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君聖臣賢
2024-10-10 08:53:28
作者: 畫餅仙人
所以東吳大帝孫權,在這樣一個看似平平無奇的平叛任務上,卻偏偏點了剛剛才投降過來的蜀漢政權降臣潘濬的將。
除了有潘濬是武陵當地人,可能會相對要更加的熟悉武陵地區地理的原因在,但是這也絕對不是什麼主要原因。
因為第一點,武陵從事樊胄聯合五溪蠻夷發動的叛亂,對於東吳大帝孫權來說,不是什麼特別重要的問題。
需要東吳大帝孫權如此的慎重對待,甚至如果東吳大帝孫權真的特別重視武陵從事樊胄聯合五溪蠻夷發動的叛亂。
那麼東吳大帝孫權,也就不會特意指派這位剛剛才從蜀漢政權,投降到他們東吳政權的降臣潘濬去平叛了。
而是直接調派一名東吳大帝孫權的心腹大將,讓那名東吳政權的大將帶兵前去平叛,豈不是萬無一失。
何苦要去承擔這個潘濬陣前倒戈的風險呢,所以這必然是在東吳大帝孫權認為非常的有把握。
完全不用擔心潘濬會陣前倒戈,幫助武陵從事樊胄和五溪蠻夷一起發動叛亂,或者說就算潘濬陣前倒戈了。
東吳大帝孫權也有充足的信心,可以輕鬆的平定潘濬、武陵從事樊胄和五溪蠻夷他們這一次發動的叛亂。
甚至在全部都是東吳政權將士們的軍中,潘濬就算是想要陣前倒戈,可能都完全倒戈不了。
所以東吳大帝孫權,才會放心地用這一次平定武陵從事樊胄聯合五溪蠻夷發動的叛亂任務,來試探了一下這個潘濬。
第二點,雖然潘濬是武陵人士不假,相比起其他的東吳將領們來,可能也確實是要更加的熟悉武陵地區的地形地貌。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難不成整個荊州地區,就只有他潘濬一個武陵人了嗎?別的東吳政權將領們。
就不能多帶幾個熟悉武陵地區地理的嚮導嗎?甚至說不定那些嚮導們,比潘濬這個本地人,還要了解武陵地區的地理呢。
而且就算是東吳大帝孫權,想要藉助潘濬這個武陵本地人,更加熟悉武陵地區地形地貌的優勢。
也完全可以只讓潘濬,在東吳政權的平叛軍隊中掛上一個職務,然後再另擇一位東吳政權的上將為主將。
以潘濬為副將,這樣一來既能夠保證平叛工作的萬無一失,又能夠發揮出潘濬熟悉武陵地區地理的優勢。
這不就是兩全其美了嗎?所以東吳大帝孫權,故意如此而為之,是不是也有要藉此機會,逼迫潘濬給他們東吳政權。
來立一個投名狀的意思呢?畢竟如此一來,潘濬可就在鎮壓武陵從事樊胄聯合五溪蠻夷發動的叛亂過程中。
無可避免的沾上了自己昔日裡在蜀漢政權同僚的鮮血,這可就和當初潘濬迫於無奈之下,又被東吳大帝孫權以禮相待。
才選擇投降了東吳大帝孫權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潘濬在平定自己昔日裡在蜀漢政權的同僚。
武陵從事樊胄聯合五溪蠻夷發動的叛亂時,殺掉的自己昔日裡在蜀漢政權的同僚數量越多。
就會越發的顯現出,潘濬當初趴在床上痛哭流涕,堅決不向東吳政權投降,一直等到東吳大帝孫權親自登門前來安慰他。
潘濬才勉為其難的向東吳大帝孫權投降的表現,到底是有多麼的虛情假意了,簡直就是把虛偽兩個字。
給明晃晃的刻在了潘濬的臉上,否則為何潘濬前腳還在痛哭流涕的,傷感蜀漢昭烈帝劉備丟掉了荊州地區這個戰略要地。
甚至連向東吳大帝孫權投降都不願意,結果等到後腳潘濬投降了東吳大帝孫權之後,就立馬撕下了自己偽善的面具。
對著自己昔日裡在蜀漢政權的那些同僚們,漏出了自己尖利的爪牙,反手就殺起了自己昔日裡在蜀漢政權的那些同僚們。
可以說是毫不留情,這樣一個前後表現反差如此之大的人,又怎麼能不讓人相信,潘濬之前痛哭流涕的表現。
全部都是潘濬裝模作樣,故意在東吳大帝孫權面前演出來的呢?為的就是要顯現出他潘濬的與眾不同。
以及潘濬對於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忠心耿耿,而且潘濬還能通過這場政治作秀,來變相的抬高自身的聲望。
同時也讓潘濬未來的主公東吳大帝孫權,以後能夠對「品行高潔」的潘濬高看一眼,然後再重用潘濬。
但是很明顯,潘濬的套路雖然不少,可是人家東吳大帝孫權的道行同樣也很深,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
就潘濬這麼點小把戲,就算是能夠瞞得過別人,又怎麼能瞞得過同樣精於此道的東吳大帝孫權呢?
甚至要是論起厚黑來,以東吳大帝孫權的城府之深厚、心思之深沉,也絕對要在潘濬之上。
只是一來潘濬這個人,也確實是十分的有能力,這一點從以善於識人而聞名的蜀漢昭烈帝劉備。
都非常的重用潘濬這個人,就可見一斑了,而且潘濬在年輕的時候,也素有賢名,是一名能臣。
再加上在潘濬擔任蜀漢政權的荊州治中從事的時候,也成功的把整個荊州地區,都給治理是的井井有條。
二來就是潘濬這個人,長期擔任蜀漢政權在荊州的治中從事,管理整個荊州地區的大小事務。
是蜀漢政權在荊州地區,自關羽以下的真正意義上的高層二把手,再加上潘濬又是荊州地區本地士族的代表人物。
這樣的一個有著真才實學的人才,又有著當地士族代表人物的特殊背景,就算是東吳大帝孫權。
看出來了潘濬的痛哭流涕、拒不投降,肯定是有不少的表演成分,那又能怎麼樣呢?東吳大帝孫權還不是得陪著潘濬。
一起開開心心的把這一場君賢臣忠的大戲演完,否則要是得不到荊州地區本地士族們的支持。
那以後荊州地區在東吳政權的治理下,還想不想要長治久安了啊?這都是擺在東吳大帝孫權眼前最現實的問題。
所以不管東吳大帝孫權願不願意,為了儘快完成對於蜀漢政權在荊州地區的那些地盤的占領。
那麼東吳大帝孫權,就必須要儘快取得潘濬,這個前蜀漢政權在荊州地區二號人物的支持下才行。
而想要取得潘濬這個前蜀漢政權,在荊州地區二號人物的支持下,那東吳大帝孫權就必須要陪潘濬演好這場君聖臣賢的大戲。
以東吳大帝孫權的城府,就算是讓東吳大帝孫權,禮賢下士的親自登門去請潘濬,也完全不是一個問題。
甚至如果有必要,讓東吳大帝孫權親自去為潘濬牽馬,都不是不行,只要潘濬有這個價值就行。
但是東吳大帝孫權這麼幹了,不代表潘濬就真的不用付出任何代價了,雖然潘濬在投降了東吳大帝孫權之後。
就馬上為東吳大帝孫權,送上了一份大禮,把蜀漢政權在荊州地區的軍事部署,全部都詳細地告訴了東吳大帝孫權。
幫助東吳政權,快速地占領了原本屬於蜀漢政權的那些荊州地區的土地,但是這很明顯還無法讓東吳大帝孫權徹底滿意。
因為這些只代表了潘濬原來身份的誠意,對於東吳大帝孫權而言,潘濬這個身份背景特殊的人,同樣也很有價值。
所以在蜀漢政權的舊臣,武陵從事樊胄聯合五溪蠻夷發動了叛亂之後,東吳大帝孫權也不去問別人。
就專門去問潘濬的意見,其實就是在故意逼迫潘濬表態,而潘濬也果然沒有讓東吳大帝孫權失望。
十分上道的主動接下了這個看似是名為平叛,但是實則就是充當了東吳大帝孫權的屠刀。
並且去主動的屠戮,潘濬昔日裡在蜀漢政權那些同僚們的投名狀任務,只有這樣潘濬才能夠贏得東吳大帝孫權的信任。
成為一個真正的東吳政權臣子,而在潘濬平叛的過程中,大概潘濬也不是沒有想過要稍微反抗一下。
勸降那些自己昔日裡在蜀漢政權同僚們,這樣一來至少能讓潘濬以後的名聲稍微好聽一些。
最起碼也可以解釋說,潘濬主動接下了這個平叛任務,其實是為了要保住自己昔日裡在蜀漢政權那些同僚們的性命啊。
只可惜潘濬昔日裡在蜀漢政權的那些同僚們,對於蜀漢昭烈帝劉備都太忠誠了,寧願戰死也不向東吳大帝孫權投降。
讓潘濬的小算計徹底的成了空,給後世之人留下來了一個,前後表現反差的如同天壤之別的光榮歷史記錄。
生動形象的展示了潘濬的虛情假意和兩面三刀,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這樣一來讓潘濬的名聲臭掉了。
但是潘濬對於自己昔日裡,在蜀漢政權那些同僚們的無情屠戮,同樣也讓潘濬贏得了東吳大帝孫權的信任。
再加上潘濬本身就又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自此以後潘濬自然是在東吳政權中混的風生水起、平步青雲。
以至於日後在東吳政權中位高權重的潘濬,居然得到了一個為尊者諱的史書春秋筆法優待,居然還真的就讓潘濬在後世之中有了一個還算不錯的名聲。
但是這樣一來,親手屠戮過自己昔日裡,在蜀漢政權那些同僚們潘濬,回頭路也就徹底的沒了。
再想要等著蜀漢昭烈帝劉備打回荊州來,再重新投降蜀漢昭烈帝劉備,那也就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情了。
畢竟迫於無奈的投降,和投降之後馬上就掉轉槍口,大肆屠殺那些勇於反抗的舊日同僚,可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所以潘濬也只能是從此一條道跟著東吳大帝孫權走到黑了,這也正是投名狀的厲害之處,可以說就是專門用來斷別人後路的毒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