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百年南開日本研究文庫(全十八冊)> 3.女子教育的新方向(1975—1999年)

3.女子教育的新方向(1975—1999年)

2024-10-13 11:34:54 作者: 吳廷璆

  該時期,國際社會對婦女問題的空前重視,為女子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契機。聯合國將1975年確立為「國際婦女年」、1976—1985年為「國際婦女10年」,並主持召開了「國際婦女年世界會議」(1975年、墨西哥)、「『國際婦女10年』奈洛比世界會議」(1985年、奈洛比)、「第4次世界婦女大會」(1995年、北京)等全球性婦女發展大會,會上分別制定了《世界行動計劃》(1975年)、《提高婦女地位奈洛比前瞻性戰略》(1985年)、《北京宣言》及《行動綱領》(1995年)等婦女事業發展計劃。在上述會議及計劃中,「女性的教育與訓練」均被列為發展女性事業的重要領域之一。

  日本政府也頗為重視女性發展問題。1975年,日本內閣設立了「婦女問題企劃推進本部」(首相親任部長)、「婦女問題擔當室」及「婦女問題企畫推進會議」(首相私人諮詢機構)。1994年以後,上述機構分別改組為「男女共同參畫[222]推進本部」「男女共同參畫室」「男女共同參畫審議會」。同時,日本政府也制定了發展女性事業的計劃,如《推進婦女政策的國內行動計劃》(1977年)、《面向2000年的新國內行動計劃》(1987年)、《男女共同參畫2000年計劃》(1996年)等。上述計劃中有關教育的內容分別為「創造新的教育機會、適應新時代的學校教育」「充實教育與訓練」「推進男女共同參畫、充實可以多樣選擇的教育與學習」等。[223]女子教育在女性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上述背景下,女子學校教育首先獲得了進一步發展。一是實現了「家庭課」的男女共修。1984年,日本政府專門設立的「家庭課教育檢討會議」提交諮詢報告指出,「家庭課」女子必修違反了聯合國的《取消歧視女性條約》(1979年),建議將高中「家庭課」由女子必修改為男女必選。1989年課程改革時,新教學大綱中明文規定家庭課為男女共修,初中1993年、高中1994年相繼予以實施。女子重新獲得了平等接受中等教育內容的權利。二是女子中等、高等教育規模繼續擴大。女子的高中入學率由1975年的93.0%提高到1999年的96.9%,高中普及率繼續提高;女子的大學及短大本科合計入學率由1975年的32.4%提高到1999年的49.6%,高等教育機構的女在校生人數由67.5萬人增加到131.0萬人,規模擴大了約2倍。[224]

  

  除學校教育外,在「終身學習」的基本國策[225]下,社會教育開始成為女子教育的新方向。該時期,女子社會教育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女性積極參加學校教育活動。接受大學及短大函授課程的女性人數由1975年的4.4萬人增至1999年的11.8人萬人,[226]女性還積極參加大學舉辦的各種公開講座,1986年共有338所大學(當時全國共有465所)面向社會人舉辦了2511場公開講座,聽講女性12.8萬人。[227]

  二是女性積極參加各類女性教育設施的活動。日本政府1977年設立國立婦女教育會館,從1978年開始資助地方政府建立女性教育設施。1999年度,日本各地的女性教育設施有207個、利用者344.3萬人,其中舉辦學習班及講座7142場、參加者19.5萬人,主辦演講會、講習會及實習會1979場、參加者11.1萬人,內容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及家庭生活、教養教育、職業知識及技術提高等。[228]上述教育活動提高了女性的知識與技能,開發了其資質與能力,日益成為女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時期,在基本普及後期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度逐年提高的基礎上,社會教育開始成為女子教育的新重點,女子教育獲得了新發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