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分享經濟的爆發> 第9章 文末結語

第9章 文末結語

2024-10-09 12:14:13 作者: (印)阿魯·薩丹拉徹

  在一本篇幅有限的書中討論一個自己喜歡的話題,需要做一些艱難的抉擇,我不得不省略了一些我同樣感興趣的內容。為了平衡現實的描述和未來的展望,這本書更多地關注了分享經濟的近期發展情況,而不是更遙遠的未來。在住宿、交通、自由勞動者等領域最早看到了分享經濟引起的巨大變化,但商業地產、醫療服務、能源生產及配送等領域將很快跟進。而在未來十年中,物質數位化將會在美國、西歐和亞洲部分地區使無人駕駛汽車得到普及,將從根本上重塑汽車工業,將市場主導力量從今天領先的製造商轉移到一系列技術平台上——比如Uber、Lyft、滴滴,以及蘋果、谷歌甚至亞馬遜。同時,疊層製造革命將改變製作工藝,將生產越來越分散到大眾人群中。區塊鏈革命可能創造全新的可能現在還沒有開始萌芽的全球化交易。

  我們的城市基礎設施也將被群體夥伴關係模型所重塑。今天的按需服務平台已經產生了一種創造性的公共和私人交互的新混合體。這些被維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教授勞倫·魯河(Lauren Rhue)和我稱之為「看不見的基礎設施」的東西,也就是利用閒置產能和數字平台建設起覆蓋整個城市或國家的功能設施,而這些功能曾經需要投入鋼鐵和水泥才能建成——可能會改變未來的城市基礎設施。BlaBlaCar的全國交通網絡、JustPark的虛擬停車場、Airbnb的救災住房平台都是早期的例子。隨著人們參與分享經濟的程度不斷加深,社會信用也不斷進化從而發揮關鍵作用,使「看不見的基礎設施」的普及成為可能。因此,深化我們對社會信用數位化以及數位技術如何改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水平的理解是至關重要的。我希望與BlaBlaCar的弗雷德里克·馬塞拉和紐約大學的馬勒科·默爾曼(Mareike Mohlmann)共同進行的研究成果將朝著這一方向邁出第一步,在本書付梓的同時該研究也在繼續,它會在2016年通過紐約大學和BlaBlaCar的網站公布出來。

  同時,隨著我們變得更加「群體化」,城市政府將努力變得更加「分享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很可能會意識到要解鎖分享經濟的真正潛力需要從根本上重新思考規劃、管理以及對住宅分區和監管機構功能的激進改革。

  分享經濟只是一個重回熟悉的20世紀管理資本主義的有趣的社會實驗嗎?看起來並不是這樣。在2015年9月《評論彙編》(Project Syndicate)專欄中,我在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的同事,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麥可·斯彭斯(Michael Spence)總結原因道:

  事實上,由網絡驅動的發掘低效利用資源價值的過程——無論是物質化以及資金化的資本,還是人力資本和才能——不僅不會停止還在不斷加快。長期效益不僅包括效率和生產率的增長(其增長數據大到足以顯示在宏觀數據中),還包括製造了大量的新工作,而這些工作也需要各種各樣的技能。事實上,那些擔心自動化會破壞和搶奪就業崗位的人應該重新思考分享經濟,然後舒一口氣。

  我身體裡的那個作為學者的「我」,希望這本書能留給你一個擁有新視角的思維框架,一個能使你提升自己,更深入理解這個複雜的新世界的關鍵視角。正如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已經告訴我們的:「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尋求新的風景而在於擁有新的視角。」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第1章,給出了第一個視角,透過它來思考在分享經濟中社會和經濟的奇怪融合,強調了正在我們眼前發生的一切為何同時擁有商業經濟和禮物經濟的元素。第2章,以科技為中心的視角,用對數位技術的發展性認知思考了未來的資本主義。未來的資本主義將會被數位化和決定信用的各種因素所重塑。第3章,接觸了交易成本、市場和層級結構這個視角,思考通過什麼樣的機構,有形和無形的手之間界限可能會被打亂。第4章,通過對數位化推動的新浪潮及其歷史先例的簡短討論,一個更好的視角觀察了分散的點對點經濟模式變革的發展,以及在充斥著理想主義的氛圍中,認識到通過大型中介機構使價值重新聚集的極大可能性。前4章重點在於分析原因。它們最終對社會、經濟、如何調節人際交往以及未來的工作將是什麼樣子都產生了影響。

  第5章,概括了一些基礎概念,在此基礎上可以對將來會發生什麼,以及如何衡量最終的經濟影響有一個更明智的討論和分析。第6章,通過對公共和私人參與者重新進行平衡、對老的社區監管進行新的數位化表現,設想了一個全新的監管模式。第7章,對哪些地方發生了變化進行了更清晰的描繪,除了外包和自動化,我們應該對我們的勞動者有所期待。第8章,加強了對政策將在未來幾年遇到的一些關鍵挑戰的理解。

  這個正在進行的變化過程的複雜性——它是世界經濟論壇的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教授(Klaus Schwab)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更為廣泛的變革的一部分——也許可以解釋社會為何努力想用「分享」這個標籤來命名我稱之為群體資本主義的各種現象。或許,就像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分享經濟是由其內部矛盾所塑造的。

  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商業經濟還是禮物經濟?市場還是層級結構?經濟影響是世界性的還是區域性的?監管仲裁還是自我管理?集中式還是分散式獲利?企業家得到授權還是剝奪無人機的權利?破壞就業還是增加就業?充滿隔膜的社會還是相互溝通的社會?

  正如你到現在可能已經意識到的,在分享經濟中,每一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