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公年譜後編2

2024-10-10 20:21:57 作者: 王夫之

  [康熙]二十四年己丑(一六八五),公六十七歲。

  居湘西草堂。

  春正月辛酉朔,作《遣懷》詩。

  《辛酉日遣懷》詩,其一云:「短燭空燒柏,濁醪不薦椒。歲華知幾日,人道是今朝。」其三云:「暖氣幸霜余,留寒釀春雪。藥力不崢嶸,眉間蹙千擷。」

  大凌。作《冰林詩》。

  《冰林詩》引:「癸巳春,作《冰林》近體十章,亡友劉子參許以偉麗。子參謝世,稿亦佚亡。今年始春承臘,萬林一色,憶前時清思,渺不相即。率爾別裁,不能就泉台問子參才盡否。相賞無人,雖拙何嫌哉!」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二月十九日,石崖公曾次孫永績生。

  祁公次子,字繹思,號雲軒,郡文學。

  六孫生萬生:攽公五子,早夭。

  舌劍韜以書寄訊,賦詩答之。

  《代書答舌劍韜》詩有「洣水東流岳阜西」及「草軟煙柔一杖藜」句。

  夏,游明溪寺,留宿。山僧導遊珍珠岩。

  《宿明溪寺山僧導遊珍珠岩》詩有「陰壑埋光生夏寒」句。《鼓棹二集》有「游珍珠岩」《行香子》詞。珍珠岩,在衡陌縣西百里,中寬三丈許,石徑盤旋而入。

  登西岡,望南嶽諸峰。

  有《西岡望南嶽》詩。

  秋八月,《楚辭通釋》十四捲成。

  《楚詞通釋·序例》:「歲在乙丑秋社日,南嶽王夫之釋。」

  九月,劉先生輯夏歸。

  《送劉生輯夏歸省重慶》詩有「玳瑁霜雲擁翠屏」句。

  病中勉為從游諸子作《周易內傳》。

  《秋雨延旦曉起》詩有「息疴方及晨」句。《周易內傳跋》:「歲在乙丑,從游諸子求為解說。形枯氣索,暢論為難,於是乃於病中勉為作傳。」

  詩有《西岡望南嶽》五古一首,《秋雨延旦曉起有作》五古一首,《雨夕夢覺就枕戲效昌黎體近夢》五古一首,《吟已猶不得曙再次前韻廣之》五古一首,《紅葉》五律二首,《代書答舌劍韜》七律一首,《宿明溪寺山僧導遊珍珠岩》七律一首,《秋興》一首,《辛酉日遣懷》五絕四首,《罌粟》五絕一首,《相思子》五絕一首,《山月歌》七施一首,《白雲歌》七絕五首,《雜詠》七絕四首,《又雪》七絕一首,《送劉生輯夏歸省重慶》七絕一首。《七十自定稿》。《偶然作》五古五首,《石門有靖康勒字》五古一首,《冰林》七律十首,《初秋》七律三首,《驚秋》七律一首,《白雀》七律四首,《朱鷺》樂府一首,《君馬玄》樂府一首,《戰城南》樂府一首,《艾如張》樂府一首,《聖人出》樂府一首,《上邪》樂府一首,《上之回》樂府一首,《雉子斑》樂府一首,《翁離孫》樂府一首,《思悲翁》樂府一首,《巫山高》樂府一首,《上陵》樂府一首,《芳樹》樂府一首,《有所思》樂府一首,《臨高台》樂府一首,《遠期》樂府一首,《四言雜詩》三首。《分體稿》。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一六八六),公六十八歲。

  居湘西草堂。

  春正月,公疾未愈。

  《早春余雪屬目偶成》詩有「藥裹尤疇昔」及「知否韶華借」句。

  公疾病,熊公男公療之而愈。

  《述病枕憶得》:「今年病垂死,得友人熊男公療之而蘇。」

  晦日,石崖公卒,年八十。公扶病赴長樂鄉奔喪。

  夏五月,跋石崖公《耐園家訓》。

  《姜齋文集·耐園家訓跋》:「柔兆攝提格之歲,律中蕤賓,中浣穀旦,季弟夫之跋。」

  六月,書《傳家十四戒》授長孫生若。

  末伏日,《述病枕憶得》詩。

  《述病枕憶得》:「歲在丙寅末伏日,船山述。」

  作《石崖公傳略》。

  有《為家兄作傳略已示從子敞》詩。

  作《滿江紅》詞答慰。

  《鼓棹二集》「家兄傾背後,諸君見慰重疊,恤其衰病,有逾量之獎,含淚作此答之」《滿江紅》詞。

  永興李公朴大為石崖公作墓誌,公因敞公修謝,以詩寄訊。

  有《便江李爾雅尊人震隅先生先君同譜執友乙酉夫之侍先君避兵於便館其宅上爾雅方垂髫同侍近乃通問山中為先兄志墓侄敞修謝因感懷寄訊》詩。李爾雅,名朴大,永興人。康熙辛酉舉人,戊辰進士。母老不仕,家居授徒,以正心誠意為教,一時宗之。

  冬十月,敞公以哀毀成疾,亟抱石崖公遺書授公,乞為訂正傳之。二十一日卒於石崖公殯宮,年五十有七。

  公力疾至長樂鄉耐園治喪事。從弟爾弼公、時若公、指日公,從侄我文公、君召公、吉從公,從孫子美公輩數十人俱往吊。

  公與弟侄輩約修族譜。

  《寄弟侄書》虎止公跋:「相為款敘,因之先子有修族譜之約。」

  公歸,作《哀鴻賦》。

  《姜齋文集·哀鴻賦》註:「丙寅為石崖先生作。」《寄弟侄書》虎止公跋:「先子歸而為《哀鴻賦》,為哀伯父作也。」《家譜·丙寅歲寄弟侄書》:《姜齋文集補遺》同。「三兄之喪,賢弟侄跋涉遠赴,隆禮致祭,固祖宗福澤所垂,實賢弟侄敦睦厚道,足知吾家自此昌盛無窮矣。愚兄且悲且喜,言不能盡。但恨客繁事冗,不能相陪快談,以展老夫欲言之懷。病軀日衰,後會又未知何日也。愚於家族素未能致一情,但養拙自守,不敢一絲刻薄,得罪先人。今年已衰老,惟有此心,願家族受和平之福,以貽子孫,敢以直言為吾宗勸誡,此爾弼、指日兄弟居尊長之位,所宜同心以修家教者也。和睦之道,勿以言語之失、禮節之失,心生芥蒂。如有不是,何妨面責,慎勿藏之於心,以積怨恨。天下甚大,天下人甚多,富似我者,貧似我者,強似我者,弱似我者,千千萬萬,尚然弱者不可妒忌強者,強者不可欺凌弱者,何況自己骨肉!有貧弱者,當生憐念,扶助安生;有富強者,當生歡喜心,吾家幸有此人撐持門戶。譬如一人左眼生翳,右眼光明,右眼豈欺左眼,以灰屑投其中乎?又如一人右手便利,左手風痹,左手豈妒忌右手,願其同癱瘓乎?不能於千人萬人中出頭出色,只尋常自己骨肉中相凌相忌,只便是不成人。戒之!戒之!從前或有些小事,動閒氣,如往歲到官出醜,愚甚恨之。願自今以後,長似昨在三兄柩前,和和順順,骨肉相關一般。一刀割斷前日不好之心,聽老夫此語,光明正大,寬柔慈厚,作一家風範。幸祖宗覆庇,無門戶之苦,可不念哉!因諸弟侄昨日厚於家庭之義,深為感慰,故進愚言。爾弼、指日二弟,我文侄,當以此遍告眾位。我文公平仁恕,若有小小不平,當聽其勸誡,或不妨令攽、敔兩人知之。止期一切忘情,一家歡聚而已。縷縷不盡。七十老人夫之白。」《與我文侄》:「吾侄和藹安靜,一家所服。倡先遠涉致祭於叔兄,相見之下,悲喜交集,而事冗客眾,不能從容盡談,為恨恨耳!一札寄眾位弟侄,煩遍致之。城中眾位看畢,乃寄指日叔。愚但空言之。吾侄日與周旋,以善養人,全賴涵育薰陶之力也。前有紙數幅,思攜歸書,與裁帖者混用,僅覓紙二幅,草次書呈,不足為重。他日衰草荒丘,如見老叔耳。承許過我一看,可輟冗作十日聚首否?生前願見賢者也。族譜事,愚但能任撰次督責之勞。目前興事,全在幼重,幸與決商之。叔夫之白。」《與幼重侄》:「哀冗之下,不能與吾侄一言。聞將過我,企望企望。侄年漸老,宜步步在根本上著想。多謀多敗,重輒召辱,切戒!切戒!有公禮謝眾弟侄,煩我文遍致之。族譜事何如?恐只成畫餅耳。」

  十二月二十四日,明莊烈帝暨公舅氏譚公星欹愍忌,以詩寫悲。

  有《小除夕寫悲是日為烈皇聖誕先舅氏譚星欹先生亦以是日生括眾哀為一章》詩。

  詩有《早春余雪屬目偶成》五律一首,《夏夕》五律一首,《為家兄作傳略已示從子敞》五律一首,《玩月》排律一首,《昔夢》七律一首,《雨余小步》七律一首,《初月》七律一首,《冬日書懷》七律一首,《五言絕句》八首。《七十自定稿》。《種瓜詞》五古八首,《柳枝詞》七絕四首,《樂府》七絕五首,《諾皋》七絕七首,《便江李爾雅尊人震隅先生先君同譜執友乙酉夫之侍先君避兵於便館其宅上爾雅方垂髫同侍近乃通問山中為先兄志墓侄敞修謝因感懷寄訊》七律一首,《小除夕寫悲是日為烈皇聖誕先舅氏譚星欹先生亦以是日生括眾哀為一章》七律一首。《分體稿》。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一六八七),公六十九歲。

  居湘西草堂。

  春正月,病益衰,傷心無淚。從游者漸少。

  《元夕獨坐》詩有「雙淚初春盡」句。

  《翠濤過草堂問病》,其二有「惜別懸知伴侶稀」句。

  二月,尤病。

  《翠濤喜雨見懷病枕賦答》詩有「靈雨自南來,飛集東皋野」之句。《寄題翠濤新齋》詩有「湘西開竹館,綠淨清溪源」及「欲從不能心自飛」之句。

  石崖公次孫生郊生;敞公次子,字小宋,號瀞庵。

  撰《讀通鑑論》。

  《四月一日》詩有「韶華讀史過」之句。《寫恨》詩有「雲中讀史千秋淚」之句。

  六月,朱王孫翠濤來問疾。

  《翠濤過草堂問病》詩,其一有「稻露垂珠遠望平,疏風疏雨葛衣輕」及「楓林攝攝消殘暑」,其二有「銀漢未傾憐酒盡,金風欲避倩雲圍」及「觀獲送君歸下潠」之句。

  何先生詣得來。

  《夏日喜何詣得見過》詩有「苗葉梳風暑乍消」句。原次《翠濤過草堂問病》二首後。

  九月,葬石崖公於逆流灣伍家埠,公臨送。會夕,宿熊公男公山莊。

  《送伯兄歸塋已夕宿男公山莊》有「泠泠露葉杪,荒荒寒日影」句。逆流灣,在長樂鄉五都一區。

  遇三座山,遇邵陽羅公映來會葬。

  《重過三座山與故人羅君遇》詩有「九月楓林葉墜斑」及「故交雪涕吊漁灣」之句。註:「羅君時垂執先兄之紼。羅君名映,字若庸,邵陽人。」《沅湘耆舊集》載虎止公《挽得我先生》七絕三首,註:「羅君名若庸,邵陽耆舊。年八十三,全發道服以終。」

  歸宿別峰庵二如精舍,劉公近魯策杖來慰。

  《宿別峰庵庶仙策杖來慰時方從哭送先兄歸壟返》詩有「白髮共憐燈影瘦」之句。

  還草堂。病,自此不復出戶。

  己巳《與我文侄書》:「愚自長樂歸後,未嘗出戶。」

  敔公築蕉畦於草堂之側,授生童經業。敏公送子生蕃來學,公與商譜事,力疾成《世系表》稿授之。

  《與弟侄書》虎止公跋:「次年,敔築蕉畦於草堂之例,以授生童經業。侄生蕃譜本「生蔭」。案:譜無生蔭名。《與幼重侄書》有「三侄孫文字亦有線路,可望其成」之語。《剩稿》有《示侄孫生蕃》詩,中有句云:「汝年正英妙。」生蕃公行三,幼重公子,辛亥生,時年十七,正合。故改作「蕃」。亦就學,八兄幼重送之。先子因與兄力商譜事,病中為成《世系表》稿授之。」

  撰牧石公暨吳太恭人合祔墓表,與敏公等合謀勒石何公坪墓前。

  《牧石先生暨吳太恭人合祔墓表》:「年垂七十,乃克與敏輩勒遺緒於阡。」

  作詩示侄孫生蕃。

  《剩稿·示侄孫生蕃》詩有「汝年正英妙」之句。《曾刻本》作「英少」,茲依《家譜》。

  作書寄侄敏。

  《家譜·與幼重侄書》:「《姜齋文集補遺》同。無日不在病中,血氣俱盡,但靈明在耳。三侄孫文字亦有線路,可望其成。但所患者,下筆太重則近粗俗。已囑敔令教之以清秀。為人亦知順沉潛,所不足者,知事太早。我家窮,閒住一二年,或可習為蕭散。莊子曰:『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一切皆是嗜欲,非但聲色臭味也。近草一官房世系,覺有次弟。急須者,別單所開祖父子孫名,侄速查來。或寫或刻,總俟侄商之。」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一六八八),公七十歲。

  居湘西草堂。

  春正月,石崖公門人羅先生桐侯來慰問,公以石崖公遺稿授之。

  《羅桐侯受業先兄存沒依軫倍於餘子春初過慰衰老愴然酬贈》詩有「一卷申公詩說在,憑君珍重護秦煙」之句。

  敔公於蕉畦授生童經業。

  有《敔築土室授童子讀題曰蕉畦口占示之》詩。

  五月,《南窗漫記》成,初五日為之記。

  《南窗漫記》引:「戊辰天中日,南窗記。」

  石崖公孫祁以耐園為石崖公祠,己卯奉主入祀。公以聯一、詩二寄題。

  《寄題先兄祠屋》詩註:「戊辰五月己卯,祁孫奉主入祠。祠,舊耐園也。」《與弟侄書》虎止公跋:「次年,侄祁為先伯父立祠堂於長樂之石仙嶺。先子系之聯云:「門外黃鸝啼碧草,他生杜宇喚春歸。已,又寄二詩,其末聯云:『《致身錄》在憑誰讀,爐火香銷亦等閒。』」

  秋,作《霜賦》。

  《姜齋文集·霜賦》題註:「戊辰。」

  以詩送朱王孫翠濤下武昌,省明昭王暨諸故侯園墓。

  有《翠濤將下武昌恭省昭王洎諸故侯園墓馳書留別因感愴贈送》詩。

  為譚公玉卿孫書扇。

  《崇禎癸未賊購捕峻亟先母舅玉卿譚翁以死誓脫某兄弟於虎吻謝世以來仰懷悲哽者三十餘年翁孫以扇索敏侄書字綴為哀吟代書苦不能請先兄俯和益以老淚淫淫承睫不止》詩,有「楓林落葉岳雲寒」之句。

  吊別峰庵二如表長老以詩。

  《別峰庵二如表長老類知予者對眾大言天下無和嶠之癖者唯船山一漢愧不克任而表師志趣於此征矣就彼法中得坐脫其宜也詩以吊之》有句云:「秋山葉落冷孤藤。」

  撰《武夷公暨譚太孺人合葬墓誌》。冬,刻石藏岳阡隧前。

  《武夷先生暨譚太孺人合葬墓誌》:「有明徵士武夷先生暨配譚太孺人,先後合葬於此。閱三十七年,冢子介之已卒,不孝季男夫之年七十矣,遘屯永世,將拂螻蟻,逎克志焉。」《武夷府君行狀》記:「戊辰冬,始藏志石於岳阡之隧前。」

  《家譜》將成,族人有詆為淆亂名分者,公恚而止。

  《與弟侄書》虎止公跋:「譜將成矣,族人有以淆亂名分相牴牾者,先子恚而中止。」

  以書寄爾弼公。

  《家譜·與爾弼弟書》:「《姜齋文集補遺》同。長樂一別,遂久不得一信。往來人言,賢弟近況甚好,足為欣慰。而愚日衰一日,經年不能出戶,未知更有相會之日否也?譜議不成,族中人錯亂至此,但堪一嘆!賢弟年富力強,秉心剛直,至公至正,教子侄輩亦安靜守分,和睦不爭,是所望也。」

  編《七十自定稿》,並序。

  《七十自定稿》序:「戊辰歲杪,戊辰日,草堂自記。」

  詩有《始夏》五古一首,《詠歸燕》五古一首,《小步》五律一首,《燕》五律一首,《夏夕》五律一首,《落日》五律一首,《社前一日雪》七律一首,《二十四日又雪》七律一首,《羅桐侯受業先兄存沒依軫倍於餘子春初過慰衰老愴然酬贈》七律一首,《寄題先兄祠屋》七律二首,《崇禎癸未賊購捕峻亟先母舅玉卿譚翁以死誓脫某兄弟於虎吻謝世以來仰懷悲哽者三十餘年翁孫以扇索敏侄書字綴為哀吟代書苦不能請先兄俯和益以老淚盈盈承睫不止》七律一首,《別峰庵二如表長老類知予者對眾大言天下無和嶠之癖者唯船山一漢愧不克任而表師志趣於此征矣就彼法中得坐脫其宜也詩以吊之》七律一首,《冬山即事》七律四首,《敔築土室授童子讀題曰蕉畦口占示之》五絕四首。《七十自定稿》。《感懷》五古一首,《孟冬書懷》五古四首,《翠濤將下武昌恭省昭王洎諸故侯園墓馳書留別因感愴贈送》五古一首,《偶作》七律一首,《野田黃雀行》樂府一首,《烏棲曲》樂府二首,《紹古雞鳴歌》樂府一首。《分體稿》。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一六八九),公七十一歲。

  居湘西草堂,衰病。

  《識小錄》序稱「船山病叟」。《與我文侄書》:「衰病老人,更能得幾三歲,通一字於左右也?」

  以書寄我文公。

  《家譜·與我文侄書》:《姜齋文集補遺》同。「與吾侄別,遂已三易歲矣。衰病老人,更能得幾三歲,通一字於左右也?前雲欲枉步過我,作數日談,甚為願望。想世局艱難,家累煩冗,不能如願。愚自長樂歸後,未嘗出戶。馳情遙念,但作夢想耳。讀書教子,是居家長久之要道,吾侄以寧靜之姿,修此甚為易易。每戒兩兒,令以吾侄為法。躐等高遠,不如近守規範。家眾人各有心。淡然無求,則人自有感化耳。」又書:「古人云,讀書須要識字。一字為萬字之本,識得此字,《六經》總括在內。一字者何?「孝」是也。如木有根,萬紫千紅,迎風笑日,駘蕩春光,累垂秋實,都從此發去。怡情下氣,培植德本,願吾宗英勉之。」又書:「杜陵有句云:『吾宗秀孫子,質樸古人風。』世何有今古,此心一定,義皇、懷、葛,凝目即在。明珠良玉,萬年不改其光輝。民動如煙,我靜如鏡,空花奪目,驚波盪魄,一眼覷破,置身豈在三年下哉!」

  秋七月,手錄武夷公暨譚太孺人行狀,各記其後,藏之以遺子孫。

  《姜齋文集補遺·武夷府君行狀》記:「哀哉!不孝兄弟之罪通於天也。鮮民累恥之年,正故國天崩之日。伏念先君子履道之貞,表章無托,忍死窮山,屬目靡騁,亦俟有日者獲從當世之君子游,以紀幽光,而待之三十七年矣,昔之孺子,今已衰朽,介之乃泣命夫之曰:「以介之幸而事親較夙也,仿佛先君子可見可知之應跡,視爾差詳焉。而先君子嘗以記序之學詔孺子,幾可以言而不溢也。爾其如吾言以狀。雖無可告語,而函之幽谷,延望於身後,或有竢也。不然,吾與爾旦夕下拂螻蟻,追悔其將何及!」夫之泣血稽首受命,謹狀如右。而墓中片石,則將翹首四顧,不忍絕望。閱四年丙寅,介之復侍先君子幽壤。夫之欹孤衰老,痼疾弗赦於鬼神,終無可望於人間。乃戒介之之子敞,以愚朴略志而登之石。未幾,敞以哭父死。戊辰冬,始藏志石於岳阡之隧前。石有定製,工無善巧,管窺既詘,約言益窮。唯茲一狀,稍有倫次,附贅表末。倘澤不永斬,傳於後嗣,尚知先世全生全歸,以道傳家者如此。雖德自不孝兄弟而衰,而戰戰慄栗,日恐陷墜,固先君子明昭型戒,臨愚昧以鞭撻其蹇駑也。己巳孟秋上弦,夫之手錄,時年七十有一。」

  《姜齋文集補遺·譚太孺人行狀》記:「己巳孟秋,夫之錄。凡我子孫,非甚不肖,尚謹藏之。」

  《識小錄》成。

  《識小錄》序:「己已秋,船山病叟王夫之錄。」

  九月,劉先生思肯來訪,為公再寫小照。

  《野史劉生惜十年之別來訪山中為寫衰容賦贈》詩,其一有「雲橫脈脈雁當樓」,其二有「雁影自宜霜月暗」句。

  公自題小照。

  《鼓棹二集》有「劉思肯為余寫小像雖不盡肖聊為題之」《鷓鴣天》詞云:「把鏡相看認不來,問人云此是姜齋。龜於朽後隨人卜,夢未圓時莫浪猜。誰筆仗,此形骸,閒愁輸汝兩眉開。鉛華未落君還在,我自從天乞活埋。」《家譜》有「自題影贊」《念奴嬌》詞:「孤燈無賴,向頹牆破壁為余出醜。秋水蜻蜒無著處,全現敗荷衰柳。畫裡圈叉,圖中黑白,欲說元無有。只應笑我,杜鵑啼到春後。當日落魄蒼梧,雲暗天低,準擬藏衰朽。斷嶺斜陽枯樹底,更與行監坐守。句撮指天,霜絲拂項,皂帽仍黏首。問君去日,有人還似君否?」案:二詞,前詞語意激烈,似往年作;後詞語意曠達,一派衰狀,必末年作。然《行述》僅錄前作,曰「自題遺像」云云,故並錄於此。

  詩有《庶仙片紙見訊雲年過七十未為非幸無容侷促縈心既佩良規因之自廣》五古一首,《野史劉生惜十年之別來訪山中為寫衰容賦贈》七律二首。《七十自定稿》。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一六九〇),公七十二歲。

  居湘西草堂。評選各詩文。

  《夕堂永日緒論序》:「閱古今人所作詩不下十萬,經義亦數萬首。既乘山中孤寂之暇,有所點定,因論其大略如此。」

  正月二十日,序《夕堂永日緒論》。

  《夕堂永日緒論序》:「庚午補天穿日,船山老夫序。」

  六月二十日,敔公元配劉孺人卒。

  敔公續娶李氏,康熙四十八年生子生荃。

  [康熙]三十年辛未(一六九一),公七十三歲。

  居湘西草堂。公久病喘嗽,吟誦不輟。

  《行述》:「年七十三,久病喘嗽,而吟誦不輟。」

  秋九月,作《船山記》。

  《船山記》:「辛未深秋記。」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一六九二),公七十四歲。

  居湘西草堂。

  正月初一日,公衣冠謁祖。初二日清晨,起坐不懌,指手錄《武夷公行狀》《墓銘》,付長孫生若曰:「汝慎藏之。」謂子敔曰:「勿為吾立私諡也。」良久,命整衾。時方辰,遂就簀。正衾甫畢,屆午時,公卒。年七十有四。

  《家譜》云:「康熙三十一年壬申正月初二日午時沒。」《行述》:「次年元旦,尚衣冠謁家廟。二日清晨,起坐不懌,指先祖征君行狀,墓銘,付長孫生若曰:『汝慎藏之。』謂敔曰:『勿為吾立私諡也。』良久,命整衾,時方辰,遂就簀,正衾甫畢而逝,享壽七十有四。」

  葬衡陽金蘭鄉高節里大羅山繼配鄭孺人墓左,首丑趾未,遵用自題墓碑曰:「有明遺臣行人王夫之字而農葬於此。其左則繼配襄陽鄭氏之所祔也。」銘曰:「抱劉越石之孤憤而命無從致,希張橫渠之正學而力不能企。幸全歸於茲邱,固銜恤以永世。」

  《姜齋文集補遺·自題墓石》:「有明遺臣行人王夫之字而農葬於此。其左則繼配襄陽鄭孺人之所祔也。自為銘曰:抱劉越石之孤憤而命無從致,希張橫樑之正學而力不能企。幸全歸於茲邱,固街恤以永世。」又:「墓石可不作,徇汝兄弟為之,止此不可增損一字。行狀原為請志銘而作,既有銘,不可贅。若汝兄弟能老而好學,可不以譽我者毀我,數十年後,略記以示後人可耳,勿庸問世也。背此者自昧其心。」《行述》:「其銘末句云:『幸全歸於茲邱,固銜恤以永世。』」潘撰傳:「自題其墓曰:『明遺臣王夫之之墓。』」

  公著書凡百餘種。

  《家譜》:「公節略前後著書百餘種。」又蒙之鴻撰《蕉畦先生傳略》:「其後修葺草堂,奉遺書付剞劂,梓以行世者,《正蒙》諸書十餘種。雖於船山太先生之著述僅刊十一,可與善讀者窺正學一斑。」

  其著錄有名者:

  凡經類二十四種:《周易內傳》六卷、《發例》一卷,《周易大象解》一卷,《周易稗疏》一卷,《周易考異》一卷,《周易外傳》七卷,《書經稗疏》四卷,《尚書考異》一卷,未刻。《尚書引義》一卷,《詩經稗疏》一卷,《詩經考異》一篇,《叶韻辨》一篇,《詩廣傳》五卷,《禮記章句》四十九卷,《春秋家說》三卷,《春秋稗疏》二卷,《春秋世論》五卷,《續春秋左氏傳博議》二卷,《四書訓義》三十八卷,曾未刻。《讀四書大全說》十卷,《四書稗疏》一卷,《四書考異》一卷,《四書集成批解》,未刻,無卷數。《四書詳解》,佚,無卷數。《說文廣義》三卷。

  凡史類五種:《讀通鑑論》三十卷,《宋論》十五卷,《永曆實錄》二十六卷,卷十六佚。《蓮峰志》五卷,《大行錄》。佚,無卷數。

  凡子類十八種:《老子衍》一卷,《莊子解》三十三卷,《莊子通》一卷,《呂覽釋》,佚,無卷數。《淮南子注》,未刻,無卷數。《張子正蒙注》九卷,《近思錄釋》,佚,無卷數。《思問錄內編》一卷,《思問錄外編》一卷,《俟解》一卷,《噩夢》一卷,《黃書》一卷,《識小錄》一卷,《搔首問》,佚,無卷數。《龍源夜話》,續刊本不全。《愚鼓詞》一卷,《相宗絡索》一卷,《三藏法師八識規矩論贊》。佚,無卷數。

  凡集類四十一種:《楚詞通釋》十四卷,《夕堂永日八代文選評》,未刻,無卷數。《夕堂永日八代詩選評》六卷,未刻。《夕堂永日四唐詩選評》七卷,未刻。《夕堂永日明詩選評》七卷,未刻。《李詩評》,未刻,無卷數。《杜詩評》,未刻,無卷數。《劉復愚集評》,未刻,無卷數。《詞選》一卷,未刻。《姜齋文集》十卷,《姜齋文集補遺》二卷,《南窗漫記》一卷,《南窗外記》一卷,未刻。《漧濤園初集》,佚,無卷數。《買薇稿》,佚,無卷數。《憶得》一卷,《岳余集》一卷,《落花詩》一卷,《悲憤詩》一卷,佚。《遣興詩》一卷,《梅花百詠詩》一卷,《洞庭秋》一卷,《雁字詩》一卷,《姜齋詩編年稿》一卷,《柳岸吟》一卷,《桃花詩》一卷,佚。《五十自定稿》一卷,《六十自定稿》一卷,《七十自定稿》一卷,《分體稿》四卷,《姜齋詩剩稿》一卷,《仿體詩》一卷,《詩譯》一卷,《瀟湘怨詞》一卷,《鼓棹初集》一卷,《鼓棹二集》一卷,《夕堂永日緒論內編》一卷,《夕堂永日緒論外編》一卷,《船山經義》一卷,《船山制義》,佚,無卷數。《龍舟會雜劇》二卷。

  乾隆三十九年,詔開《四庫》書館,搜采遺書。公所著《周易稗疏》《周易考異》《書經稗疏》《書經引義》《詩經稗疏》《詩經考異》《叶韻辨》《春秋稗疏》《春秋家說》,均得進呈,奉旨列入《四庫》。其載在《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者,為《周易稗疏》一卷、附《考異》一卷,《書經稗疏》四卷,《詩經稗疏》四卷、附《考異》一篇、《叶韻辨》一篇,《春秋稗疏》二卷;載在《欽定四庫全書總目經部書類存目》者,為《尚書引義》六卷;載在《欽定四庫全書總目經部春秋類存目》者,為《春秋家說》三卷;載在《欽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者,為《周易稗疏》四卷、附《考異》一卷,《書經稗疏》四卷,《詩經稗疏》《四卷,《春秋稗疏》二卷。並經奉旨,以儒林於國史館立傳。鄧顯鶴《著述目錄》書後:「歿後十四年,遺書散佚,其子敔始為之收輯推闡,上之督學宜興潘先生,因緣得上史館,立傳儒林。」今以《四庫書目》及《國史凡例》《本傳》證之,便知其誤。

  公書始刊於公子敔、門人及姻友之有力者,凡數種。見《湘西草堂記》。其後增刻《周易大象解》《春秋世論》《四書稗疏》《四書考異》《老子衍》《莊子解》《楚詞通釋》《正蒙注》《思問錄》《文集》《詩集》《詩餘》《詩話》,凡十餘種。見前引《蕉畦先生傳略》及後附《著述目錄》。道光初元,公六世孫承佺搜輯公遺書,藏於家。庚子,公七世從孫世全刻《周易內傳》《周易大象解》《周易稗疏》《周易考異》《周易外傳》《書經稗疏》《尚書引義》《詩經稗疏》《詩經考異》《詩廣傳》《春秋稗疏》《春秋家說》《春秋世論》《續春秋左氏傳博議》《禮記章句》《四書訓義》《四書稗疏》《四書考異》,凡十八種於湘潭。咸豐初,板毀於兵。同治四年,曾文正公國藩與弟忠襄公國荃,重刻前十七種於金陵,以《四書訓義》為口授講章從緩,增刻《周易內傳發例》《讀四書大全說》《四書稗疏》《說文廣義》《讀通鑑論》《宋論》《永曆實錄》《蓮峰志》《老子衍》《莊子解》《莊子通》《張子正蒙注》《思問錄內篇》《思問錄外篇》《俟解》《噩夢》《黃書》《識小錄》《愚鼓辭》《楚詞通釋》《姜齋文集》《南窗漫記》《岳余集》《落花詩》《遣興詩》《梅花百詠詩》《洞庭秋》《雁字詩》《柳岸吟》《五十自定稿》《六十自定稿》《七十自定稿》《姜齋詩剩稿》《仿體詩》《詩譯》《瀟湘怨詞》《鼓棹初集》《鼓棹二集》《夕堂永日緒論內編》《夕堂永日緒論外編》《船山經義》《龍舟會雜劇》,共五十九種。光緒四年,衡郡士紳遵學政朱公逌然前諭,創建船山書院於南城外。十年,彭剛直公玉麟改建船山書院於東洲,曾忠襄公以家藏遺書刻板歸之書院。十一年,彭剛直公奏聞咨部,並奏改南城書院為船山祠,奉公栗主,請旨飭有司春秋致祭,奉旨報可。十三年夏,於書院補刻《龍源夜話》《憶得》《姜齋文集補遺》《分體稿》《編年稿》,凡五種。

  公子四:勿藥;早逝。攽;勿幕;早逝。敔,明經候選訓導。

  孫八:夏;早逝。生若,歲貢生;生茲;生蒼,邑庠生,冊名文園;生薳,邑庠生,冊名大澍;生萬;早逝。攽公生。生范;生荃,邑廩生;敔公生。

  《船山公年譜》後編終

  《船山公年譜》全書終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