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第三種生存:王志綱社會經濟觀察錄> 文化人如何處理文化與商業之間的關係

文化人如何處理文化與商業之間的關係

2024-10-09 10:42:18 作者: 王志綱工作室(智綱智庫)

  記:傳統的說法是文化人包括從事商業的文化人,我們要重新定義這個時代的文化人。我認為,現在能夠代表這個時代文化人形象的應該是像您這樣具有時代特徵的文化人,既能繼承文化傳統又能夠兼容商業的東西。

  王:文化人如何處理文化與商業之間的關係,我認為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是用排斥法,你剛才講到很多詩人自殺、變瘋、殺人,除了不被人理解之外就是一個精神問題,就是適應不了這種轉折期。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第二種,從文化起家介入商業,而後徹底的商業化,這種文化人已經不能被稱為文化人了,他們已經徹底地改行,純粹經商去了。我也認識很多原來相當不錯的文化人,他們現在搞房地產、搞貿易,他們的整個思維、價值尺度都徹底改變了,追求的就是效益最大化、掙大錢,當然,這也是正常的。

  第三種,就是我們一直追求並尋覓的第三種生存狀態——不僅靠知識、智慧解決了生存問題,而且生活得很體面;自立、自信、自尊、自強,同時又不放棄文化追求,仍舊在進行著文化的創造或者從事著文化產業。

  記:通過商業的渠道來創造文化?

  王:這可能有兩種方式:

  一是有的人本來就從事文化事業,但現在是把文化作為一個產業來經營,能量和影響比他當初大多了,因為他的操作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過去文化人的做法多是一種個人行為。但現在通過商業的力量把它放大了,企業行為可以使文化成果產生裂變,在產生更大影響的同時可以產生出巨大的經濟效益。這種文化企業家,可能就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文化人了。

  二是像余秋雨這樣的文化人,自己還在進行文化苦旅、在做自己的文化,但同時,他也已經在商海中找到了別人對他的認同,這種認同可以讓他衣食無憂,當然,這也是很多文化人所追求和羨慕的方式。

  至於我,我想我是一顆糖豆,外面的一層糖衣是我必須與市場對接,裡面才是我的價值追求——文化。這就是我給工作室的定位,既是公司又不是公司,我強調工作室的屬性是一個思想研究機構。博士、碩士從全國到工作室來工作,如果掙不到錢,沒有體面的生活,我們就不可能進行崇高的探索;但我們又不能完全是公司,如果是這樣,我們就必須以效益最大化作為我們的唯一目標,就會失去我們的方向和價值追求。

  因此,我們不完全是公司的定位使我一輩子賺不了大錢,也使我可以儘可能地去進行一些文化上的、思想上的探索,出版書籍為社會提供一些精神食糧,很多人認為我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我說我的目的就是為了教會徒弟,但是不是會餓死師傅就要看情況了。如果師傅被餓死了,那他該被餓死,因為他被淘汰了。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地努力追求,我們就會有更大的空間。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