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大宋厚待下的士大夫

2024-10-10 10:38:06 作者: 海棠春睡暖

  敢於當眾提出反對意見的這個小小的官員,名字叫做吳淵。

  那為什麼這個吳淵作為一個編修小官,明明看出皇帝有意這個計劃,還敢出言相阻呢?

  難道是覺得自己頭鐵,皇帝的刀不利乎?

  實際上,吳淵說話之前心裡根本沒有一點這方面的擔憂。因為他心裡很清楚,就算他的發言讓皇帝趙呁再生氣,對方也拿他沒轍…!

  吳淵有這樣的奇葩想法,放在別的朝代那就是老壽星吃砒霜~嫌命長!但放在兩宋那就太正常了。

  他敢這麼說做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宋朝自建國開始,就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是皇帝不能殺大臣。

  請記住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那為什麼宋朝會出現如此荒唐的規定呢?皇帝不是應該九五至尊,生殺予奪麼?

  這還要從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奪了柴家孤兒寡母的江山,建立宋朝說起。

  宋太祖趙匡胤剛立國那會兒,因為五代十國長期都是武夫當權,讓他沒有絲毫的安全感。雖然他自己就是武夫亂政的產物,但他可不想成為被下一個趙匡胤弄下台的皇帝。

  於是在權衡利弊後,老趙為了鞏固自家的皇權,開始對武將集團進行瘋狂打壓。

  先通過「杯酒釋兵權」解除武將的兵權,再一步步提高文官的地位,更是對天下人說趙宋要與「士大夫共天下」。

  趙匡胤的操作被宋朝後代皇帝一直沿用,導致宋軍將士被文官集團和皇權不斷打壓,參軍甚至到了北宋後期竟然成了賤業。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句諺語在北宋後期的宋朝,那就是真實寫照,甚至直到南宋滅亡都沒有變過。老趙家的後人們算是把趙匡胤重文抑武的祖訓貫徹始終了。

  所以,宋軍後期兵源良莠不齊,戰力低下其實從立國之初就埋下了隱患。

  當時,在文官的集體要求下,宋太祖趙匡胤的有意配合下,頒布了「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的祖訓。

  有點類似於現代有些國家,議員的豁免權。大臣就算說錯了話,也大多就是口頭批評下,犯的罪大了,頂多就是發配嶺南戍邊【今廣東省一帶】。因為當時廣東的珠江平原還沒有得到開發,處於蠻荒狀態。

  至此,一系列優待士大夫的政策下,宋朝也成為了歷史上言論最自由的時代,沒有之一。

  和之後元朝的四等人制度,明朝的皇帝的殘酷高壓,清朝的奴役,文字獄相比;宋朝的文人士大夫簡直是活在天堂。

  同時宋代也是對官員福利最好的時期。據查詢;宋朝同等職位官員的俸祿是漢朝的5倍;清朝的10倍;明朝就算了,那時候官員指望俸祿只能餓死......

  而且除了固定的俸祿工資外,宋朝官員還有眾多額外福利;茶酒錢,廚料錢,薪炭錢,馬料錢等等;甚至連自己僱傭的保姆和僕人的工錢都由政府的買單。基本包含了官員的衣食住行絕大部分開銷。

  最後,宋朝還建立了歷史上最早的退休養老制度。官員卸任即將退休時,朝廷往往會給你升半級。回家後還能每月領著不菲的養老金安度晚年,

  所以在宋朝當公務員的生活,那是相當滋潤的。

  宇宙的盡頭是編制,編制的盡頭是考公。宋朝人對考編的嚮往比現代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給文人這麼高的福利制度,宋之後的文人士子,大多懷念趙宋也就不奇怪了。

  「俺也羨慕......嘻嘻!」

  言歸正傳,對趙呁的計劃提出反對意見的,除了吳淵和支持他的親弟弟外,還有一個人。這位叫做喬行簡的參知政事同樣提出了反對意見。

  雖然都是反對,但他和吳淵兄弟不同。他一處反對意見是帶有私心的。

  其一,吳淵兄弟是他的學生。古代師生關係作為官場最重要的紐帶之一,學生反對,做恩師的自然要跟著支持。這是立場問題。

  在南宋甚至絕大多數王朝的中後期,結黨大多都會成為朝堂的一種風尚。無論你是多大的官,只要還在這個大染缸里待一天,就不可避免地需要拉幫結派。親戚,師生,同鄉,同科,親家等等會在你周圍不知不覺織出一張大網。

  這些網絡彼此交織,利益衝突不斷。一方面有關係的,想辦事的人可以利用自己的網絡更便利地辦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結黨一方面成就了一些人;但是另一方面,結黨也很容易壞很多事。比如這一次。

  其二,喬行簡把丞相鄭清之當作最大的政治對手。這件事一開始是鄭清之推動的。

  那麼作為政治對手,只要是鄭清之贊成的他喬行簡就要反對;只要是他鄭之清竭力推動的,喬行簡肯定掣肘。

  反之亦然;就是為反對而反對,互相拆台。

  大家看到這裡有沒有點眼熟的感覺;沒錯,是不是有點明末東林黨內味兒了?

  但是站在皇帝趙呁的立場上,他就相當不爽了!

  這個時期宋理宗趙呁剛剛從權臣史彌遠的手中擺脫出來,正是想有所作為,中興宋朝的時候。

  因為歷史上無數的先人已經為他指明了方向;漢武帝,漢宣帝,唐高宗等等;無不是在打倒權臣後,開疆拓土成就一番盛世,彪炳史冊的存在。

  作為20歲左右的年輕帝王,他自然也有一番這樣的宏圖壯志。先不說開疆拓土,把祖宗喪失的土地拿回來不過分吧?眼瞎還有這麼好的機會。

  但他沒想到,自己麾下的臣子確實那盆冷水,當頭就給他潑下。且這種情況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左一瓢,右一瓢;好像專門和他這個皇帝作對一般,要把他剛燃起的激情生生澆滅。弄得他心裡哇涼哇涼的!

  這怎麼能忍?但是礙於祖訓,又不能對這些反對的人做懲罰。只能無奈地在朝堂上聽著群臣吵來吵去,讓他愈發心煩意亂。

  在吵了幾天後,昨天在月下堅定信心的趙呁,見還是沒有結果;所以在第二天朝會上忍無可忍的趙呁當場拍案而起,吼道;

  「諸卿不必再議!朕意已決,按照計劃實行。有意見的自己保留。再吵就自己滾回家裡養孩子去......」

  接著還是覺得不滿意,不經意看到首先提出反對意見的吳淵,遂指著吳淵的鼻子罵道;

  「無君無父,剝奪吳淵一切官職。」指了指殿門寒聲道;

  「叉出去!「

  旁邊的大宦官聞言,趕忙給旁邊遞了個眼色。

  很快就有兩個值守的將士跑進來,拖著吳淵就走。

  吳淵此時哪還有剛才半分的意氣風發,揮斥方道的模樣。

  只是一臉落魄的,不斷高喊著皇帝違背了祖訓,不能這麼對他!

  但侍衛可不吃他這一套,直接把他拖到了宮門口後,朝著大街上就是一扔。轉身進了宮門。

  「噗通」官員被扔出皇宮的聲音,瞬間讓周圍的吃瓜群眾為了過來。

  「這是誰啊?被人從宮裡扔出來了都。」

  「不知道啊!不過肯定不是什麼好玩樣兒,不然......」

  「我看看,喲!這不是吳大人麼?

  昨天您不是還在暗香閣和我們劉大家吟詩作賦嗎?怎麼一日不見,竟然搞得這麼狼狽啦?」

  這時一個灰衣服的龜公打扮的男子從人群里擠進來,驚訝道。

  「嘩~」

  龜公的話直接引爆了現場,圍觀的百姓議論紛紛。甚至有人偷偷朝著吳淵吐口水。

  吳淵只覺得自己生活在地獄,連忙推開人群,胡亂找了個人少的方向掩面而逃。一不留神跑的正是昨天所在的安鄉樓方向。

  身後的群眾更激動了!

  「呸,狗改不了吃屎!剛被皇帝教訓,就又去找窯姐兒了。」

  「就是就是,這些讀書人也忒不要麵皮了......」有人附和道。

  只有那個龜公眼睛一轉,迅速鑽出人群後,就抄近道朝暗香樓跑,他是準備提前給劉大家報信去。

  好像想到什麼美事,一路上龜公的眼睛裡好似都被銀子塞滿了一般。

  .......

  趙呁這次力排眾議,決定揮軍入洛,收復三京後,便直接遣散朝臣,退了朝。

  雖然定下了戰略,但要想實施,趙呁還必須得到一個人的支持。誰這麼大的能耐?

  京湖制置使~史嵩之。

  說起這個史嵩之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的叔叔就是理宗朝鼎鼎大名的權臣史彌遠。換言之這個史嵩之前期是借了史彌遠的權勢才上位的。.

  但這個史嵩之和他的叔叔史彌遠不同,這個人在歷史上的爭議比較大。

  他還是有些才幹的。嘉定13年他就考中了進士;得到這個消息的史彌遠就高興地問這個侄子,想去哪裡做官,他都給安排了。

  但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史嵩之沒有選擇在臨安或者一些繁華的城市做官,而是選了個讓人意料之外的地方。那就是軍事重鎮,

  襄陽。

  打開地圖你就會知道,襄陽和樊城作為長江中游的要地,在南宋偏安一隅的時候是多麼重要。

  可見史嵩之眼光之毒辣。

  史彌遠在仔細考量過後,同意的侄子的請求,把他派到了襄陽。

  精明的史嵩之早就明白襄陽在宋朝未來戰爭中的地位。故他到了襄陽後,開始積極地整軍備戰,修建城池。把襄陽城打造得如同銅牆鐵壁。這也讓今後宋蒙戰爭中,宋朝因此持續受益。

  另外這個史嵩之還在襄陽周邊幹了件大事,屯田。

  他召集流民百姓,把襄陽附近的一些沼澤地,鹽鹼地,整頓一番;該培土培土,該灌溉灌溉。然後在這些荒地上種上糧食。幾年持續不斷的努力下,襄樊之地這個軍事重鎮居然讓他搞成了一個大糧倉。

  頗有我軍三五九旅開墾南泥灣的景象。到了現在,襄樊之地的糧食收入,不僅能就地解決自身所需,還能支援其他相鄰的軍隊。就連宋蒙蔡州之戰,章邯他們攜帶的30萬石軍糧,就是史嵩之這裡提供的。不得不說其確實是位能臣幹吏。

  他把襄樊之地搞得紅紅火火還不算,這人還善於鑽營。不僅和朝中的官員打成一片,更是藉助史彌遠的關係,幾年之中不停升官。

  從最先的襄陽府通判到京西轉運判官,再右遷刑部侍郎,再到現在的荊襄戰區的制置使。

  到了端平元年的時候,他就已經成為了南宋整個長江中游地區的軍事統帥和行政長官。名副其實的軍政一把手,其中的分量不言而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