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曾文正公全集(全十六冊)> 年譜 卷十一 「丙寅」同治五年,公五十六歲

年譜 卷十一 「丙寅」同治五年,公五十六歲

2024-10-15 16:08:50 作者: (清)曾國藩 ;李瀚章 編撰;李鴻章 校刊

  正月,公在徐州營。

  初十日,專摺奏謝年終恩賞。

  派委劉松山率軍督遣王團、刁團回山東原籍。

  十四日,馳摺奏酌撥現防徐州之馬隊二起,共計九百餘人,馳赴奉天省城,剿捕馬賊,聽候文祥調遣。附片奏調侍講學士劉秉璋來營襄辦軍務。又片奏報湖北軍情吃緊,張總愚折回河南,有東竄之意。湖團撤遣事竣,即調李昭慶軍馳赴周家口。又片奏知縣向師棣在營病故請恤。

  二十八日,劉銘傳軍克湖北黃陂縣城,賊竄河南。

  是月,左公宗棠督諸軍克復嘉應州城。鮑公超追剿竄賊,至大嶂嶺破之,招降二萬餘人。粵逆盡滅,東南底平。左公宗棠暫駐廣東境,籌辦善後。

  公弟國荃奉旨授湖北巡撫,李公鶴年調補河南巡撫。三十日,奉到上諭:「刻下捻匪竄擾湖北邊境,防剿正當吃緊。曾國荃素嫻軍旅,朝廷為地擇人,正資倚任,且由湘赴鄂,相去甚近。著曾國藩、李瀚章即行知照該撫,迅速馳赴新任,力圖報稱,不得稍存推諉之念,有負屬望。欽此。」

  二月初八日,馳摺奏結湖團歷年訟案,剖別是非,平情論斷,不分土民客民,但分孰良孰莠。王團、刁團業已全數徙去,安靜回籍,酌定善後事宜,飭地方官次第經理:一曰酌給錢文,以恤已逐之團;二曰設立官長,以安留住之團;三曰撥還田畝,以平土民之心,並請將罵賊殉難之團紳唐守忠、唐錫彤、唐振海三名優恤建坊,以為草莽效忠者勸。

  初九日,由徐州撥營啟行。

  十五日,宿鄒縣,謁亞聖孟子廟,接見孟氏宗子孟廣均。是日馳摺奏報劉銘傳一軍援鄂,克復黃陂縣城。隨摺奏保劉銘傳及其營官唐殿魁、劉盛藻等十九員,陣亡勇弁陳福祿、張思聰、李先道、錢萬桂請恤。

  

  十六日,行次曲阜縣,謁至聖先師廟,見衍聖公孔祥珂,觀金絲堂彝器,謁復聖顏子廟。

  十七日,偕衍聖公孔祥珂出謁聖林及述聖子思子墓。

  十八日,宿兗州府。

  十九日,至濟寧州。丁公寶楨護理山東巡撫,來濟寧見公。

  二十一日,閱視潘鼎新一軍操演。

  二十八日,巡視運河、泗水形勢。

  是月,牛洪、任柱、賴文光由湖北竄河南汝寧,擾及潁州、陳州境。張總愚一股竄山東曹州。

  三月初五日,馳摺奏報:張總愚大股東竄,調潘鼎新全軍堵剿,李昭慶軍來山東會剿,調徐州楊鼎勛軍護衛孔林。任、賴等股回竄皖、豫之界,銳志東趨。劉銘傳、周盛波合力剿辦。查捻逆西逼楚疆,東趨海岱,相去動三千里,馬步以數萬計,必須鮑超、劉秉璋、劉松山等多成數路游擊之師,乃足以布遠勢。臣現駐濟寧,就近調度,東事定後,再行赴豫。又摺奏遵調鮑超一軍北來剿捻,請飭江西月解七萬兩,湖北月解二萬兩,江蘇月解二萬五千兩,專供鮑超霆營之餉。請飭左宗棠、劉坤一將江閩各軍分別遣撤,次第銷兵,以靖民氣。臣自抵臨淮,察看皖豫等省行軍,每以柴草細故,兵民成仇,因令各營發價購買,不得妄取絲毫。鮑超所部,頗有騷擾之名,今籌定有著之款,於襄陽設糧台,委員支應,俾得專精辦賊,且申明紀律,秋毫無犯,乃能軍民一氣,一以保全鮑超之令名,一以拊循河南之赤子,關係甚重。

  二十一日,馳摺奏匯報山東近日軍情,潘鼎新、李昭慶兩軍剿賊勝負情形。任、賴等逆續竄曹州之境,張逆屯於濮范之境,一片賊氛。劉銘傳、周盛波兩軍追賊均抵東境。現在調派各軍嚴扼運河,劉松山軍來濟寧會剿。陣亡將弁劉洪盛、裴兆宏二十八員名請恤。又摺奏報劉銘傳、張樹珊兩軍,在皖豫之境,剿賊獲勝,陣亡將弁胡鳳喈、劉得發請恤。附片奏東豫兩省車輛甚少,難於雇覓,派員前赴張家口採買駱駝五百匹來營應用,請飭部援照買馬成案,免稅放行。又附片瀝陳:此股捻匪奔突六省,攻剿十年,久成流寇之症。中外論者,或輕此賊,以為不足平;各路奏報,每多粉飾虛浮,或並無戰事,而開單請獎。臣受命剿賊,已滿十月,制寇之方,尚無把握,終夜以思,且憂且愧。願我皇上弗輕視此賊,博儲將材,求為可繼,稽核奏報,戒其勿欺,庶憑聖主朝乾夕惕之懷,以救中原火熱水深之厄。又奏稱督師有年,損折將士甚多,凡當時未及奏報,漏未請恤之員弁,統計陣亡者一百四十四員名,傷亡七員名,病故者一百五十員名,匯開清單,懇恩敕部分別議恤,以慰忠魂。

  是月,公弟國荃到湖北巡撫任,李公鶴年到河南巡撫任。

  捻匪由山東南竄淮、徐之境。

  四月初三日,閻公敬銘來濟寧見公。

  初七日,馳摺奏報:捻匪自山東回竄,劉銘傳、周盛波等軍追剿疊勝。並陳明潘鼎新一軍力戰保全東境之功,山東官軍扼防運河之功。劉銘傳、周盛波、周盛傳竭力苦戰,冒險立功,容俟匯案請獎。附片奏:賊勢南趨,劉松山回軍徐州,該處現有劉秉璋、楊鼎勛等軍,尚為聯絡。臣軍注重東路,不得不借運河以為阻截之界,擬大加修浚,增堤置柵,以為之防。拜折後,與閻公敬銘登舟查勘運河,以至黃河。是日,泊分水龍王廟。

  初九日,泊申家口。劉公長佑來舟次見公。十一日,渡河至張秋鎮。十二日,回舟次。十三日,登南岸,宿東平州。十五日,行抵泰安府,謁東嶽廟。十六日,登岱嶽,上至天柱峰。

  十九日,公回濟寧州。

  二十五日,馳摺奏捻匪張總愚、牛洪一股竄擾曹州、徐州之交,任柱、賴文光等一股竄擾淮、泗一帶。並陳湘淮各軍防剿情形:劉銘傳一軍,自去年臘月以來,馳驅四省,已飭該軍移赴濟寧,暫予休息,騰出潘鼎新軍代為游擊之師。附片奏查勘運河、黃河布置防守情形。

  五月二十二日,馳折匯奏劉秉璋、劉松山、劉銘傳、周盛波等軍與賊接仗獲勝情形。捻黨分股回竄,張總愚、牛洪入豫,任柱、賴文光入皖。飭潘鼎新、周盛波為一路,劉秉璋、楊鼎勛為一路,劉松山、張詩日為一路,分途馳擊。劉銘傳、李昭慶兩軍分駐徐州、濟寧,暫予休息。附片奏黃、運兩河應劃分汛地,歸直隸、山東督撫派兵設防。又擬查閱運河南路,興工修築堤牆。

  是月,公錄《朴目雜記》,分小學、修齊、禮、兵、經濟、詩文。凡六門。

  六月初七日,行至嘉祥縣,謁宗聖曾子廟,接見曾氏宗子曾廣莆,公捐銀一千兩,以助祀產之資。初八日,出詣南武山宗聖林墓。

  初九日,回濟寧。

  十四日,馳摺奏捻匪西竄,官軍追剿情形。並稱:中原平曠,四通八達,此剿彼竄,不能大加懲創,擬自周家口以下扼守沙河,周家口以上扼守賈魯河,自朱仙鎮以北,至黃河南岸,無水可扼,擬掘濠守之。調派水師及劉銘傳等軍分段扼防,咨商河南、安徽兩撫臣調兵分守。至群賊南竄,不出南汝、光固、黃州、六安等處,則鮑超一軍、劉秉璋楊鼎勛等之淮軍、劉松山張詩日之湘軍足敷剿辦。臣擬拔營東下,閱勘運堤,即由運入淮,逕赴周口。附片奏:防河之舉,地段太長,派劉銘傳、潘鼎新、張樹珊扼守朱仙鎮以下四百里之地,力任其難。自朱仙鎮以上,專資河南兵力,已咨請李鶴年暫駐汴梁,調回各軍,先辦防務,主守而不主剿。誠恐李鶴年蒙屯兵不進之機,設將來河防不成,臣願獨當其咎,不與李鶴年相干。

  十五日,由濟寧登舟,行閱運河所修堤牆。

  二十五日,舟泊宿遷,登岸駐營中。時豫皖大水,淮流盛漲,微山、南陽等湖與運河連成巨浸。公深以民間饑溺為憂。

  是月,捻匪在河南合股,既而張總愚、牛洪西竄、劉松山、張詩日截剿破之。任柱、賴文光東竄,潘鼎新迎擊卻之。

  公弟國荃調派郭松林、彭毓橘等軍防守德安、隨州。

  鮑公超軍行抵湖北蘄、黃之境。

  七月初四日,馳摺奏報查閱運河堤岸情形:任、賴股匪回竄東路,前奏扼守沙河之策,難遽興辦,現令劉銘傳、周盛波、潘鼎新赴東路馳剿。惟淮南北大水,為數十年所未有,既自憾軍務毫無起色,又恐饑民失所,從賊偷生,則剿撫兩俱棘手,實深憂愧。

  初六日,由宿遷解纜,下泊楊莊。

  初七日,吳公棠來見公於舟次。運河堤決於高郵州之清水潭二閘,浸興化、東台、鹽城等縣之境。

  初八日,公換船入淮。

  初十日,渡洪澤湖,泊盱眙。

  十五日,舟次王家圩,大風,舟幾覆,水師舢板船覆者八號,弁勇死者五人。公言生平經歷江湖風波之險:道光戊戌之秋,在襄河遇風;咸豐甲寅三年,在岳州水軍遇風;並此為三度矣。

  十六日,抵臨淮,登岸駐營。

  二十二日,巡閱張錫嶸淮勇營。

  二十三日,公病暑濕證,服藥閱數日乃愈。自是以後,遇有疾病,公恆持勿藥之說,蓋其視生死之際,已脫然矣。

  二十八日,馳摺奏潘鼎新一軍迎剿獲勝,任、賴一股竄至賈魯河以西,仍擬扼防賈魯河、沙河,杜其回竄。附片奏:船遇大風,委員知縣譚鰲舟覆隕命請恤。又片奏報劉松山、張詩日兩軍在西華、上蔡等處大捷,並自陳途中病狀,力疾西上。公拜折後登舟行,泊懷遠縣。

  三十日,泊蒙城縣。是月,官文公奏請以公弟國荃幫辦軍務。

  張總愚、牛洪西竄南陽,劉松山與河南官軍宋慶等追剿至新野、鄧州、南召、魯山之境。任柱、賴文光竄襄城以南。

  八月初一日,公由蒙城換小舟溯渦河而上,派親兵由陸路先赴周家口,令輜重各船改道溯淮上潁,以赴周口。

  初二日,泊雉河集。初四日,行抵亳州。

  初六日,由亳州登陸起行。

  初八日,行至陳州府,詣袁端敏公祠。

  初九日,至周家口營。

  十二日,馳折詳報劉松山、張詩日剿賊勝仗。奏稱:近年捻逆縱橫,從未大受懲創,此次湘軍奮擊,凶焰頓衰,容查明匯案奏獎。附片奏:患病未痊,請假一月在營調理。又片奏任、賴一股久踞舞陽、葉縣之交,有回竄東北之勢;張、牛一股,亦聞有回竄之意。調派各軍堵剿。鮑超由汝寧北出迎剿,力扼東竄之路,劉銘傳等仍興修堤牆,分汛防守,以符初議。又附片奏:臣向辦保案,極為矜慎。金陵克復,續保六案,疊准部咨駁斥,查取考語申復,自應遵部議辦理。惟原保各統領散處各省,行查為難,懇恩俯念將士立功之苦,敕部准照原奏清單註冊,以為奮勇立功者勸。

  劉銘傳等軍修築賈魯河堤牆工竣。李公鶴年調官軍六營於朱仙鎮以北,開濠置守,淮軍復分眾助之。浮沙壅塞,難於挑浚。時捻逆全股由許州北竄。十六日,逼近汴梁,全股沖濠東竄,疾趨山東。

  二十三日,馳摺奏捻匪東竄,河防無成,檄調劉銘傳、潘鼎新等赴山東追剿。附片奏稱:剿捻年余,仍無成效,憂愧無極,請旨飭令李鴻章帶兩江總督關防出駐徐州,與山東撫臣會辦東路;湖北撫臣曾國荃攜帶關防移駐南陽,與河南撫臣會辦西路;臣現駐周家口,居數省之中,庶可聯絡一氣,呼吸相通。又片奏稱:防守沙河、賈魯河,本系策之至拙者,惟以流寇難制,不得已而出於下策。此次捻匪東竄,出於豫軍汛地,或不免歸咎於撫臣李鶴年。謹縷陳持平之論,懇恩暫予免議,以期和衷共濟,為將來同心設防之計。又片奏調浙江處州鎮總兵馬得順帶所部馬隊來豫剿捻。是日,又具摺奏:捻逆以蒙、亳老剿為歸宿,莠民勾引,居則為民,出則為捻,若商賈之遠行,恬不為怪。臣於上年選委各員,查辦民圩,擒斬著名積捻甚多,謹將蒙城、亳州、宿州阜陽四屬已經正法之捻徒,匯單附呈為第一案,以後續獲,逐案匯奏。

  是月,捻匪竄撲運河,山東官軍堵御卻之,回竄河南。

  左公宗棠調授陝甘總督,喬公松年調陝西巡撫,英翰公授安徽巡撫。

  九月初四日,李公鶴年來營見公。

  初六日,漕督張公之萬來營見公。

  十三日,馳折詳報劉松山等在新野、南陽等處迎剿張、牛逆股,迭次勝仗。奏稱:劉松山等聞豫軍宋慶被圍,即日馳援,及解圍後,即與宋慶聯絡一氣,同心苦戰,尤得師克在和之義。又摺奏劉銘傳、潘鼎新兩軍往來剿賊齊、豫之境,迭獲勝仗。捻匪既不得逞志於東,必仍狂竄而西。檄令劉松山由扶溝迎剿,鮑超由南陽進軍,遮截西竄之路。附片奏請續假一月,在營調理。是日又具摺奏彭玉麟所部水師報捐餉銀十萬兩,請加廣衡州府縣學額。附片奏彭玉麟報捐歷任應得養廉銀二萬餘兩,不敢仰邀議敘?

  十九日,彭公玉麟來營見公。

  是月,捻匪由山東竄河南,循河南岸至滎澤決河堤,河南官軍堵塞之。捻復南竄。捻酋牛老洪死。張總愚西竄陝、汝,遂入陝西商州境。任柱、賴文光仍竄山東,疾趨濟寧,攻撲運河,山東官軍扼之。

  李公鴻章出視師於徐州。公弟國荃出視師於襄陽,具疏劾官文公。

  十月初九日,喬公松年來營見公,遂赴陝西任。

  十二日,英翰公來營見公。

  十三日,馳摺奏匯報軍情,賊分東西兩路。東路任、賴逆股,劉銘傳、潘鼎新等追剿,逆蹤盤旋於巨、鄆一帶;西路張總愚一股,已入陝西,鮑超軍馳至陝州,未及接仗。又折詳報劉銘傳、潘鼎新在鄆城等處追剿勝仗。又摺奏病難速痊,請開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之缺,並請另簡欽差大臣接辦軍務,自以散員留營效力,不主調度。附片奏陳剿捻無效,請將臣所得封爵暫行註銷,以明自貶之義。又具折續報水陸陣亡病故員弁,匯單請恤。又附片密陳山東撫臣閻敬銘、藩司丁寶楨澄清吏治,講求軍務實際,請開復處分。又片奏李鴻章已帶印出省,黃翼升回駐江寧,藉資鎮撫。

  十五日,公子紀鴻來營省視。

  十九日,奉到寄諭一道,詞旨嚴切,催令速籌援軍,以赴陝、洛。

  二十五日,奉到上諭:「該大臣勛望夙著,積勞致病,自系實情,著再賞假一個月,在營安心調理。欽差大臣關防著李鴻章暫行署理。曾國藩俟調理就痊,即行來京陛見一次,以慰廑系。朝廷賞功之典,具有權衡,該大臣援古人自貶之義,請暫註銷封爵,著無庸議。欽此。」

  三十日,任、賴捻股由山東回竄陳州境。公行營戒嚴,調親軍出隊截剿。

  是月,公弟國荃出駐黃州。

  十一月初二日,馳摺奏報西路張逆深入秦境,尚無回竄之說,調鮑超軍進荊紫關,以援秦中;東路任、賴一股回竄河南,飭劉松山迅赴汝州,遏其西竄之路。附奏奉旨復陳一片。稱行軍太鈍,精力日衰,俟病體稍痊,入都陛見,自請辦捻不善之罪。又片奏楊鼎勛、張錫嶸追剿任、賴一股,捻蹤直奔沙河以南,劉松山仍由汝、洛進兵,以力保黃河,先顧山西為主。

  初六日,奉到上諭:「曾國藩著回兩江總督本任,暫緩來京陛見。江蘇巡撫李鴻章著授為欽差大臣,專辦剿匪事宜。欽此。」

  十七日,馳摺奏酌籌西路軍務,鮑超一軍援秦,派委江蘇道員薛書常專辦霆營糧台,採辦軍米。又摺奏:交卸欽差大臣關防,齎送徐州,交李鴻章祗領,欽奉諭旨,飭臣竟回本任,臣自度病體不能勝兩江部督之任,若離營回署,又恐不免畏難取巧之譏,請仍在軍營照料一切,維繫湘、淮軍心,庶不乖古人盡瘁之義。附片奏:刊用木質關防一顆,其文曰「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一等侯行營關防」。又片奏任、賴股匪奔擾信陽之南,將入鄂境,周盛波跟蹤追剿,現飭張樹珊拔隊追擊。劉銘傳軍疲勞太久,在周家口稍休,即行赴鄂。又檄調李昭慶全軍由皖赴鄂,以收夾擊之效。又附密片奏保湘、淮各軍將才。如道員劉盛藻、總兵戴春林、潘鼎立、提督章合才,均為後起之選。前任大名道祝塏、編修張錫嶸,皆文員中出群之才。略陳品概,以備採擇。

  十九日,委員齎送欽差大臣關防赴徐州營。

  二十八日,奉到上諭:「曾國藩請以散員仍在軍營自效之處,具征奮勉圖功,不避艱險之意。惟兩江總督責任綦重,湘、淮軍餉,尤須曾國藩籌辦接濟,與前敵督軍,同為朝廷倚賴。該督忠勤素著,且系朝廷特簡,正不必以避勞就逸為嫌,致多顧慮等因。欽此。」

  是月,公弟國荃駐軍德安,湖廣總督官文公奉旨開缺,入都供職。欽差戶部侍郎譚公廷襄暫署總督。

  十二月初三日,馳摺奏欽奉諭旨,再陳下悃,仍請開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缺。附片奏:任、賴一股竄擾孝感,鄂軍接仗獲勝,檄調劉秉璋與劉銘傳軍合為一路,探蹤追剿。又具摺奏保劉銘傳一軍,克復黃陂,並在濟寧、雉河、阜陽、扶溝等處戰功最偉,勞苦尤甚。五案並保,開單請獎。附片奏保吏部主事錢應溥在營效力,請加四品卿銜。

  十五日,奉到上諭:「曾國藩當仰體朝廷之意,為國家分憂,豈可稍涉疑慮,固執己見?著即懍遵前旨,剋期回任,俾李鴻章得專意剿賊,迅奏膚功等因。欽此。」

  二十一日,馳摺奏:遵旨回駐徐州,暫接兩江總督關防。臣病體未痊,仍懇另簡江督,而臣以散員效力行間。至中外交涉事件,素未講求,請旨令兩淮運司丁日昌護理通商欽差大臣關防,必能有裨時局。附片奏:東路任、賴一股,盤旋於安陸之境。劉銘傳等追剿,賊竄向鄂東一帶。西路張逆,渡過渭北,鮑超自請移師赴鄂,先剿東股。因檄令劉松山、張錫嶸等由潼關入秦,即在陝州設立糧台,仍派薛書常管理。是日具摺奏江西南康縣查辦案內充公田產,分析辦竣。又奏保劉松山、張詩日等軍在西華、上蔡、新野等處大勝,匯案請獎。附片奏請酌提安徽丁漕,加該省兵勇之餉。又片奏前年飭委運同銜容閎前往西洋,採辦機器百數十種,均交上海製造局收用。該員不避艱阻,請予獎勵,以昭激勸。又片奏參安徽渦陽縣知縣沈濂革職。

  是月,楚軍、淮軍集於湖北之境,凡七萬餘人,會剿任柱、賴文光一股。郭松林軍挫於德安,總兵張壯勇公樹珊陣亡,賊益張。

  陝西官軍挫潰,張總愚逼近西安省城。喬公松年到陝後,亟檄劉松山一軍入援關中。

  公辦理捻匪一載有餘,初立駐兵四鎮之議,次設扼守兩河之策,皆未久而改變。其在臨淮,搜擒蒙、亳匪徒,以絕捻之根株;在徐州辦結湖團巨案,以除捻之勾引。劉銘傳、劉松山、潘鼎新三軍,大小數十戰,賊眾縱橫飆忽之勢,實因以少衰。是冬張逆入秦,任、賴入楚,中原稍得息肩矣。而是歲言路劾公辦理不善者,有御史朱鎮、盧士傑、朱學篤等疏,皆奉寄諭鈔發。御史穆緝香阿奏督師日久無功,請量加譴責一疏,奉上諭:「年余以來,曾國藩所派將領,馳驅東、豫、楚、皖等省,不遺餘力,殲賊亦頗不少,雖未能遽蕆全功,亦豈貽誤軍情者可比?該御史所奏,著毋庸議。欽此。」是後,又有御史阿凌阿劾公驕妄各款,亦奉旨辨斥。公念權位所在,眾責所歸,惕然不敢安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