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伏爾泰小說精選> 第二十章 美人聖·伊佛之死和死後的情形

第二十章 美人聖·伊佛之死和死後的情形

2024-10-09 11:28:12 作者: (法)伏爾泰

  他們又另外請了一個醫生。年輕人的器官都生機極旺,照理只要扶養本元,幫助它發揮力量就行。但那醫生不這麼做,只忙著跟他的同業對抗,另走極端。兩天之內,她的病竟有了性命之憂。據說頭腦是理智的中樞,心是感情的中樞,聖·伊佛的頭腦與心同樣受了重傷。

  「由於哪種不可思議的關係,人的器官會受感情與思想節制的呢?一個痛苦的念頭怎麼就能改變血液的流動,血流的不正常又怎麼能回過來影響頭腦?這種不可知的,但是確實存在的液體,比光還要迅速,還要活躍,一眨眼就流遍全身的脈絡,產生感覺、記憶、悲哀、快樂、清醒或昏迷的狀態,把我們竭力要忘掉的事喚回來,令人毛骨悚然,把一個有思想的動物或是變做大家讚賞的對象,或是變做可憐可泣的對象。這液體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這是高爾同說的話,這是極自然而一般人難得有的感想。但他並不因此減少心中的感動;他不像那般可憐的哲學家竭力教自己麻木。他看了這姑娘的苦命非常難過,好比一個父親眼看心疼的孩子慢慢死去。聖·伊佛神甫痛不欲生,院長兄妹淚如泉湧。但誰能描寫她愛人的心情呢?無論哪種語言都表達不出他極度的痛苦。語言是太不完全了。

  姑母差不多要死過去了,她把軟弱無力的手臂抱著垂死的聖·伊佛的頭。哥哥跪在床前。愛人緊緊握著她的手灑滿了眼淚,放聲大哭。他把她叫作他的恩人、他的希望、他自己的一部分、他的情人、他的妻子。聽到妻子兩字,她嘆了口氣,一雙眼睛不勝溫柔的瞅著他,突然慘叫一聲,然後,在那些神智清醒、痛苦停止、心靈的自由與精力暫時恢復一下的期間,嚷道:「我,我還能做你妻子嗎?啊!親愛的愛人,妻子這個詞兒,這個福氣、這個酬報,輪不到我的了。我要死了,而這也是我咎由自取。噢!我心中的上帝!我為了地獄裡的惡魔把你犧牲了。完啦完啦,我受了懲罰,但願你快快樂樂的活下去。」沒有人懂得這幾句溫柔而沉痛的話。大家只覺得害怕、感動。可是她還有勇氣加以說明。在場的人聽了每個字都覺得詫異、痛苦、同情,以至於渾身打戰。他們一致痛恨那個要人,用十惡不赦的罪行來平反暗無天日的冤獄,拖一個清白無辜的人下水,做他的共謀犯。

  「你?你有罪嗎?」她的愛人對她道,「不,你不是罪人,罪惡在於心:你的心只知道有德,只知道有我。」

  他說了許多話,證實他的感想。美麗的聖·伊佛仿佛有了一線生機。她覺得安慰了,奇怪他怎麼照舊會愛她。高爾同老人在只信揚山尼主義的時代,可能認為她有罪的,但既然變得通達了,也就敬重她了,他也哭了。

  大家提心弔膽,流了不知多少眼淚,為這個人人疼愛的姑娘著急。那時忽然來了一名宮裡的信差。噢!信差!誰派來的?有什麼事呀?原來他奉了內廷懺悔師的命,來找小山修院院長。信上出面的並非拉·希士神甫,而是他的侍從華特勃蘭特修士,他是當時的紅人,向總主教們傳達拉·希士神甫的意旨,代見賓客,分派教職,偶爾也頒發幾道密詔的。他寫信給小山修院院長說,拉·希士神甫大人已經知道他侄子的情形,他的監禁是出於誤會,這一類小小的失意事兒是常有的,不必介懷。希望院長下一天帶著侄子和高爾同老人同去,由他華特勃蘭特修士陪著去見拉·希士神甫,見特·路伏大人,特·路伏大人可能在穿堂里和他們說幾句話的。

  

  他又補充說,天真漢的歷史和擊退英國人的事都已奏明王上,王上在內廊散步的時候,準會瞧他一眼,也許還會對他點首為禮。信末又加上幾句奉承話,說宮中的太太們大概要在梳妝時間召見他的侄兒,好幾位可能這樣招呼他:天真漢先生,你好!王上進晚膳的時候,也一定會談到他。信末的署名是,你的親切的,耶穌會修士華特勃蘭特。

  院長高聲念著信。他的侄子氣壞了,但還捺著怒氣,對信差一言不發,只轉身問他的難友對這種手段作何感想。高爾同答道:「他們把人當做猴子!打了一頓,再叫它跳舞。」一個人感情激動之下,難免不露出本性來。因此天真漢突然把信撕做幾片,摔在信差面上,說道:「這就是我的回信。」叔叔嚇得好像挨了天打雷劈,一剎那有了幾十道密詔落在頭上。他忙去寫回信,還再三向來人道歉,他以為這是青年人鬧脾氣,其實只有偉大的心靈才能發這種神威。

  各人心中還有更大的痛苦和憂急。美麗而不幸的聖·伊佛覺得命在頃刻了。她很安靜,但那是一種可怕的安靜,表示元氣衰弱,沒有氣力再掙扎了。她聲音發抖的說道:「親愛的情人!我不夠堅貞,死了也是罪有應得。可是看到你恢復自由,我也瞑目了。我欺騙你的時候,心裡疼著你。現在和你訣別,心裡也是疼你。」

  她並不裝出視死如歸的神氣,不想要那種可憐的名聲,讓鄰居們說什麼:她死得很勇敢。二十歲上丟了愛人,丟了生命,丟了所謂名節,要毫無遺恨,毫不痛心,誰辦得到呢?她完全感覺到自己的遭遇之慘。臨終的話,多麼動人的垂死的眼神,都表現出這個情緒。她趁自己還有氣力哭的時候,也像別人一樣哭了。

  有的人臨終會滿不在乎的看著自己毀滅,誰要願意讚美這種高傲的死,儘管去讚美罷。那是一切動物的結局。要我們像動物一樣無知無覺的死,除非年齡或疾病把我們的感覺磨得跟它們一樣麻痹。一個人捐棄世界,必然遺憾無窮。要是硬壓下去,他一定是到了死神懷抱里還免不了虛榮。

  最後的時間到了,在場的人一齊大哭大嚷。天真漢失去了知覺。天性強的人,比多情的普通人感情更猛烈。高爾同很知道他的性格,怕他醒過來自殺,把武器都拿開了。可憐的青年發覺了,他不哭不喊,靜靜的對他的家屬和高爾同說:「我要結束生命的時候,你們以為有人阻止得了嗎?誰有權利,誰有能力來阻止?」高爾同決不搬出濫調來,說什麼一個人在痛苦難忍的關頭不應當輕生,屋子沒法住下去也不准走出屋子,人在世界上應當像兵士站崗一般:仿佛由一些物質湊成的軀體放在這兒或那兒,對於上帝真有重大的關係似的。這些不充足的理由,一個堅決的、有頭腦的絕望的人,就不屑一聽,而加東的答覆更是乾乾脆脆的一刀了事[47]。

  天真漢沉著臉,一聲不出,眼睛陰森森的,嘴唇哆嗦,渾身發抖,看到他的人都有種可憐而又可怕的感覺,覺得一籌莫展,話也無從說起,只能斷斷續續吐出幾個字。屋子的女主人和天真漢的家屬都跑來了,看著他的悲痛不免心驚膽戰,時時刻刻防著他,監視他所有的動作。聖·伊佛的屍體已經不在愛人面前,抬到一間低矮的堂屋中去了,但愛人的眼睛似乎還在那裡搜尋,雖則事實上他昏昏沉沉,什麼也看不見。

  遺體放在大門口,兩個教士在聖水缸旁邊心不在焉的念著禱文,過路人有的順手往棺材上灑幾滴聖水,有的不關痛癢的走過去了,死者的親屬流著眼淚,愛人只想自殺:就在這初喪的場面中,聖·波安越帶著凡爾賽的女朋友趕到了。

  他的一時之興因為只滿足了一次,竟變做了愛情。不收禮物對他更是一種刺激。拉·希士神甫決不會想到這兒來的。但聖·波安越每天都看到聖·伊佛的影子,僅僅一次的歡娛挑起了他的情慾,渴求滿足,因此他毫不躊躇,親自來找她了。倘若她自己上門,要不了三次,他早厭倦了。

  他下車看到一口棺材,立即掉過頭去。那種厭惡表示他在歡樂場中過慣了,覺得一切不愉快的景象都不該放在他面前,免得引起生老病死的感觸。他正要上樓,凡爾賽的女朋友一時好奇,打聽死的是誰。一知道是聖·伊佛小姐,她馬上臉色發白,慘叫一聲。聖·波安越回過身來,又詫異、又難過。慈祥的高爾同,正噙著眼淚,很傷心的做著祈禱。他停下來,把這件慘事從頭至尾講給那位大老聽。痛苦與德行,增加了他說話的力量。聖·波安越並非天生的惡人,繁忙的公事與享樂,像潮水般淹沒了他的靈魂,至此為止他還沒認識自己呢。一般的王公大臣,年紀老了往往會心腸變硬,聖·波安越還年輕。他低著眼睛聽著高爾同,自己也奇怪居然會掉下幾滴眼淚。他後悔了。

  他道:「你說的那個了不起的男人,和我一手斷送的純潔的女子,差不多使我一樣感動。我非見見他不可。」高爾同跟著他到屋子裡。院長、甘嘉篷小姐、聖·伊佛神甫,還有幾個鄰居,都在救護一再暈厥的青年。

  秘書對他說:「我造成了你的不幸,我一定要補贖。」天真漢第一個念頭是殺了他再自殺。這是最恰當不過的辦法。無奈他手無寸鐵,又受著監視。聖·波安越遭到眾人的拒絕、責備、厭惡,那都是咎有應得,他也並不生氣。時間久了,一切都緩和下來。後來由於特·路伏大人的提拔,天真漢成為一個優秀的軍官,得到正人君子的讚許。他在巴黎和軍隊中另外取了個名字。他是個勇敢的軍人,同時也是個不屈不撓的哲學家。

  他講起這件事,老是不勝悲痛。但講出來對他倒是一種安慰。他到死也沒忘了多情的聖·伊佛。聖·伊佛神甫和院長,每人得到一個收入優厚的教職。甘嘉篷小姐覺得侄兒當軍人比當修士體面多了。凡爾賽的那位信女除了鑽石耳環,還到手另外一件漂亮禮物。萬事靈神甫收到幾匣巧克力、咖啡、糖食、蜜漬檸檬,和兩部摩洛哥皮精裝的書,一部叫作《克羅賽神甫的默想》,一部叫作《聖徒之花》。好好先生高爾同和天真漢住在一起,到老都交情極密。他也得了一個教職,把特殊的恩寵和諸如此類的理論,統統忘了。他所採取的箴言是:患難未始於人無益。可是世界上多少好人都覺得患難於人一無裨益!

  [1]聖·鄧斯頓為歷史上實有的人物,生活於10世紀,為英國主教兼政治家。死後被奉為聖者。

  [2]該時法王路易十四為支援雅各二世奪回英國王位,方與英國宣戰。

  [3]聖·奧古斯丁(354—430),基督舊教中最偉大的宗教家、神學家。拉伯雷為16世紀法國大文豪,所作小說多批評時事、發掘人性、揭露教會黑暗、諷刺教士,不遺餘力。又以詼諧滑稽的文筆,為高盧式幽默之典型。

  [4]巴巴杜酒是一種以檸檬皮與橘皮浸的酒。

  [5]美印第安族有一支名阿爾工金人,內有分支名休隆人,居於加拿大翁泰利俄省之半島上,為棕色人種最文明的一族。17世紀時,歐洲人以休隆人泛指加拿大的某種野蠻人。

  [6]布勒塔尼為法國古行省名,下布勒塔尼為該省中地形較低的一部分。

  [7]菩林布魯克子爵(1678—1751),英國政治家。

  [8]法國從宗教改革時代起,即稱新教徒為迂葛奴(Huguenots)。

  [9]以上各字確係休隆語。——原注

  [10]《聖經》載:洪水之後,諾亞方舟的遺民要造一座通天的塔。耶和華怒其狂妄,變亂造塔的人的口音,使他們彼此言語不通,無法合作。今歐洲人以此譬喻,作為天下方言不一的原因。「巴別」即變亂之意。事見《創世記》第十一章。

  [11]法國舊教徒中抵制教皇干涉法國王權的一派,叫作迦里甘派。

  [12]基督徒受洗,均有教父教母為之護法,但教父、教母、教子的稱呼,對吾國讀者毫無印象,故改譯為乾爸、乾媽、乾兒子。

  [13]《舊約》中的《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稱為前五經,昔時特別受人敬重。

  [14]牙買加為中美洲安提耳群島中最大的島,弗基尼阿為北美東部一大州,當時均系英屬地。

  [15]該亞法為猶太人的大祭司,即審訊耶穌的人。彼拉多為派駐猶太國的羅馬總督,雖認為耶穌無罪,仍將耶穌交給猶太教的法官判刑。

  [16]見《新約·使徒行傳》第八章。

  [17]俗語有替酒或牛奶行洗禮的話,就是羼水的意思。

  [18]此處的猶大長老是《創世記》所載雅各十二子之一。

  [19]赫格利斯為希臘神話中以神勇著稱的人物,與基督教里的聖者風馬牛不相及。

  [20]赫格利斯因此率領大軍攻打奧加里,殺其國王,將伊奧萊劫走。

  [21]基尼亞為英國昔時金幣,值二十一先令。

  [22]法國宗教戰爭(1562—1593)告終以後,亨利四世於1598年頒布敕令,史稱《南德敕令》,保障新教徒之信仰自由,與舊教徒受平等待遇。路易十四於1685年將此項敕令撤銷,並聽從特·路伏侯爵之計劃,發動大批龍騎兵,至各處威逼新教徒改信舊教,致新教徒紛紛流亡國外。此項新教徒即所謂迂葛奴黨,彼等之逃亡為法國史上最大的移民運動。

  [23]拉·希士(1642—1709)與特·路伏均為法國史上實有的人物。前者為路易十四的懺悔師;後者為路易十四的陸軍大臣,以治軍著名,但性情殘忍,迫害新教徒之手段尤為殘酷。

  [24]此即歷史上有名的巴士底監獄,建於14世紀,原為防禦英軍而築的碉堡。權相黎希留當政,始改為監獄。卒於1789年7月大革命爆發時,被民眾焚毀。

  [25]保爾-洛阿伊阿派即揚山尼派,為舊教中的一個宗派,盛行於17世紀,謂自亞當墮落以後,人類即無自由意志,個人的為善與靈魂得救均有賴於上帝的恩寵,非人力所能致。此派被教皇斥為異端,並與耶穌會明爭暗鬥,17世紀時備受壓迫。

  [26]此是17世紀時流行的一種提神的藥酒。

  [27]此系法國史上的專門名詞。君主時代,王上只需下一道「密詔」,就可置人於獄,無須法律手續。

  [28]「特殊恩寵」為揚山尼派的術語,即指人類賴以得救的恩寵。

  [29]阿爾諾(1591—1661)與尼高爾(1625—1695)都是揚山尼派有名的神學家。

  [30]《真理之探求》為法國瑪勒勃朗希(1638—1715)所著,上編論人的感官、幻想、理解、情慾等所造成的錯誤。下編提出作者的哲學體系,大致不出笛卡兒的範圍。

  [31]希臘神話載:宙斯以神匣賜與潘多拉,內藏人間所有的罪惡及災禍,邦杜拉為了好奇而揭開,匣中的罪惡災禍乃全部逸出,布滿大地。古代波斯傳說:善神奧洛斯瑪特與惡神阿里瑪納永遠爭戰不已,奧洛斯瑪特創造二十四個善的精靈,藏於蛋內,免受阿里瑪納之害。詎阿里瑪納戳破蛋殼,以致世界上每一善事與惡事相混。埃及宗教中有泰封與奧賽烈斯二神,泰封代表惡,奧賽烈斯代表善、生殖、繁榮。原始罪惡即指基督教傳說中亞當與夏娃私食禁果事。

  [32]聖·西朗神甫與揚山尼斯均為揚山尼派的創始人。

  [33]希臘神話中有九個文藝女神,其中格里奧執掌史詩,美爾波美尼執掌悲劇。

  [34]三者均系法國南方小郡,中古時代為封建諸侯的產業。

  [35]根據希臘史詩,埃克多為脫洛阿戰爭中的英雄之一,以勇武著稱。

  [36]夫賴尼為小亞細亞之古國,最後之王彌大斯,於公元前7世紀末被外族戰敗,後為波斯、馬其頓、羅馬各國相繼統治。

  [37]修西提提斯為希臘最大的史家,生存於公元前5世紀至前4世紀之間,所著《伯羅奔尼撒戰役》(記雅典與斯巴達兩邦間之戰爭)以敘事正確,立論公允著稱。

  [38]阿瑪提斯為16世紀西班牙小說中的主角,故事源出法國之布勒塔尼,自13世紀起即為人熟知。阿瑪提斯為英勇的流浪騎士之典型。

  [39]於斯蒂尼安為6世紀時東羅馬帝國之皇帝。

  [40]《拉·封丹納寓言》第九卷第二篇,題名《兩隻鴿子》,描寫一對友情深厚的鴿子,一隻喜歡家居,一隻喜歡旅行。旅行鴿不顧居家鴿苦勸,出外遊歷。途中先遇大風雨,狼狽不堪;繼而墮入羅網,險被擒獲;又遭鷹隼追迫,幾乎喪命;終被兒童彈丸擊中,折足喪翼,幸得回巢。

  [41]偽君子為莫里哀喜劇中卑鄙無恥,陰險狠毒的小人典型。劇名即為《偽君子》。

  [42]以上四悲劇均為17世紀法國悲劇家拉西納的作品。

  [43]《洛陶瞿納》及下文之《西那》均為17世紀法國悲劇家高乃伊的作品。

  [44]琪雄太太(1648—1717)提倡清靜無為的虔修,著有《神秘之愛》一書,認為只要捨身忘我,熱愛上帝,一切儀式皆為多餘,即祈禱亦可不必。當時法奈龍贊成其說,鮑舒哀(即本文中所稱摩城主教)則斥為異端。

  [45]引自作者所著史詩《亨利阿特》第四首第五節。

  [46]路易·特·瑪里阿克元帥(1573—1632)於推翻權相黎希留一案中被株連,被判處死刑。

  [47]加東(Marcus Porcius Caton)為公元1世紀時羅馬將軍,在西西利戰敗後被囚,因而自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