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
2024-10-09 08:40:19
作者: 魯迅
在這篇故事裡,只有關於地與人,我們可以來說幾句話。莊木三父女從木蓮橋頭坐航船,據船里的人的口氣,這船是從鄉間往城裡去的,但他們的目的地乃是龐莊,這隻有兩段路,因為木蓮橋頭過去是汪家匯頭,再其次便是龐莊了。木蓮橋本來是東郭門內的地名,即在春波橋之東,但這裡算作海邊的一村,如汪得貴恭維老木,說木叔的名字「這裡沿海三六十八村,誰不知道」,所以該在舊會稽屬的東北方面了。龐莊是什麼地方,很不容易推測,而且本來似乎也沒有研究的必要,但是這裡卻有一點線索,所以不妨推測一下,這大概是吳融吧。吳融本是唐朝的一個詩人,據說他的故居是在這村里,所以留下這個名稱,一直傳到現在。本文中說龐莊快到了,那村口的魁星閣已經望得見。著者的大姑母嫁在吳融的馬家,每年去拜新年,坐了半天船,一望見魁星閣就知道要到了,起手準備換著禮服,即是清代的袍褂,講究一點還要穿上一雙緞靴。這種魁星閣各處多有,大抵是在河道拐彎的地方,或是什麼橋頭,想必是有什麼風水作用吧,但昊融的一個特別留下記憶,因為曾經多年作為一種目標,所以更是稔熟了。再從人的方面來說,也可以看出一點聯絡。七大人是一個土豪劣紳,不必有一定的模型,但在這裡我們猜想可能是含有著者的姑丈章介千的影子。事實上他是三大人,是道墟的土皇帝,新年往來看他穿著頂戴,捐有什麼府道銜吧,與當時做了很久的會稽縣知縣俞鳳岡頂要好,本文中說大的圓臉上長著兩條細眼和漆黑的細鬍鬚,說的也正對。小說里所寫的十足的官派固然說的是他,但是關於玩漢玉的一節那卻是屬於別人,而其實又與吳融有關係的。這人是章采彰,也是道墟人,當然是介千的本家,但我們遇見他卻是在吳融,因為他也是馬家親戚,新年上總是在同一天來聚會的。他相貌頗魁梧,只是有一隻眼睛有點毛病,很能喝酒談天,我們稱他為采彰伯,都有點喜歡他,因為席上有他就不寂寞。他愛玩漢玉,總戴著一隻班指,有時拿出別的玉器來談論,主客都熱心的靜聽。本文中說七大人拿著一條爛石似的東西,在自己的鼻子旁擦了兩下,說道:「這就是『屁塞』,就是古人大殮的時候塞在屁股眼裡的。」這正是那時的談話,著者記憶了二三十年之久,便將它利用在這末篇的小說里了。這樣說來,七大人裡邊混合有章介千采彰兩人,龐莊則是吳融,大概可以說得過去,雖然這些在整個故事上別無什麼關係,我們這些考據只是關於著者可以有點說明罷了。
[1] 1952年春天,魯迅之弟周作人給上海《亦報》寫小文章,他認為魯迅的《吶喊》《彷徨》中所描繪的「有些物事特別屬於鄉土的,土物方言,外方人不容易理解,有說明的必要」,或者「因為時地間隔,或有個別的事情環境已經變遷,一般讀者不很明了的,也就所知略加解說」。故編撰「吶喊衍義」「彷徨衍義」。本書精選周作人11篇文章,供讀者延伸閱讀。——編者注