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眼睛,邊看邊想
2024-10-09 10:47:19
作者: (美)大衛·韋斯曼,(美)大衛·戴蒙德
當你列好了片單,標出了採用正確做法的影片,以及那些有點跑偏甚至嚴重跑偏的影片之後,就開始拉片吧,同時做好筆記。要注意怎麼做有用,怎麼做沒用。這部影片是什麼結構?這部影片是不是情節過於複雜,令人費解?它是不是簡潔凝練?編劇如何確立主角?這部影片是怎麼開場的?裡面有多少橋段?它們在故事中起什麼作用?是不是多線敘事?如果是,各條線如何互相連接?如何結合成一個整體?你寫的是一個科幻冒險劇本嗎?比較一下《星球大戰4:新希望》和《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它們分別用什麼樣的方法把我們引入故事,各個人物和情節線如何發展,如何交織在一起。你注意到了哪些東西?哪一部片子的方法更有效?為什麼?你寫的是一部家庭喜劇嗎?看一看《老爸當家》(Daddy’s Home),把它和我們的電影《老傢伙》(Old Dogs)進行對比。我們很愛《老傢伙》,那些從小看這部電影長大的孩子,會在我們面前引用裡面的台詞,這讓我們感到無比滿足。但《老爸當家》的實現效果更完整,商業上也更成功,還拍了續集。為什麼?有什麼區別?去看一看約翰·休斯[6]的家庭喜劇吧,比如《巴克叔叔》(Uncle Buck)。
我們抵達拉斯維加斯,然後去時尚秀購物中心吃飯那天,是想搞清楚《神童》的前兩稿問題在哪裡。我們的頓悟,其實就是之前沒有選對範例。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問自己「迪士尼會怎麼做」,而不是用腦袋撞牆,苦思冥想主角實現願望後的每一種可能的後果,那我們就能給自己免去幾個月的工作和痛苦了,更別提代理人為了引導我們所耗費的時間了。我們寫的是一部願望實現類的喜劇,講的是一個12歲的孩子神奇地變成了一個天才。它的範例是什麼?是《飛越未來》(Big)。就是它,對吧?它不是我們想複製的對象,而是我們想學習的對象,把它當作我們的標準,我們的北極星。
《飛越未來》上映的前後幾年間,還有另外兩部成年人和小孩子身體互換的影片問世——達德利·摩爾和柯克·卡梅隆主演的《有其父必有其子》(Like Father, Like Son),祖德·萊茵霍爾德和弗萊德·薩維奇主演的《小爸爸大兒子》(Vice Versa)。這三部影片裡,《飛越未來》是評論界和影迷都喜歡的,而且是唯一一部獲得了奧斯卡提名的(加里·羅斯和安妮·史匹柏獲最佳原創劇本提名,湯姆·漢克斯獲最佳男主角提名)。它不只是一部商業上成功的作品,還是一部真正的佳作,既搞笑,又深刻。《飛越未來》當時是這個類型中最好的作品,也許現在依然是。對《神童》,以及對作為編劇的我們來說,還有比《飛越未來》更好的範例嗎?
當然,還有其他的範例。《金臂小子》(Rookie of the Year)怎麼樣?雖然在AFI的「百大佳片榜」上找不到它,你甚至可能不記得或沒聽說過它。1995年發行的《金臂小子》講的是一個12歲的棒球愛好者摔斷了胳膊,癒合後能投出時速超過100英里[7]的球,他因此進入了芝加哥小熊隊的投手名單。這是一部幻想成真類的青春片,就跟我們的電影一樣。我們寫《神童》的時候它剛出來,給製作公司二十世紀福克斯掙了不少錢。在終於搞清楚了我們寫的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之後,我們就把《金臂小子》也列入了範例片單里,跟其他幻想成真類的青春喜劇放在一起。現在,《神童》沒拍出來。它沒有像《飛越未來》那樣,成為一部能讓其他人學習的電影。但它的確開啟了我們的事業,是我們第一部賣出了大價錢的原創劇本。猜猜買家是誰?二十世紀福克斯的……鮑勃·哈珀(Bob Harper),他就是《金臂小子》的製片人!尋找到正確的範例是非常關鍵的,實用且有效(我們自己的事業就是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