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2024-10-09 21:56:44 作者: 錢穆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知命:知命,即知天。有淺言之者,如雲「富貴在天,死生有命」是也。有深言之,又積極言之者,如雲「天生德於予」,「文王既歿,文不在茲乎」之類是也。亦有消極言之者,如雲「道之不行,吾知之矣」,「道之將廢也與命也」之類是也。此皆深言之。《韓詩外傳》云:「天之所生,皆有仁、義、禮、智順善之心。不知天之所以命生,則為小人。」惟知命,乃知己之所當然。孔子之「知其不可而為之」,亦是其知命之學。

  知禮:禮,指一切禮文言。人不知禮,則耳目無所加,手足無所措,故曰:「無以立」。孔子重言仁,又重言禮。仁者,人群相處之道,禮即其道之跡,道之所於以顯也。若不知禮,更何以自立為人?

  知言:論辨思議之是非得失,生於心而發於言。若不能知言,何能知其是非得失乎?孟子自道所長在知言,在善養浩然之氣。又曰:浩然之氣乃集義所生。能知命,知禮,又知言,則所行自無不義,而浩然之氣自可養而致。然則孟子之自道所長,正可證其學孔子而得之矣。

  或曰:司馬遷曰:「余讀孔子書,想見其為人。」後世欲知孔子,舍從《論語》之語言文字求之,又將何從?記者將此章列《論語》之最終,其亦有俟諸百世之思乎!望之深,而憂其不得於言,用意遠矣。

  或說此章系《論語》之終篇,特具深意。然相傳《魯論》無此章,則是鄭玄以《古論》校《魯論》而取以補其缺者。然《古論》以子張問兩章別出《子張篇》,則此章是否亦為《古論語》之最後一章,在《堯曰篇》之後乎?此已無可考。抑豈鄭玄之意,謂此章乃孔子論學中總挈綱要之言,故特以系之《堯曰篇》末,以見其重終之意乎?今皆無可深論矣。

  又按:此章古本皆作「孔子曰」,惟朱子《集注》本作「子曰」。

  或疑朱《注》誤脫一孔字,否則朱子疑「孔子曰」三字為例不純而刪去孔字也。

  【白話試譯】

  

  先生說:「不知命,便無以為君子。不知禮,便無以立在人群中。不知言,亦就知不得人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