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重生大明做暴君> 第三十一章 御門聽政

第三十一章 御門聽政

2024-10-10 05:39:25 作者: 榮耀劍客

  御門聽政,是皇帝親至皇極門主持朝廷會議,聆聽內閣及各部院大臣的奏報或奏言,進行議商,作出決斷,發布諭旨,貫徹實行的一種形式,因是在清晨故又稱早朝。

  但是也因為過程極為繁瑣冗長,也使得不少君王不喜召開。

  其中的代表當屬萬曆皇帝。

  而在萬曆一朝,三大殿意外走水被燒,重修三大殿雖說被幾次提及吧,但都因種種緣由而擱置下來,這使得泰昌、天啟兩帝若是想召開御門聽政,則會選擇在乾清門召開。

  只不過短命的泰昌帝,召開御門聽政沒有幾次便駕崩了,而天啟帝御極登基之初,的確也召開過不少,可實在受不了起得太早,加之朝中局勢多變,也就漸漸地減少召開次數,直至不再召開。

  

  許久沒召開的御門聽政,天子竟然頒旨特召,這讓滿朝文武初聞時頗感意外。

  一時間在朝私議此事者如雲。

  ……

  啪~

  清脆的鞭鳴聲在乾清門響起。

  「陛下駕到!」

  「跪!」

  乾清門響起道道喝喊,從攆轎下來的朱由校,面朝那張寶座走去,齊聚在乾清門外的文武大臣,則遵循著禮制依次朝御前行跪拜之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響起的道道山呼聲,讓寶座上的朱由校心跳加快少許,環視眼前行跪拜之禮的群臣,朱由校算是明白,為何有那麼多的人想當皇帝了。

  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令天下皆臣服於自己腳下,單單是這種誘惑,無論是誰都無法抗拒。

  「免禮吧。」

  朱由校收斂心神,擺擺手說道,而在御前服侍的魏忠賢,則昂首向前走了數步,面朝跪拜的群臣唱道。

  聽到此信的群臣則紛紛再拜,然後不一地從各處起身,說起來,此次來參加御門聽政的文官,並非是在京文官的全部,真要搞那種規格的朝會,就屬於最高規格的大朝會了。

  難怪大明曆代君王,有不少不喜歡開早朝,日日起這麼早誰受得了?

  倚著軟墊的朱由校,看了眼蒙蒙亮的天,心底生出唏噓和感慨,錯非是因為一些事情,他才不會召開這場御門聽政!

  有些事能拖。

  有些事不能拖。

  倘若今日這場御門聽政不開,不將一些事情敲定下來,那大明社稷的根脈,會被一幫碩鼠敗類啃噬光!

  「想來在不少人的心裡,都在猜想朕為何突然召開聽政了。」

  想到這裡的朱由校向前探探身,如炬目光掃視前方道:「不為別的,就是想聊聊朕在西苑遇刺一事,同時也聊聊朝政,省得有些人私底下說朕荒廢政務,覺得朕除了會安於享樂,好躲在深宮只喜做木匠活!!」

  朱由校的聲音不大,僅僅能叫靠近御前的閣臣、廷臣、京卿、在職勛貴等聽到,至於相隔較遠些的大臣,則有太監宦官、大漢將軍交替傳唱,以至眾人聽清天子所講,朝班中出現些許騷亂。

  天子這話講得太露骨了。

  儘管天子遇刺一事,初傳朝堂時掀起大風波,很多人內心忐忑難安,但之後知曉一些事情,使得不少注意都轉移了,畢竟天子無礙,可天子頒布的中旨,卻要改變中樞格局,到底還是後者更重要些。

  「止!!」

  瞧見朝班有騷亂,分散乾清門各處的大漢將軍,在隸屬的將校帶領下,紛紛挎刀沉聲喝止,這令眼前所站文武大臣紛紛止聲。

  朝議有朝議的規矩和禮制,任何人都不能違背。

  當皇帝御門升寶座之時,當鳴響鞭,參加朝議的大臣要行一跪三叩禮後,九卿六部大臣依次奏事或敬呈奏摺,由皇帝作出有關決策。

  待到奏事畢,會有御史負責糾舉禮儀,鳴鞭,皇帝起駕回宮,百官退出。朝儀制度極其嚴格,眾臣不得喧譁、耳語、咳嗽、吐痰等,否則將以失禮從嚴處理。

  有明一朝,不是沒有這種倒霉鬼,就因為這些小動作而丟掉烏紗帽,從此跟仕途再無任何瓜葛。

  「西苑落水一案,是一場有預謀有組織的謀刺!」

  待眼前朝班安定,朱由校繼續道:「錦衣衛已奉詔督辦此案,內廷也好,外朝也罷,乃至京城,被逮捕的人不少,朕御極登基已五載有餘,沒想到在朕的身邊,居然暗藏著一群魑魅魍魎,哈哈,還真是夠稀奇的。」

  朱由校召開這場御門聽政,其實想要聊的不是西苑刺殺一案,朱由校是有別的政治謀劃,不過在講明所想前,朱由校覺得還是要拿此事來說話,由此也使不少人思緒駁雜起來。

  該來的終究是要來啊。

  乾清門外所聚文武大臣,有一個算一個,都知天子定性落水一案,還特命錦衣衛負責督辦此案,究竟代表著什麼意思。

  只怕此案不儘早查明真相,一旦被錦衣衛死揪著不放,恐今後不知將會有多少人,會被牽連進來啊。

  哪怕沒有參與其中。

  可錦衣衛說你參與了,那就算是完蛋了。

  畢竟謀刺天子這種事,乃株連九族的死罪啊!

  哪怕僅僅是有嫌疑也不行!

  乾清門一帶的氣氛變得壓抑起來。

  甚至不少還想著規諫天子,請天子收回所頒中旨的大臣,此刻心裡都打起退堂鼓了,這要是觸怒了天子,恐下場不會太好啊。

  「啟奏陛下,臣有本奏!」

  可偏偏在這等形勢下,一道不和諧的聲音響起。

  坐在寶座上的朱由校,皺眉看向眼前的朝班,就見內閣群輔丁紹軾手持朝笏,低首朝御前走來。

  「何事?」

  看著作揖行禮的丁紹軾,略有不滿的朱由校,皺眉問道。

  「啟奏陛下。」

  丁紹軾作揖拜道:「西苑落水一案必須要徹查到底,敢有奸佞謀刺天子,此乃株連九族的死罪,倘若天子安危都不能有保證,那麼我朝社稷國本之安穩,又該如何保證呢?」

  算你識相。

  朱由校微蹙的眉頭舒展開,本以為丁紹軾站出來,是要跟自己唱反調,沒想到話說得倒挺漂亮。

  西苑落水一案不僅要徹查到底,還要給它辦成鐵案,只要幕後元兇一日沒有查出,那麼此案就不會結束!

  而且在朱由校的心裡做好準備,他要借著此案為由,會將一些不長眼的人,都納歸進此案之下。

  前有洪武四大案打擊特權,打擊臣權,震懾蠢蠢欲動之輩,後有天啟第一案,要效仿明初雷厲風行之勢,繼而以整飭崩壞的風氣!

  「不過臣以為陛下當以社稷為重,不該率性而為!」

  隨後,丁紹軾卻話鋒一轉,「熊廷弼因致遼西諸衛淪陷,與王化貞一起被問罪論處,此案雖說在朝爭議頗大,但基本事實清楚,縱使陛下心憂社稷,心念天下,也不該將此罪人無端放出天牢,還以中旨特擢其職,如此若是遍傳天下,恐難以令人信服啊,臣在此懇請陛下能收回成命!」

  言罷,丁紹軾面朝御前行跪拜之禮,看著跪地的丁紹軾,本帶著笑意的朱由校,神情漸漸冷了下來,看起來一切都是他想的太多了。

  朱由校冷冷地盯著丁紹軾,語氣淡漠道:「所以你是指摘朕是非不分嗎?」

  「臣斷無此意!」

  丁紹軾臉色微變,忙開口解釋道:「臣只是就事論事,熊廷弼……」

  「夠了!!」

  朱由校厲聲打斷道:「好一個就事論事,那朕來問問你,朕在西苑遭遇行刺,你為何不就事論事了?」

  「臣…」

  丁紹軾一時語塞。

  天子即幸西苑落水一事,的確是在朝掀起不小風波,倘若沒有後續一系列罷黜和特擢,那麼朝中的輿情,會緊密地圍繞此事展開。

  然而現實是吏兵刑三部尚書被接連罷黜,甚至兵部尚書高第已被處決,而短短不到數日間,天子沒有經有司商榷,不打算進行廷推,便要乾綱獨斷地明確了兵部尚書人選,甚至還將押在天牢的熊廷弼釋放,更讓其協理京營戎政,這對中樞朝堂的格局影響太大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