官方舞會有某種癖好——他不是你通常想像的一心捕捉公司的追蹤者。

  在摩根建富,西利格唱自己的戲,而里夫斯則自豪地把他作為最有「創業精神」的兼併明星推薦給客戶。西利格有自己的時間表,自己當老闆。他會帶著行動電話突然出現在劇院或昂貴的夜總會,伯克利廣場的安納布爾夜總會是他最喜歡的地方。他是一個掌握高技術的花花公子、金融舞台指揮以及紳士搗毀者。他說話喜歡用縮略詞,語調造作,帶著自鳴得意式的戲劇性微笑,嘴唇皺撅著,嘴角下撇,就像王政復辟時期喜劇中的無賴。他打上阿斯科式的領帶,在西服上口袋飾著手帕,一派雍容文雅的風度,將鄉村的風氣帶到了無情的兼併世界。

  據一位前公司融資部門的董事回憶道:「羅傑酷愛自己駕著大三角帆飛翔。他穿著卡腰的西服,挺起胸膛,走路的步子像布魯梅爾花花公子[55]。這是他個性的寫照。他喜歡與像雅各布·羅斯柴爾德或亨利·克拉維斯這樣的大人物『攪』在一起。他是一個天才的銀行家,但在其外表下掩藏的是自卑情結。」西利格的年薪為25萬英鎊,其任務是搜索兼併目標,是倫敦最好的成交人。他在抓住有「兼併飢餓症」的企業方面特別在行,例如擁有英國的住所家具商店和美國肯蘭商店的大零售商大倉庫上市有限公司。公司的負責人特倫斯·康蘭爵士是他的朋友。摩根建富的兼併部有16個專業人員,西利格賺的利潤據稱占了四分之一,這更使管理層寬容地看待他的戰術,並給他留下了很大的自由度。他發展了一種概念,認為兼併規則是愚蠢的障礙,要由聰敏的金融家們加以克服。在1985年,他吹噓道:「對手只是遵從規則,而我們改變了大多數的規則。」(4)

  摩根建富公司個性分裂的另一面的代表則是另一個兼併明星喬治·梅根,一個面廓分明、戴著眼鏡的矮個子。喬治·梅根的風格與西利格完全不同,他出生在一個愛爾蘭家庭,彈得一手好鋼琴,才智超人,極受同事的喜歡。由於光亮的頭髮和鮮亮的西服,他有個綽號叫特迪,即特迪男孩[56]的簡稱。雖然其他方面與西利格不同。梅根同樣信奉強烈攻勢戰略,要「利用戰場的每一英寸」。(5)在倫敦的兼併舞台上,他無處不在,1985年參與了當年英國10個最佳交易中的6個。

  明星之間儘是勾心鬥角。摩根建富創造了一種沒有固定程式的環境,使得他們可以在不發生衝撞的情況下運行和交易。這需要有一個和稀泥的傀儡來掌管公司融資部門。他的名字叫格雷厄姆·沃爾什。他是會計師,以前擔任過兼併監督組的主任,很害羞,整潔,性格內向,從不與人進行眼神交流。大家都知道他患有憂鬱症,會在冬天不停地把窗戶關上又打開。沃爾什和西利格長期不合,最後彼此之間幾乎不說話。沃爾什有板有眼地推動著他的部門向前發展,因此,做夢也想不到瑪格麗特·柴契爾本人某天會對他的工作發生興趣。

  這類業務要求有一個強硬的主管來遏制沃爾什的兼併專業人員們的野性。但克里斯多福·里夫斯卻在鼓勵兼併組的魯莽急躁。有時候他使規則聽上去可有可無似的:「商人銀行業務就是要進行創新。我們不應該相信規則是刻在石板上的」。(6)摩根建富的一位前官員曾經尖刻地說道:「他完全採取不惜任何代價或不擇手段的態度。這種態度一直影響到公司融資部門的業務中。如果你的部門有一個這樣心理的臭蛋時,你就要遭殃了。」在1980至1984年間,在里夫斯的熱血衝動和麥克沃思-揚聰明的謹慎之間保持了很好的平衡。一位外部顧問回憶道:「克里斯多福·里夫斯有著極其強大的推進能力,但他需要麥克沃思-揚這個略為寬廣的、更有一些公眾觀點的精神來加以平衡。克里斯多福·里夫斯是一個沒有制動的加速器。」1984年麥克沃思-揚的突然去世使得摩根建富中的穩重的影響力消失了。

  西利格和梅根的令人注目的小組使得摩根建富在兼併業務中無人能望其項背,第二位的華寶只能遠遠地尾隨在後。1982至1987年期間,摩根建富年復一年地雄踞兼併收購業務的榜首。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陶醉的年景——1985年董事們的收入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摩根建富的那些老頭默許了不可一世的年輕人們的離奇古怪行為。隨著兼併戰爭的迅猛升級,想要打破規則的誘惑力變得更大了。1985年以前倫敦從沒有出現過10億英鎊的兼併投標,但在1985年年底已經有四個擺到了桌面上。使得英國財政部感到惱怒的是摩根建富輕率地拒絕了參與瑪格麗特·柴契爾大張旗鼓的私有化計劃。為何拒絕?因為公司融資部門的人認為收費太少,不願意將明星從閃閃發光的兼併旋轉木馬上撤下來。

  這種趨勢促使摩根建富日益鋌而走險。一位前公司融資部門的董事解釋道:「商人銀行往往用自己的信譽來吸引客戶,而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挑逗性的人來找摩根建富,因為他們在做著更有挑逗性的業務。」報界注意到了這個惡性循環。倫敦的《商務》雜誌在1986年說道:「在某些銀行圈子中一提到摩根建富,人們的反應就好像在羅馬看到了匈奴王阿提拉。」(7)一位觀察家指出:「他們完全是以1939年波蘭精銳騎兵團的傲慢姿態快步推進。」(8)這種判斷真有先見之明。

  摩根建富的氣球最終被「吉尼斯醜聞」捅破。這個醜聞劇烈振盪了英國,使大家把怒氣都集中到倫敦金融城,自18世紀「卑鄙的股票造市者」以來發生的任何醜聞都未引起這麼大的憤怒。這件事始於一位攻勢特別激烈的客戶——吉尼斯啤酒公司的主席歐內斯特·桑德斯,後來他把自己描繪成陷於倫敦金融城狡猾的傢伙們設置的機關中的可憐的羔羊。隨著吉尼斯最著名的產品愛爾蘭黑啤酒在愛好葡萄酒的城市青年專業人員中失去市場,桑德斯想將他巨大的企業集團從事多樣化經營。與羅伯特·馬克斯韋爾一樣,桑德斯這位移民渴望得到英國社會的接受。他的猶太父母在1938年逃離了納粹控制下的奧地利,在倫敦定居。這位生下來時屬猶太教的歐恩斯特·施萊爾的人被重新改造成信奉英國國教的歐內斯特·桑德斯。他得到了所有成功上層人士的外部標誌,包括在白宮漢郡的一幢大宅邸。

  在開始進行無節制的狂熱收購時,桑德斯解僱了他原來的顧問N.M.羅斯柴爾德,聘請了摩根建富。1985年初在康諾特飯店的一次晚宴上,克里斯多福·里夫斯向桑德斯建議,吉尼斯應該大舉擴展,以避免成為別人收購的目標。1985年6月,由摩根建富的托尼·里奇蒙-沃森建議,桑德斯發起了一次價值3.3億英鎊的敵意投標,試圖收購經營蘇格蘭威士忌酒和旅館業的阿瑟·貝爾父子公司。貝爾的董事長雷蒙德·米克爾對此大為驚愕,因為20年來摩根建富一直是他的財務代表,幫助它收購了格蘭伊格爾旅館集團,甚至在1971年幫助公司處理公開上市業務。當米克爾向兼併監督組抱怨時,摩根建富拿出證據表明貝爾公司已在1984年11月中止了公司對它的服務,但米克爾卻舉出一些例子說明還有更近的聯繫。

  不管真正的事實是什麼,摩根建富掌握貝爾公司20年來的內部情況,因而破壞了商人銀行保密的傳統(需要一個保持傳統關係的銀行的理由在於可以使公司的內部機密對競爭者保密)。兼併監督組一開始就輕描淡寫地譴責了摩根建富,後來甚至也不加譴責了。克里斯多福·里夫斯向兼併監督組通報,摩根建富在過去的兩年中向吉尼斯公司收取了600萬英鎊。相對而言,從貝爾公司只收了2萬英鎊,有人因而認為這是監督組對他從寬發落。人們認為這種論點對偏向銀行的監督組是有影響的。

  雖然在貝爾的收購交易中沒有公然違法的行為,但事情已經到了懸崖的邊緣。據說,一位顯然是吉尼斯的雇員裝扮成蘇格蘭記者向雷蒙德·米克爾採訪。(9)而且,桑德斯向貝爾的股東們保證,他可能會賣掉倫敦的皮卡迪里飯店,但會保留其餘的旅館,然後,他通過摩根建富的地產部門對愛丁堡的蘇格蘭人旅館和北不列顛旅館進行了荷蘭式拍賣。贏得這次競標的諾福克資金公司讓人大吃一驚,因為它的董事長不是別人,正是摩根建富的托尼·里奇蒙-沃森。不出所料,人們指責他們偏袒和搞兩面手法。到這時,吉尼斯和摩根建富似乎都免不了遇到麻煩了。而同時,克里斯多福·里夫斯還在喋喋不休地對桑德斯講,如果吉尼斯想要保持獨立,需要再收購一家公司。

  1986年1月,桑德斯進行了更大規模的收購,其創紀錄的規模可以使倫敦金融城為之戰慄。超級市場連鎖店阿蓋爾向一家比自己大得多的蘇格蘭威士忌酒的釀造商——釀酒公司——提出了兼併要求。這種大衛王向哥利亞進攻的以小打大是倫敦金融城的新現象,有著明顯的階級含義在內。阿蓋爾的詹姆斯·格利弗是一個粗野的大個子雜貨商的兒子,而釀酒公司則是一家氣派高雅的蘇格蘭公司。釀酒公司位於倫敦聖詹姆士廣場,鋪著絲絨地毯的總部,銷售的是帶著「優等光環」的酒類——約翰沃克·海吉和海吉·白馬威士忌以及布斯和高登杜松子酒。但在漂亮的門面後面,這家經營不善的公司正在喪失其威士忌市場。而且,因為孕婦服用其生產的鎮靜劑酞胺哌啶酮後,引起胎兒畸形,所以公司始終沒有洗刷掉這個惡名。

  釀酒公司對蘇格蘭平民格利弗大加嘲笑。公司一位副董事長說:「格利弗只與土豆和罐裝豆子打交道,我們不是在賣廉價瓶子裝的棕色水,我們賣的是威士忌。」(10)格利弗的人則表現出他們自己的階級傾向。他們期望給釀酒公司突然襲擊,想在8月進行攻擊,稱:「當他們在獵場打松雞時,讓我們在他們背後射擊。」(11)

  於是在1986年1月出現了歐內斯特·桑德斯,自告奮勇作為「白衣騎士」,從惡棍詹姆斯·格利弗手中拯救釀酒公司。這可不是助人為樂,不管怎樣,桑德斯早就想突襲釀酒公司。如果他能從正門堂堂正正地進入,當然再好不過。他甚至得到協議保證,釀酒公司將支付給吉尼斯費用用於收購自己——一種十分不尋常的方式。

  桑德斯慷慨地到處許願以贏得釀酒公司的支持。釀酒公司的董事長約翰·康奈爾顯然感到他一定會主持合併後的企業。同樣,蘇格蘭銀行行長托馬斯·里斯克爵士也這麼認為。愚弄里斯克是整個吉尼斯事件中最卑鄙的部分。吉尼斯還需要撫慰蘇格蘭民族主義者,這些人會抗議釀酒公司失去了自主權。愛丁堡律師、蘇格蘭的摩根建富董事長查爾斯·弗雷澤就是其中之一,他要求公司有一位蘇格蘭的非行政職務的董事長。在這一點上,桑德斯和西利格誘騙了尊敬的里斯克同意在新公司中擔任這一職務,新公司的總部將設在蘇格蘭。這一承諾寫進了收購文件中,釀酒公司董事會將此還作為「友善」競標的前提條件。許多機構投資者都支持吉尼斯,因為相信其實力。但是,吉尼斯後來卻背信棄義,聲稱從商業的觀點出發,兩層式結構不可行。他們甚至散布謠言詆毀里斯克的名譽,說他一心想為其銀行保住吉尼斯的業務。摩根建富雖然也對他們這麼對待里斯克表示不滿,但沒有撤出這項業務。在一次特別的全會上,里斯克被吉尼斯拋棄了,但沒有引起法律上的反響。然而,對於這場糾紛久久不能消失的怨憤給吉尼斯事件增加了異常的毒液。

  摩根建富指定托尼·里奇蒙-沃森作為吉尼斯收購業務的負責人。但那時他正忙著完成10億英鎊的聯合餅乾公司與帝國集團的合併交易,因此,他退了出來,西利格接替了他的位置(有些說法是桑德斯點名要西利格,因為他認為西利格更厲害)。按照桑德斯的說法,里夫斯警告他說西利格有著「非常強的個性,將會獨斷獨行」。(12)作為所謂的吉尼斯戰爭的內閣成員,西利格在開會時坐在桑德斯身旁,深知其中所有發生的一切。這場接管活動看上去已經是極不光彩的了,更何況後來還揭露出操縱股份之事。雙方全不顧面子,竟使用非常粗野的GG,以至於兼併監督組不得不加以禁止。

  吉尼斯醜聞的關鍵是操縱股票價格。小小的雜貨商吉米·格利弗想要購買大於本公司3倍的酒類公司。在美國類似的競標需要通過現金和垃圾債券來籌措資金,格利弗希望主要通過本公司的股票來付款,這在很大程度上像美國大公司在60年代的行為。當吉尼斯與格利弗競爭時,也是依靠將本公司的股票交換成現金,因而阿蓋爾公司和吉尼斯公司的股票價格就成了決定性因素;股票價格漲得越多,他們各自的競價就越值錢。

  吉尼斯開始發起一場運動來抬高其股票價格從而來提高競價。人們購買吉尼斯的股票並不違法,同樣摩根建富爭取別人購買股票也不違法。羅傑·西利格找到他的朋友,強壯的戴著眼鏡的斯彭斯勳爵——從前在摩根建富工作但現在是亨利·安斯巴克的公司融資部門的主管——誘使他的客戶購買了200萬股。雅各布·羅斯柴爾德也購買了。據報導羅伯特·馬克斯韋爾也購買了200萬股。羅斯柴爾德·恩特伯格·托賓買下了600萬股吉尼斯的大宗股票,在「爭鬥」結束後又賣回給了摩根建富。只有當吉尼斯承購股票,或是向購買者保證補償因購買而造成損失時才構成違法。因為這違反了1985年的《公司法》,該法禁止任何公司購買自己的股份或幫助別人購買自己的股份。

  雖然有法律規定,但西利格、桑德斯和吉尼斯財務主任奧利維爾·魯據說精心組織了一個所謂的協力團體或是發燒友俱樂部,以抬高吉尼斯的股票價格,壓低阿蓋爾的股票價格。他們明目張胆地進行如此大規模和無恥的秘密交易,人們不禁要問,從長遠來看,他們如何能指望不被察覺呢?吉尼斯戰爭內閣成員們所做的交易單子可以成為反省的教材。英國商人、赫倫公司總裁傑拉爾德·龍森把西利格介紹給了聲名狼藉的美國套利者艾萬·伯斯基。在西利格的要求下,伯斯基向吉尼斯撥入了1億英鎊,並且更有甚者,「賣空」阿蓋爾的股票以壓低價格。與伯斯基的關係後來澄清了吉尼斯收購交易的一個謎團:為什麼倫敦的每個下午,差不多在紐約市場開盤之前,阿蓋爾股票價格都要下跌。美國的申雷工業公司購買了6000萬英鎊的吉尼斯股票。一個巧合是,它事後得到了延長在美國銷售迪尤爾威士忌的合同。受人尊敬的瑞士最古老的銀行瑞士獅標銀行拿到了最大的股份,該銀行據稱購買了幾千萬股並得到補償任何損失的保證。

  受聯合購買的影響,吉尼斯股票的價格飛漲,格利弗向兼併監督組抱怨股票價格的上升。自從1968年創立以來,英國依然依靠私人團體來實施兼併規則。這種自我規範的團體似乎太文雅了,無法與現代倫敦金融城中殘酷的戰術和雇用文化打交道。兼併監督組沒有對格利弗的抱怨進行處理,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它後來的窘境。摩根建富也在控告阿蓋爾抬高其股票價格。吉尼斯股票25%的漲幅最終在收購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1986年4月18日,歐內斯特·桑德斯宣布戰勝了阿蓋爾,聲稱用價值25.3億英鎊的競價獲得了釀酒公司50%以上的股份。摩根建富贏得了10年來最大、最骯髒、最有破壞性的收購交易,從而戴上了可疑的「桂冠。」

  撇開道德,吉尼斯也使摩根建富捲入了一些危險的金融活動,進一步證明了其不惜一切代價取勝的心態。它購買了1.8億英鎊釀酒公司的股票,至少是濫用了1.7億英鎊的資本。英格蘭銀行認為這種行為極不負責,因此它馬上頒布了新規則,規定銀行購買的股票不得超過其資本的25%——不言而喻地批評了摩根建富。摩根建富在特迪·格侖費爾時代曾經是英格蘭銀行最堅定的同盟軍,而現在卻成為其主要的對手了。

  正如任何操縱的股票交易一樣,其中都有一個關鍵的弱點:在秘密的支持力量撤走之後,被人為推上去的股票價格會發生什麼情況呢?羅傑·西利格顯然很害怕同盟軍會突然在市場上拋出20%吉尼斯的股票。事實上股票價格確實從收購價的355便士急劇下降。由于吉尼斯向協力團體保證彌補股票價格下跌的損失,因此如果價格直線下降,將使其債務變得十分龐大。西利格請求各個機構保留他們持有的股份直至秋天,那時一份良好的吉尼斯報告會支持股票價格。他和吉尼斯的經紀人卡澤諾夫公司的大衛·梅休同時也制定了一份方案,計劃從摩根建富手中買回其在吉尼斯的股份。

  為了阻止賣出股票,還採取了更多的直接手段。斯彭斯勳爵買下了200萬股大宗股票,據說吉尼斯向他支付了760萬英鎊。西利格和桑德斯的財務顧問奧利維爾·魯巧妙地玩弄文字遊戲,美其名曰無息存款以勸阻斯彭斯出售,因此這760萬英鎊不是賄賂。這種事實上的擔保和直接的購買之間很難加以區別。瑞士的獅標銀行也得到了吉尼斯5000萬英鎊的「存款」,從而確保獅標銀行不能去兌現持有的股票。1986年夏天,吉尼斯將6900萬英鎊轉移到了由艾凡·伯斯基管理的一個風險基金,這個風險基金在吉尼斯公司的股票有很大的投資。正是這筆款項後來激怒了吉尼斯的董事會,促使他們解僱了歐內斯特·桑德斯。當所有的幕後交易最終由報刊揭露出來時,操縱股票顯然已達到了令人眩目的2億英鎊。

  要理解公眾對吉尼斯醜聞的異常憤怒,必須注意到幾個因素。達10億英鎊的敵意競標第一次變得十分普遍。在柴契爾執政的年代中,英國的持股人增加了3倍,達到了900萬,在這以前,倫敦金融城的所作所為從來沒有得到這樣多的人的注目。大衝擊同時帶來的大曝光,令人應接不暇。至少有一部分平民敬畏新的掙錢機器。就在吉尼斯事件期間,紅火的摩根建富每年要收到15000份大學畢業生的求職報告,其中一半來自於牛津和劍橋,他們總共競爭30個位置。因此一些公眾的醒悟反映了早先對新偶像的崇拜。

  另一個因素是人們越來越感覺到金融城正在毀掉大眾文化,危害經濟。《新政治家》稱金融城「是一個沒有愛國之心的賭場,因為在英國工業的墳墓上跳舞而付給自己悖逆常理的高薪」。(13)N.M.羅斯柴爾德公司的克勞斯·莫澤爵士警告說:「金融城吸引了我們太多的人才。如果我是英國的獨裁者,我會把其中的九成轉移到製造業、工業和教育領域。」(14)與華爾街一樣,高額融資不再用於工業運行的本身,而用於工業產權的變化,給銀行家們和蓄謀控股者們帶來令人瞠目結舌的高額收益。除此之外,金融城的最高薪金也使一般的英國人十分嫉妒。因此,公眾對吉尼斯事件強烈的反應就不難理解了。

  1986年對摩根建富來說真是禍不單行。就在大衝擊之後,吉尼斯陰謀暴露之前,公司正在被內幕交易醜聞所困擾。出於對大衝擊的考慮,摩根建富用年薪28.4萬英鎊聘用了新的首席證券交易員,35歲的傑弗里·科利爾。科利爾在為維克斯·德科斯塔設立紐約公司以後,於1984年加入摩根建富。德科斯塔後來併入了花旗公司,成立了斯克林傑·維克斯公司。過去英國有關當局對內幕交易的態度比較寬容。在1980年以前這甚至不算刑事犯罪。這种放任自流的態度與大衝擊鼓勵的新的集團公司是兩不相容的。現在人們擔心交易員們濫用其兼併部門的內部消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也需要更高的統一標準——這也正是柴契爾政府要想保證倫敦金融城國際地位而特別關注的領域,就在大衝擊之前,摩根建富散發了一本公司內部小手冊,聲明任何雇員購買股票都必須通過摩根建富自己的經紀人,違者將被立即開除。

  科利爾通過他原來的公司、現在的斯克林傑·維克斯,非法購買股票。當他得知摩根的一家客戶霍利斯公司要收購聯合工程公司之後,購買了6萬股該公司的股票而小賺一筆。他購買了卡德伯里·施韋珀的股票買進期權,幾乎要發一大筆財,因為該公司正要被摩根建富的另一個客戶通用影院收購。但由於他購買聯合工程公司的股票受到懷疑,被迫虧本提前賣出他的期權。在斯克林傑·維克斯向摩根建富透露了科利爾的交易後,公司逼迫他在1986年11月10日辭職,震驚了金融城。科利爾緩刑一年,罰款25000英鎊(44250美元)。這個事件加強了有些人的決心,他們要求更加嚴格的管理,因為隨著各個公司組成新的集團公司,充滿了利益衝突。

  科利爾醜聞只不過是拉開大幕,好戲還在後面。1986年下半年對摩根建富來說是極其振奮的,資本金高達8.33億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接著,艾萬·伯斯基在11月對一項指控承認有罪,同意因為內幕交易交付1億美元的罰款。這時人們尚未想到摩根建富會與此有染。但在調查科利爾時,根據一項新的雙邊協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已和英國的貿易和工業部互相交換情報。正是美國當局向英國有關部門傳遞的關於伯斯基的情報推動了吉尼斯事件的調查。在收購期間股票上升這個可疑現象本身並沒有引發一場徹底的追查。

  運用大衝擊賦予的權力,貿易和工業部開始採取行動。12月上旬,科利爾事件之後的3個星期,他們對位于波特曼廣場的吉尼斯公司總部和摩根建富同時發動了清晨襲擊,凍結了所有的記錄。接下來的一個月,倫敦報刊上排山倒海地登載了揭露文章,使公眾對金融城蘊蓄的憤怒都發泄出來了。大溫徹斯特23號中沒有人看出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西利格覺得公司會替他撐腰。有記者說:「西利格先生,你的同事要把你扔入狼窩。」他對此並不相信。他說:「你讓我感到非常憤怒。我們這裡非常團結。」(15)然而在強大壓力下,摩根建富告訴西利格他太引人注目了,不得不被犧牲。經過12月下旬一系列紛亂的決定後,摩根建富宣布不再充當為吉尼斯融資的商人銀行,並將其最耀眼的明星西利格解僱。由于吉尼斯董事會已經聘用拉扎德兄弟公司作為新的顧問,一些觀察家認為摩根建富的退出只是一種空洞的公共關係姿態。

  摩根建富希望這一舉動能夠把公司洗刷乾淨,結束醜聞。它向股東們就這一點散發了一份告慰信函。但公眾不肯就此罷休,要求進一步處理的壓力很大。即使在金融城內部,有人也對摩根建富受到懲罰而抑制不住地面露喜色。「要是一家公司依靠非常富有攻擊力的雇員取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從來不想搞人緣關係或幫助其他公司——那麼,一旦他們摔了個大跟頭,立刻就成了孤家寡人,」一位競爭對手說,「大家看得很清楚,誰也沒有奮勇地營救他們。」

  在公司內部,本來就在晃動的地面突然之間變成了流沙。一位前雇員回憶道:「最初的反應絕對是震驚和恐懼。這不像宣布一個重大事件,而好像水龍頭滴出骯髒的水。事情不斷發展。這確實是一件恐怖的事,使整個公司魂飛魄散。」1987年1月9日,桑德斯從吉尼斯董事長的位置上下台。一星期之後,普華永道概述了數額達2億英鎊的股票抬價陰謀,涉及的關係有好幾個國家。他們向吉尼斯董事會報告還有2500萬英鎊神秘的發票單據。這場陰謀的規模之巨大,幾乎難以令人置信。

  曾幾何時,摩根建富還可以仰仗英格蘭銀行的善意,但它卻已經讓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關係逐漸消失了。自從1973年約翰·史蒂文斯爵士去世之後,摩根建富就再也沒有一位董事能加入英格蘭銀行的理事會。有些人認為這說明官方不滿意摩根建富,而對其他人來說,這表明摩根建富缺少有地位的高級管理人員。英格蘭銀行的副行長喬治·布倫登對於開除西利格並不感到滿意,他認為里夫斯和沃爾什不是惡棍就是笨蛋。直到1987年1月18日,年薪30萬英鎊的里夫斯和年薪20萬英鎊的沃爾什仍然認為自己很安全,堅持繼續留在銀行里。他們不認為存在著系統性的腐敗,需要採取進一步的行動,因此,也是這麼對雇員說的。一位前董事說:「他們把所有在公司融資部門的人員召集在一起說,管理層對大的交易進行了徹底的內部審查,沒有什麼可以擔心的。他們說『我們就待在這裡了,不會再有辭職。』」

  這種一相情願在48小時之內就破碎了。考慮到臨近的大選,保守黨擔心因顯得在遷就金融城而受到打擊。瑪格麗特·柴契爾可能認為這是個機會,可以表現出嚴懲自己的支持者,從而削弱工黨的攻擊。金融城的許多人也害怕醜聞的蔓延會使人們呼籲建立法定的規章制度,而這種制度對金融城來說,總是很討厭的。一位前董事說,英格蘭銀行行長魯賓·利-彭伯頓在一次晚餐會上說,吉尼斯事件「是對信任基礎的全面威脅,這種信任在我們的商業生活中,特別是在倫敦金融城依然占主導地位」。(16)人們非常擔心會輕饒這批金融家們,據說,保守黨的主要人物,柴契爾夫人的親密顧問約翰·威克漢姆說:「我們必須馬上將其銬上。」(17)「銬上」成了使公眾十分激動的比喻,表示嚴懲不貸,把不可一世者打倒在地。這個詞出現在幾篇匿名報刊文章之中,這個威脅是由政府官員透露出來的。

  布倫登找到英格蘭銀行前行長萊斯利·奧布萊恩。奧布萊恩設立了兼併監督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早在一代人之前就嚴厲批評了摩根建富在加勒赫-美國菸草公司與《世界新聞》大戰中的行為。斗轉星移,奧布萊恩現在已是摩根建富國際顧問委員會的成員。布倫登引述法律的規定,指出《銀行法》第17條規定:英格蘭銀行有權對經營不善的銀行官員予以除名。這一手顯然沒有對里夫斯和沃爾什產生預想的效果。公司發表了一份聲明否認還將會有任何除名。

  柴契爾開始向財政大臣奈傑爾·勞森施加壓力,要對吉尼斯事件進行更加嚴厲的處罰。她進行了一次異常的干預。據說,她告訴勞森:「我要里夫斯和沃爾什今天就離開,不是下一個星期或下一個月,而是今天中午以前。」這個指示及時地傳達到英格蘭銀行,接著又轉達到卡托勳爵率領的摩根建富代表團。在英格蘭銀行行長魯賓·利-彭伯頓的辦公室,摩根的人得到直截了當的警告,如果不採取行動,勞森會在下院宣布政府將挑選一屆新的摩根建富的管理成員。之後,卡托和另一位摩根董事彼得·凱里爵士與里夫斯和沃爾什進行了會面,引用一位摩根建富的官員的說法,他們被「禮貌地逐出大門」。(18)按照柴契爾的要求,這兩巨頭在中午前滾蛋了。這是一個令人吃驚的逆轉:信奉自由市場的首相在倫敦金融城多年來最糟糕的一次災難中,沉重地打擊了倫敦金融城中最富有創新精神的公司。倫敦《金融時報》的一位專欄作家在論述科利爾和吉尼斯雙重醜聞時說道:「看上去市場能夠想像(或希望)摩根遭到的災難似乎沒有盡頭。」(19)

  吉尼斯醜聞對倫敦金融城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議會裡有人呼籲嚴厲整肅銀行家們。作為大衝擊的一個部分,政府成立了新的證券和投資委員會來監督一些自律組織。吉尼斯事件之後,改革者們想要加強這個委員會,使它更像美國證券委員會,而不應再是一個金融城主宰的團體。有人建議在收購期間,向購買股票提供第三方擔保應視為非法(「西利格條款」)以及阻止在兼併結果中有商業利益的公司購買股票的「里克利斯條款」(因申雷工業公司的梅舒蘭·里克利斯而命名)。倫敦金融城進一步從老朋友關係網絡轉成接受更為嚴格監管的金融中心。

  在等待無休止的政府調查結果的過程中,摩根建富發現自己猶如身陷囹圄。1987年5月,歐內斯特·桑德斯被控損毀和偽造吉尼斯文件被捕。當年下半年羅傑·西利格被控偽造250萬英鎊發票,並將至少其中一部分用於補償「發燒友」成員而被捕。西利格進一步被控企圖製造錯誤市場,並在貿易和工業部1986年12月上旬對摩根建富第一次襲擊後兩個星期偷走了100萬英鎊。另有5名金融城著名人物被捕。

  那年,兼併監督組裁定吉尼斯在釀酒公司大戰中違反了規定,這使吉尼斯有責任向前釀酒公司的股東支付8500萬英鎊的補償。吉尼斯可以挺得住這一打擊。但如果吉尼斯公司轉過來反訴摩根建富,那麼,這家相對較小的銀行就會搖搖欲墜了。摩根建富的官員們在這場貿易和工業調查中一直生活在噩夢中,吉尼斯可以給它致命的一擊。

  然而,這種結果並沒有發生,吉尼斯似乎無意對它造成致命的傷害。公司長期的競爭對手華寶踩著摩根建富流血的軀體敏捷地登上了兼併業務第一名的位置,但在1987年摩根依然堅守在第二名的位置上。如果只看上市公司,它在當年實際上保持住了頭名。客戶基本上保住了,雇員也沒有大量地流走。可能最惱火的要數第三世界的客戶,他們與摩根建富打交道主要是因為摩根上等典雅的名望,但現在卻成了在跟一家有污點的銀行交往。

  1987年上半年的幾個月中,摩根建富還受到英格蘭銀行的保護,彼得·凱里爵士——一位矮個、大鬍子、受人尊敬的前公務員被指定擔任董事長。公司不能再縱容收購明星,對他們放任自流。委員會、行政機關和嚴密的管轄——這些都是必要的糾正手段。吉尼斯事件暴露了公司缺乏強有力的領導,以及「寡頭政治」式的管理缺陷,這種管理方式把公司當成私人合夥制。年長的執行董事們和年輕的收購藝術家們相距甚遠。由於兼併專家現在需要受更多的紀律制約,一些人辭職了,包括著名的喬治·「特迪」·梅根和紐約兼併小組的大多數人。

  一位離任的「明星」說:「他們要給從來是光背的野馬安上馬鞍,這裡從前是一個充滿生機、自由創新精神的機構,人們就是衝著這一點來的。現在最富有衝勁的商人銀行開始成立各種委員會。但這一特許權從來就不是建立在謹慎、程序和相互制衡的基礎之上的。里夫斯和沃爾什創造了一個魔術般的氣泡,一個火爆的公司,現在沒有機會再做到這一些了。」而英國的許多人卻因此會說「阿門」——但願如此。

  在收購剛剛完成後,摩根建富的一位官員曾對報界說:「如果我們告訴具備桑德斯才幹的人說,兼併監督組的規則規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那麼他就不會用摩根建富了。」(20)這種曲解或修改規則的習慣20年來一直在無情地發展著。而這種習慣現在把摩根建富直接引入了危境。摩根這個名字一直是誠實和信任的同義詞。由於發生了吉尼斯事件,現在它成了現代倫敦金融城醜聞的一個俗稱。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